收入不平等与社会信任水平相关性:基于量化分析的实证检验

2014-08-25 07:14:26罗龙真
关键词:泰尔标准差差距

白 锐 罗龙真

收入不平等与社会信任水平相关性:基于量化分析的实证检验

白 锐 罗龙真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5年的调查数据对收入不平等与居民社会信任之关系进行曲线回归估计后发现:中国收入不平等与居民社会信任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但这种影响并不是单纯的正向或负向的关系,而是呈现三次多项式曲线即“N”型曲线的关系。中国目前绝大部分省份的收入差距对居民社会信任水平的影响处于“N”型曲线的下行阶段,即收入差距对社会信任产生不利影响。

收入不平等; 社会信任; 曲线回归估计; “N”型曲线

一、 引 言

社会信任和收入不平等是当前学术界的热门课题,信任危机和贫富分化也是中国目前面临的两大令人堪忧的现实问题。收入不平等往往被认为与各种社会问题如暴力犯罪、群体事件、政治冲突、离婚率上升、经济发展停滞、腐败、种族或民族矛盾激化等密切相关。那么,我们有理由去思考:信任危机与贫富差距是否有着内在的联系?收入不平等是否会影响人们的社会信任水平?也就是说这种不平等状况会不会导致不信任?

从政治学的角度看,信任是民主社会稳定的基础;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信任是社会秩序得以建立的重要因素,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本;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较高的社会信任水平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国外已有大量文献研究表明收入不平等与社会信任水平之间确实存在负向关系,中国目前的信任危机会不会也是由于收入不平等造成的呢?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国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本论文使用数据大部分来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之“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项目。该调查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与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执行,项目主持人为李路路教授、边燕杰教授。作者感谢上述机构及其人员提供数据协助,本论文内容由作者自行负责。2005年的数据对收入不平等是否影响居民的社会信任水平进行检验。

目前,在收入不平等如何影响社会信任这一问题上,主要存在三种不同观点。主流观点是两者呈现高度的负相关,不平等程度越高,社会信任水平越低。许多学者通过对世界各国间的或者某些国家国内社会信任水平与收入不平等的研究表明社会信任变量与收入不平等程度呈现高度的负相关(Zak & Knack,2001:295;Knack & Zak,2002:91;Rothstein & Uslaner,2005:41;尤斯拉纳,2006:237;Alesina & La Ferrara,2002:231;Uslaner & Brown,2005:868;Bjørnskov,2006:1;Freitag & Bühlmann,2009:1537)。但是,Andrew Leigh研究澳大利亚居民社会信任后发现,在多种族或民族的地区,特别是存在多种语言的地区,人们的信任水平比较低,但信任水平和收入不平等之间并不存在明显关联(Leigh,2006:231)。

目前,有关收入不平等如何影响社会信任的研究主要来自国外。国内的相关文献主要集中于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对社会信任的影响研究,鲜有研究收入分配和收入不平等对居民社会信任影响的文献。部分文献甚至直接根据国外的研究结论,把收入不平等理所当然地看成是中国社会不信任的原因。然而尤斯拉纳和Bjørnskov在使用跨国数据研究收入不平等对社会信任的影响时,均发现中国很“异常”(尤斯拉纳,2006:257,315;Bjørnskov,2006:19)。收入不平等对社会信任的负面影响在中国不仅不存在,反而是正向的。当然,跨国数据往往存在数据异质性和不可比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采用中国内部的数据进行检验,以克服跨国数据可能存在的缺陷。

二、 数据来源和研究设计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CGSS2005年的调查数据。此次调查覆盖了中国的东、中、西部共28个省市的125个区(县),共获得有效样本10372个。对社会信任水平的测度,CGSS通过“在不直接涉及金钱利益的一般社会交往/接触中,您觉得下列人士中可以信任的人多不多呢”这个问题,分别对陌生人、近邻、亲戚等不同对象的信任度进行了测量。对答案“绝大多数不可信”“多数不可信”“可信者与不可信者各半”“多数可信”“绝大多数可信”分别赋值为1、2、3、4、5。

表1 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05年泰尔指数

由于没有省一级收入差距的指标,我们参考大部分学者的处理办法,用每个省级单位的城乡收入差距作为收入差距的代理变量(陆铭、陈钊、万广华,2005)。这里我们主要选取泰尔指数作为度量省级水平上的收入差距的经济学指标,数据直接引用张东辉和孙华臣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借鉴他人研究的基础上计算出的2005年中国各省市的泰尔指数(张东辉、孙华臣,2011:644)。此外,我们还根据CGSS2005年抽样所得的个人年总收入微观数据计算了各省样本的省内收入标准差作为收入不平等的数学统计指标来进行稳健性检验。标准差表示测试样本内部数值之间的差异程度,其值越大,偏离程度越大,收入不平等程度越高。

