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柱, 戴捷, 刘玲玲, 曹俊华, 候秋萍
·病例报道·
颅内非典型性黑色素瘤误诊一例
李铁柱, 戴捷, 刘玲玲, 曹俊华, 候秋萍
黑色素瘤;磁共振成像;诊断,鉴别
病例资料患者,男,68岁,两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小腿乏力、记忆力下降、言语欠流利。入院前3天出现夜间睡眠障碍。头颅MRI检查示右侧额叶一类圆形囊实性占位病灶,T1WI序列病灶囊性部分信号与脑白质相似,T2WI序列呈高信号,实性结节位于囊前外侧靠近脑表层,呈稍短T1、等T2信号,病灶境界尚清,外周伴绕片状稍长T1、长T2水肿信号,增强示右侧额叶病灶呈环形不规则强化,附壁结节较大,明显强化(图1~4)。影像诊断:右侧额叶占位合并出血,考虑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或间变型星形细胞瘤。手术所见:脑膜张力高,脑搏动弱,额部硬脑膜颜色发黑。脑组织膨出骨窗约1cm,右额脑表面可见一直径约5cm黑色区域,与周围脑组织分界清楚,病变内见黑色陈旧性出血,病变无包膜,与周围脑组织分界清楚,但可见交叉性生长。病理:肿瘤组织呈片状,位于硬脑膜下,瘤细胞呈圆形、梭形、多角形,瘤细胞沿血管方向生长,胞浆内富含棕黄色黑色素颗粒。免疫组化:胞浆、胞核内可见棕黄色黑色素颗粒(图5)。免疫组化病理诊断:颅内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
图1 T2WI示右侧额叶类圆形长T2信号病灶,其内可见等T2信号附壁结节,病变周围可见片状长T2水肿信号。图2 平扫T1WI示类圆形病灶呈等T1信号,与周围脑实质边界模糊不清。图3 MRI增强扫描图像示病变呈显著环形强化,附壁结节呈显著均匀强化,余脑实质未见明显异常强化影。图4 矢状面MRI增强扫描图像示病变呈环形强化,附壁结节呈显著均匀强化,周围水肿不强化。图5 免疫组化染色示胞浆、胞核内可见棕黄色黑色素颗粒(×200)。
讨论
颅内黑色素瘤是颅内较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其发病率低,预后差。黑色素瘤占颅内原发肿瘤的0.18%~0.56%[1],占颅内转移瘤的2%~7%[2]。原发性黑色素瘤多源于软脑膜的成黑色素细胞,转移瘤多源于皮肤黑色素瘤血行转移至颅内。黑色素瘤多富含黑色素,因此肉眼可见脑组织、脑膜甚至颅骨被黑色素肿瘤组织侵犯呈黑色。肿瘤组织一般质地较软,血供丰富,故生长迅速者易出血。肿瘤细胞可脱落随脑脊液播散。
颅内黑色素瘤根据黑色素含量不同,MRI有4种表现[3]:①黑色素型,T1WI呈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②非黑色素型,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或等信号;③混合型,表现多变;④血肿型,只表现为出血的MRI特征。颅内黑色素瘤以黑色素型和血肿型最为多见,约占70%,MRI增强扫描多呈环形或不均匀弥漫强化。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多呈多角形,细胞质内可见大量黑色素颗粒聚集。免疫组化检测HMB-45抗原是其标志物,常用于对黑色素瘤的诊断,S100蛋白对恶性黑色素瘤有较高的诊断敏感度[4]。
颅内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以颅内压增高及侵犯脑组织或颅神经引起相应的症状为主要表现,与颅内其他病变鉴别诊断较困难。黑色素是顺磁性物质,故黑色素性黑色素瘤在MRI上具有特征性表现,但应与急性、亚急性颅内血肿、胶质瘤伴出血和胚胎类肿瘤等相鉴别。急性、亚急性颅内血肿在MRI上能显示红细胞内外存有含氧血红蛋白、脱氧血红蛋白、正铁血红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演变过程,患者常急性发病。胶质瘤卒中病灶T1WI呈等、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病灶多位于脑室旁白质或皮层下。颅内皮样囊肿破裂CT表现为脂肪密度,常位于中线鞍旁,蛛网膜下腔及双侧脑室内可见脂肪密度影,MRI脂肪抑制序列可去除脂肪信号。
本例由于病变内合并出血,但缺乏典型黑色素瘤的短T1、短T2信号表现,加之笔者对黑色素瘤的分型认识不足而导致误诊。颅内原发性黑色素瘤相对少见,易与颅内常见肿瘤混淆。
[1]姜新雅,仇斌,陈长青,等.9例颅内黑色素瘤的CT MRI诊断和治疗[J].暨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8(2):192-194.
[2]姚益群,刘莉萍,傅丹,等.颅内黑色素瘤1例[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0,15(11):704-705.
[3]刘晓云,王海峰,袁婷婷,等.颅内黑色素瘤1例表现并文献回顾[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2(12):905-906.
[4]闫红梅,王喆,等.颅内黑色素瘤的研究进展[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CMINS),2004,9(2):94-95.
721004 陕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医院医学影像科
李铁柱(1984-),男,陕西西安人,主要从事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工作。
R739.4; R445.2
D
1000-0313(2014)09-1096-01
10.13609/j.cnki.1000-0313.2014.09.028
2014-03-27
2014-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