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爱明诺夫奖中国第一人

2014-08-22 15:39:02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4年19期

瑞典皇家科学院3月31日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颁奖典礼,将2014年度爱明诺夫奖授予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以表彰他运用X—射线晶体学手段在细胞凋亡研究领域做出的开拓性贡献。施一公在多个生物学领域的新发现为开发新型抗癌、预防老年痴呆的药物提供了重要线索。施一公成为该奖项设立35年来首位获奖的中国科学家。

施一公是世界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美国双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在央视播出的《祝贺,施一公!》节目中,当施一公被问到在众多可以定位自己的坐标中,认为最能标志自己的是哪一个头衔时,施一公只说“我是清华大学教授”。而获奖后在接受中新社采访时,施一公最后对记者强调称:“以后你可以叫我老师,相比院士二字,我更喜欢别人称我为老师,这是莫大的尊称。”

施一公1985年以全国数学联赛河南赛区第一名的成绩,被保送进入清华大学生物系;1989年又以年级头名的成绩,提前一年毕业,并选择了出国留学;2003年,36岁的他,获得全球生物研究学界享有盛名的鄂文西格青年科学家奖,成为这一奖项设立17年来首位收获殊荣的华裔学者。不久之后他更是成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建系以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和讲席教授,同时也在其领域内成为了重量级的领军人才。这时候的施一公在普林斯顿如日中天:实验室面积是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40多位正教授中最大的,科研基金是系里最高的。除学校给予他稳定的资金支持外,他申请了11次美国国家基金,10次中标。一个基金会也在资助他的科研,一些美国的大公司还与他合作支持他的科研。他在美国的生活也很优越:学校资助他购买了500平方米的独栋花园别墅,同是清华毕业的妻子在国际制药大公司工作,一对龙凤胎儿女享受着快乐的美式幼儿园教育……

然而,从23岁出国,到2008年41岁全职回国,“我作出回国的决定,只用了一个晚上。”

“很多人认为我错了,认为我疯了。连我在美国的亲戚们都觉得我脑筋有问题。”

但是,正如父母亲给他取名“一公”,希望他“一心为公”的那样,“如果我不回国,在美国生活一辈子的话,我会到晚年极其痛苦,会非常非常的抑郁,会觉得自己这辈子,我欠了无穷无尽的债,我还不了,我会很伤感。”

施一公回国引起了众多国外媒体的关注,《纽约时报》甚至用“震惊”一词形容施一公回国。回国后的施一公,直面中国科研存在的问题而态度鲜明的发声,说中国最大的学术潜规则是“官商勾结”,“学术界的潜规则在实质上阻碍了科研创新,严重影响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年轻科学家的成长,对中国吸引海外最优秀的年轻科学家和高层次人才归来起到了直接的负面作用”。特别是2010年和北大饶毅联合发表的文章表达对院士评选的质疑,以及随后在院士评选中发生的风波,都让施一公备受舆论关注。但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中国学术现状和科学教育现状,“回来了就不能对不起自己当初回国的初衷,不能碌碌无为一辈子。”回国的五年里,清华大学的生命学科,从只有40多个独立实验室增加到了100多个。现在实验室的总体水平,做科研的深度、系统性等等,已经全面超过他在普林斯顿2006年鼎盛时期的水平。

这样的欣慰,让他偶尔会想起这样的一个场景:2009年10月5日,他在国庆观礼后飞至位于美国纽约长岛的冷泉港开会,会前顺访普林斯顿,住进小镇的一家旅馆里。“343”,他惊诧地看着这个房间号,历史竟如此巧合。12年前,摩拳擦掌地准备到普林斯顿面试的他,就是住在这个旅馆的“343”房间;12年后,他卖掉了在普林斯顿的房子,回到祖国实现理想。

每当想起这个情景,施一公就会更加清醒:“美国梦”已经成为过去,“中国梦”是他的未来。

他说:“我特别想对年轻人讲一句话,科学非常的神奇,非常的博大精深,其实我非常想让我们的年轻人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关注科学,关注创新,而不是关注我本人。我觉得关注科学,关注创新,能够把中国带入下一个伟大的腾飞时代。”

(资料来源:CCTV、《科技日报》)

8成受访者不识施一公,中国孩子更想当企业家

施一公获得2014年度爱明诺夫奖后,央视做了一个小调查,问公众,“你知道施一公这个人和他的研究领域吗?”不知道的占了绝大多数,超过了七成,将近八成。

又做了一个问题的调查,说“这个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被应用于一种抗癌新药,未来进会造福很多的人,在这样一个基础上,你愿意不愿意去了解他,还有他的科学成果?”这个时候,可以去了解和非常想了解,这两个答案加起来的人超过了九成。

4月2日,“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事迹展览”在宁波市慈湖中学开展。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也亲临现场,并且给慈湖中学师生带来了一场《走近钱学森》的报告,他讲到“钱学森人生当中的五次重大选择,都是为了国家”。

而在展览之前,记者还抽样调查了三所普通高中高一、高二年级5个班的262名学生,发现只有4.58%的学生职业选择的第一志愿是科学家。

曾经有一位全国政协委员做过一个调查,他调查的范围北京市两所中学和两所小学的1180名学生。调查的结果,长大以后最喜欢从事的职业,第一名是企业家,然后是歌星再然后是影星,科学家只排到了第七名。

(资料来源:CCTV、《现代金報》)

关键词:偶像崇拜 热门与冷门 关注科学 舍与得

考场借鉴:反弹琵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