三、 计量分析模型与估计结果

我们对收入不平等指数(泰尔指数和省内收入标准差)与社会信任度(CGSS2005年共对14类对象进行了测量,这里仅选择陌生人、近邻和亲戚三种为代表进行检验)进行相关分析,发现泰尔指数/省内收入标准差与居民的社会信任水平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在控制了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民族、是否共产党员、婚姻状况等变量后,这种相关性仍然显著。

为了明确收入不平等对居民社会信任水平的影响模式,我们通过SPSS软件对各种模型进行了估计。由于中国人都具有根深蒂固的血缘信任、地缘信任,下文中主要是以居民对陌生人的信任度为代表进行检验*虽然文中省略了对其他对象信任度的估计,但我们发现估计结果一般都是三次多项式模型的拟合度最好,读者可以自己检验或找作者索取检验结果。。从各曲线模型的拟合度检验结果来看,三次多项式模型的拟合效果是最好的(决定系数R2最大)。最优拟合模型为:

Trust=b0+b1Theil+b2 Theil2+b3 Theil3+ε

代入参数估计值后的社会信任水平对泰尔指数的估计模型即为:

Trust=1.426+10.860Theil-74.168 Theil2+140.826 Theil3+ε

表2 收入不平等指数与社会信任水平相关性分析

**,在.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表3 收入不平等指数与社会信任水平控制部分变量后相关性分析

为了检验收入不平等对社会信任水平影响关系的稳健性,我们根据CGSS2005年调查所得的微观数据计算出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查样本的省内收入标准差作为中国收入不平等的数学统计指标。在对省内收入标准差和社会信任度进行曲线回归估计后,同样也发现3次多项式曲线模型在各曲线模型中拟合度是最好的,验证了收入不平等对社会信任水平“N”型曲线的影响关系。

表4泰尔指数对陌生人信任度关系的曲线回归估计模型汇总和参数估计值

因变量:陌生人信任度

方程模型汇总参数估计值R方Fdf1df2Sig.常数b1b2b3线性.013141.092110370.0001.914-.441对数.00110.409110370.0011.886.013倒数.026280.545110370.0001.899-.004二次.116678.122210369.0001.6393.966-15.110三次.150608.427310368.0001.42610.860-74.168140.826复合.015156.727110370.0001.907.780幂.0017.080110370.0081.871.006S.026276.004110370.000.636-.002增长.015156.727110370.000.645-.248指数.015156.727110370.0001.907-.248Logistic.015156.727110370.000.5251.282

自变量为泰尔指数。

以泰尔指数的曲线回归估计结果为例,我们选取最优的三次多项式回归方程作为分析依据:

Trust=1.426+10.860Theil-74.168 Theil2+140.826 Theil3+ε

为分析在控制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收入差距对社会信任水平的单独影响,我们对上述回归方程求导:

Trust′=10.860-148.336Theil+422.478 Theil2

图1 曲线估计各模型绘图

当一阶导数Trust′=0时,可以求出Theil指数的2个值分别为Theil1=0.1040,Theil2=0.2471,这就是社会信任—泰尔指数曲线的两个拐点值。这表明当泰尔指数(Theil)大于0.1040或者泰尔指数(Theil)小于0.2471时,中国居民社会信任水平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随泰尔指数的增大而升高,收入差距越大越不平等,居民社会信任水平反而越高;当0.1040

表5省内收入标准差的曲线回归估计模型汇总和参数估计值

因变量:陌生人信任度

方程模型汇总参数估计值R方Fdf1df2Sig.常数b1b2b3线性.00551.743110370.0001.887-2.602E-6对数.0002.618110370.1061.921-.007倒数.0017.408110370.0071.870-108.258二次.057315.725210369.0001.6523.978E-5-1.547E-9三次.066242.953310368.0001.429.000-6.695E-91.247E-13复合.00329.347110370.0001.8691.000幂.000.057110370.8121.839.001S.00219.908110370.000.625-94.665增长.00329.347110370.000.626-1.047E-6指数.00329.347110370.0001.869-1.047E-6Logistic.00329.347110370.000.5351.000

自变量为:省内收入标准差。

可见,收入差距对社会信任的影响并不是单纯的正向或负向的关系,而是呈现“N”型曲线的关系。显然,中国目前绝大部分省(区/市)的泰尔指数是在曲线两个拐点之间的,说明我国目前收入差距对居民社会信任水平的影响处于“N”型曲线的下行阶段,即收入差距对社会信任产生不利影响。

