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昭军
(广饶县人民医院 检验科,山东 广饶257300)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骨折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可表现为局部肿胀、深部触痛及活动时疼痛等,血栓栓子脱落可导致严重肺栓塞等,可危及生命[1,2]。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以及血小板(Platelet,PLT)均能够良好的反映机体凝血及纤溶过程,属于良好的凝血及纤溶的重要标记物[3]。为了探讨上述3项指标监测在骨折患者病情变化中的意义,笔者回顾性分析了186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骨科于2011年9月-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新鲜骨折患者186例作为骨折组,其中男性118例,女性68例,年龄35-69岁,平均年龄(52.2±16.5)岁。所有患者均为外伤导致骨折,且均非脊柱骨折。其中车祸伤94例,高空坠落伤52例,摔倒跌伤35例,其他原因导致外伤5例;股骨骨折69例,髋部骨折46例,胫骨骨折54例,上肢骨折17例,均于伤后24 h内急诊入院。所有患者均无肿瘤病史,除外血栓性疾病,无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病史,无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病史。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男62例,女38例,年龄36-66岁,平均年龄(51.4±15.7)岁,体检结果均正常。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1 DVT诊断 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24 h内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于术前3 d及术后7 d分别行第2、3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3次检查期间出现DVT表现者及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1.2.2 血液标本采集及检测 所有研究对象血液标本采集均于检测当日抽取肘静脉血3-5 ml于含有EDTA-K2的Vastama真空采血抗凝管内,并颠倒混匀,于采集后2 h内完成检测。
1.2.3 血液学指标检查 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FIB、DD及PLT检测,骨折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3 d、7 d进行检测。检测方法:FIB及DD检测均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提供的贝克曼ACL7000型全自动血凝仪以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FIB检测采用设备配套的进口克劳斯检测试剂盒,DD检测则采用配套的增强型乳胶免疫分析定量检测试剂盒,标准血浆由设备提供商提供, PLT检测则使用日本Sysmex公司提供的SE-9000型血细胞分析仪及其提供的配套试剂,所有仪器操作均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
186例骨折患者中,经上述检查诊断为DVT32例,发生率为17.2%。
见表1。
见表2。
表1 FIB、DD及PLT检测结果比较
注:与骨折组3个时点比较,*P<0.01;与术前比较,aP<0.01,与术后3 d比较,bP<0.01.
表2 骨折组有无DVT患者血液学检测结果比较
注:与DVT组同时点比较,*P<0.01;与本组术前比较,aP<0.01;与本组术后3 d比较,bP<0.01.
纤维蛋白原(FIB)是由肝脏合成的急性时相大分子蛋白,FIB的短期增高可造成凝血及纤溶系统功能紊乱,从而导致血小板功能活化、聚集,血液粘稠度增高,引起血栓形成。该状态长时间持续时可导致肺栓塞或DVT的发生,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4]。而D-二聚体(DD)是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同时也是继发性纤溶亢进及血液高凝状态的分子标志物[5]。血小板(PLT)在凝血系统中所发挥的作用已众所周知,血小板的增高,同样可导致血栓形成几率的增高,引起血液高凝状态,血栓形成等不良并发症。因此,监测骨折患者FIB、DD及PLT对于DVT的预测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故笔者回顾性分析了186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上述3项指标的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人员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骨折患者术前FIB、DD及PLT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骨折患者FIB、DD、PLT均于术后3 d显著增高(P<0.01),术后7 d再次显著增高(P<0.01)。该结果说明,骨折后患者纤溶、凝血系统功能已失去平衡,血液已呈现出高凝状态,血栓形成可能性已明显增高。为了探讨上述3项指标对于DVT的预测价值,笔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将186例骨折患者根据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与非DVT组,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经上述检查诊断为DVT32例,发生率为17.2%。DVT患者与无DVT患者术前FIB、DD及PL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能与本组患者入院较为及时有关,骨折后血液指标尚未反应,从而导致DVT患者与非DVT患者在术前的检查结果上无统计学差异;DVT组术后3 d 3项指标均显著增高(P<0.01),且术后7 d时再次显著增高(P<0.01),且术后3 d、术后7 d时DVT患者检测值均显著高于无DVT组(P<0.01);无DVT患者PLT术后3 d显著增高(P<0.01),术后7 d时再次显著增高(P<0.01),而FIB及DD均未见显著变化(P>0.05)。上述3项指标的监测中,DVT组患者3项指标均呈现出持续增高趋势,可能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持续有关,可利用上述3项指标对骨折患者进行DVT预测[6,7]。而在非DVT组患者中,PLT同样呈现出持续增高趋势。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加速凝血与促进止血,另外还具有对毛细血管壁完整性的维护功能,在骨折愈合过程中也可能起着重要作用[8,9]。
参考文献:
[1]唐 颖,郭庆山,赵玉峰,等.创伤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2010,26(12):1122.
[2]伍 凯,王秋根.髋部周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0,12(12):1104.
[3]王 莉.骨折患者监测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和D-二聚体的临床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2):1500.
[4]崔 庆.骨折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碱性磷酸酶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6):489.
[5]靳 毅,邢 辉,王晓蓓.D-二聚体测定在血栓性疾病诊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2):2278.
[6]徐方艳.骨折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34(1):44.
[7]侍冬成,吴 蔚,赵 钢,等.D-二聚体峰值变化与下肢骨折、骨盆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关系研究[J].重庆医学,2011,40(13):1291.
[8]薛冰蓉,张亚梅,刘 琳,等.骨折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J].华西医学,2008,23(4):803.
[9]但 刚,吴艾霖,刘 媛,等.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血小板相关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J].西南国防医药,2011,21(9):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