四、 结 论

通过CGSS2005年提供的数据研究收入不平等对中国居民社会信任水平的影响关系后发现:(1)中国收入不平等与居民社会信任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但这种影响并不是单纯的正向或负向的关系,而是呈现三次多项式曲线即“N”型曲线的关系。而中国目前绝大部分省市的泰尔指数是在曲线两个拐点(Theil1=0.1040,Theil2=0.2471)之间的,说明我国目前收入差距对居民社会信任水平的影响处于“N”型曲线的下行阶段,即收入差距对社会信任产生不利影响。(2)从“N”型曲线的拟合度来看,收入不平等指数拟合曲线的决定系数(R2)并不是很大,泰尔指数为0.15,样本省内收入标准差为0.066,这表明中国收入不平等并不像国外不少研究文献认为的是社会信任水平无可置疑的最核心、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因而不能将社会信任水平的降低归根为不平等程度加剧的结果。国内外已有丰富的文献从个人人格特征、个体统计变量(如年龄、性别、教育水平、收入水平等)、社区异质性、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公民参与、政府行为、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重复交易的可能性等多个角度研究社会信任的影响因素。收入不平等只是影响社会信任水平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我们的研究说明,要改善中国社会的信任危机,需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社会信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而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如何改善社会信任的问题。收入不平等的加剧无疑也是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因此,收入差距的控制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举措。

本文仅是在中国省级横向层面研究了收入不平等对社会信任水平的影响关系。由于中国缺乏连续性、时间跨度较长的社会信任水平的数据,本文没有对收入不平等和社会信任水平的关系进行纵向时序分析,但可以作为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陆 铭、陈 钊、万广华(2005).因患寡,而患不均——中国的收入差距、投资、教育和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经济研究,12.

[2] 埃里克·尤斯拉纳(2006).信任的道德基础.张敦敏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 张东辉、孙华臣(2011).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面板数据的再检验.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

[4] Alberto Alesina & Eliana La Ferrara(2002).Who Trusts Others?JournalofPublicEconomics,85.

[5] Niclas Berggren & Christian Bjørnskov(2011).Is the Importance of Religion in Daily Life Related to Social Trust? Cross-country and Cross-state Comparisons.JournalofEconomicBehavior&Organization,80.

[6] Christian Bjørnskov(2006).Determinants of Generalized Trust:A Cross-country Comparison.PublicChoice,130.

[7] Christian Bjørnskov(2008).Social Trust and Fractionalization:A Possible Reinterpretation.EuropeanSociologicalReview,24(3).

[8] MarkusFreitag & Marc Bühlmann(2009).Crafting Trust:the Role of Political Institutions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ComparativePoliticalStudies,42 (12).

[9] S.Knack & P.J.Zak(2002).Building Trust:Public Policy,Interpersonal Trust,and Economic Development.SupremeCourtEconomicReview,10.

[10] Andrew Leigh(2006).Trust,Inequality and Ethnic Heterogeneity.EconomicRecord,82.

[11] Bo Rothstein & Eric M.Uslaner(2005).All for All:Equality,Corruption,and Social Trust.WorldPolitics,58.

[12] Eric M.Uslaner & Mitchel Brown(2005).Inequality,Trust,and Civic Engagement.AmericanPoliticsResearch,33(6).

[13] Zak & Knack(2001).Trust and Growth.TheEconomicJournal,111.

TheRelationshipbetweenSocialTrustandIncomeInequality:AQuantitativeAnalysis

BaiRui(Associate Professor,Ji’nan University)

LuoLongzhen(Graduate,Ji’nan University)

Based on the data of 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 in 2005,using the curve regression estimate,we fi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trust and income inequality:Income inequality and social trust ha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while this influence is neither positive nor negative,but more cubic polynomial curve:the relationship of “N” Type Curve.Obviously,the majority of Chinese provinces are in the “N” Type Curve downward phase currently.This means that the income gap is eroding our social trust.

income inequality;social trust;curve regression estimate;the “N” Type Curve

■责任编辑:叶娟丽

■作者简介:白 锐,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政治学博士;广东 广州 510632。Email:tbairui@jnu.edu.cn。

罗龙真,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08BSH064)

猜你喜欢
泰尔标准差差距
百忍寺
小读者(2021年20期)2021-11-24 07:18:20
百忍寺
用Pro-Kin Line平衡反馈训练仪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治疗对其动态平衡功能的影响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幽默救命
御媛丹、崀霞湘溢、泰尔生物涉水直销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中国卫生(2015年5期)2015-11-08 12:09:58
对于平均差与标准差的数学关系和应用价值比较研究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
这就是差距
探索地理(2013年9期)2013-11-25 05: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