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标注与著录错误现象及其可能隐藏的问题
——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为例

2014-08-22 09:05吴祝平
关键词:责任者页码著录

吴祝平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学报编辑部,湖北 黄冈 438002)

一、核心概念界定与研究假定

(一)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论文的有用指标。本文所称参考文献,依据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以下简称“《规则》”),界定为“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有学者认为“引文参考文献是著者在撰写或编辑论著的过程中,为正文中的直接引语或间接引语而提供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阅读型参考文献是著者在撰写或编辑论著的过程中,曾阅读过的文献资源”[1]。从这个意义上讲,期刊学术论文所要求标注和著录的是引文参考文献。正文中出现了引文即应标注和著录参考文献,正文中未出现引文则不应著录参考文献。

(二)参考文献的功能作用

有研究者将参考文献的功能作用概括为五个方面:提供数据资料的可靠性及其来源说明;表明研究者的工作起点;明确成果归誉;便于文献检索;利于读者查询、借鉴或作进一步的研究[2]。在现实工作中,参考文献往往还被人为地赋予其期刊质量与影响力评价等功能,这可以视为参考文献功能的异化(或泛化)。

(三)文中标注与文后著录

参考文献体系包括“文中标注”与“文后著录”两个部分。不论是在顺序编码制下,还是在著者-出版年制下,两者均彼此相生相伴,缺一不可。《规则》对此的解释为:顺序编码制即引文采用序号标注,参考文献表按引文的序号排序;著者-出版年制即引文采用著者-出版年标注,参考文献表按著者字顺和出版年排序。

(四)标注著录错误与隐藏问题

本文所称标注与著录错误现象,即通常所称的标注著录不规范行为,只涉及参考文献外部特征描述过程的质量,不涉及参考文献本身的质量。判断参考文献标注与著录是否错误(或是否规范)的主要标准是《规则》,即符合《规则》要求的标注与著录,视为规范;而不符合《规则》要求的标注与著录,则视为错误。但这只是表象,我们应当透过现象看其本质。参考文献标注与著录错误的背后往往还有深层次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作者的学术态度与学术道德问题),也可能带来不良甚至恶劣的影响与后果(主要表现为妨碍参考文献功能作用的正常发挥)。这些都构成所谓的“隐藏问题”,前者是主观故意,后者则是客观效果。出现参考文献标注与著录错误的现象,也有可能只是属于无意识过错,但其客观效果却有可能是基本相同的,因此本文假定错误现象背后都有隐藏问题。

(五)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拟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以下简称“《学报》”)2014年第1期所发表的26篇论文为研究样本,分析其中参考文献标注与著录错误的现象,并尝试探究其背后可能隐藏的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对策。

二、标注与著录错误情况统计及举例说明

据笔者初步统计,本期《学报》出现的标注与著录错误情况见表1。

表1 参考文献标注著录错误情况统计表

从表1可以看出,出现错误最多的是期刊中析出文献未著录卷号及引文页码,其余依次是起止符错误、正文中未标注引用文献、出版地及出版者著录错误、责任者著录错误、题名著录错误等。但这只能是一个近似的分析:(1)相关数据是按出现错误的论文篇数统计的,而不是按出现错误的次数统计;(2)出现各种错误的概率不同(有些标注与著录内容被广泛使用,有些则不经常使用);(3)不同错误现象其背后的隐藏问题影响程度不同。因此,还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错误现象:正文中未标注引用文献

本期《学报》共有8篇论文在文后列有参考文献表,但在正文中并没有相应地标注引用文献。另有一篇论文在文后列有10项参考文献,但在正文中却只出现了4项引用文献标注。前者由于参考文献未在正文中按顺序编码制一一对应标注,无法分清正文中哪些内容是作者自己的创作,哪些是引用参考文献的内容,不能体现科学研究的创新性和继承性,难以界定知识产权,也很容易造成抄袭剽窃的嫌疑[3](P48)。后者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将引文参考文献和阅读型参考文献一同著录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其中引文参考文献与文中引文对应,阅读型参考文献却无法对应[4]。

这种现象最大的隐藏问题是有可能“著而不引”,即作者把与自己论文内容不相关的文献,以“规范化”的格式列在文后参考文献表,而在正文里却根本找不到相关的内容。有学者认为“著而不引”者的目的有二:一是冒充“学问”,以显示占有的资料很全面,获取信息能力很强;二是掩盖正文中真正“参考”的内容(即引而不著),故意转移视线,误导读者[5](P9)。

(二)错误现象:析出文献著录错误

1.专著中析出文献著录错误

在《规则》中,有一个是析出文献的专用符号“∥”,用于专著中析出文献的出处项前,表示析出文献与源文献的关系。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能规范运用的并不多见,出现的问题主要是不按析出文献的格式著录,或者是沿用旧规则。本期《学报》只有一篇论文在参考文献列表出现了专著中析出文献,其中一条著录情况如下:

例1 冯其庸.读金庸;王敬三.名人名家读金庸[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5.

乍一看,这条参考文献著录有点莫名其妙。但稍加分析可以发现,它其实存在两个错误:一是冯其庸的《读金庸》原本是从王敬三的《名人名家读金庸》析出的文献,但作者(或编辑)将其误为两个不相关的文献,且未按《规则》中关于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的著录方法著录;二是未按《规则》要求著录专著中析出文献,不能真实地反映被引文献的原貌。正确著录应为:

冯其庸.读金庸[M]∥王敬三.名人名家读金庸.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5.

2.期刊中析出文献著录错误

在本期《学报》中出现这类错误的论文篇数最多,究其原因,期刊论文往往是最常见的参考文献形式,因此客观上造成出现错误的概率也较大;但从具体情况分析,出现这些错误基本上都是因为漏著引用的期刊卷号和引文页码所致。说明忽视引用期刊卷号和引文页码著录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例2 崔建树,阮春良.从“国家安全”到“人的安全”——论“非传统安全”理念及其局限性[J].山东社会科学,2011:55.

例2标明了引用文献的页码,但却既无引用期刊的卷号,也无期号。据查,《山东社会科学》系月刊,但当年共出刊14期,该引文刊登在S1期56~57,70页上,作者著录的页码是错误的。可见,作者的一个错误著录给读者带来了难以想象的查找困难。而且我们有理由怀疑作者有可能故意漏著引文期号、错著引文页码,因为该引文发表在增刊上,似乎不足以显现引用者的学识水平。

出现“错著”现象的另一个可能的隐藏问题是“引文复制”,即作者根本没有研读原始文献,只是简单地复制了他人论文的参考文献表。而他人论文中该文献著录本身存在错误,从而导致参考文献以讹传讹。典型案例是:国际著名的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的一篇论文被引用达194 446次,有学者在研究该论文的具体被引情况时,竟意外发现4 133条参考文献著录错误 (其中卷号错著487条、页码错著3209条、双错著437条),错著率达2.13%,且错著“版本”达517个之多(有些错著还错得非常离奇,如正确页码为680,却有19条错著为11 713,两者竟差之万页)。进一步研究发现,造成这一恶劣后果的主要原因正是科学家群体的引文失范行为:引用者在没有阅读原始文献的情况下,直接“借用”了其他论文文后参考文献表[6]。

在本期《学报》中,漏著引用文献页码的现象在专著、学位论文等形式的参考文献著录中也时有发生,举例如下。

例3 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例4 许康平.“明仕田园”生产性实训基地创建研究[D].广西大学,2009.

其中,例3涉及专著的引文页码是否“可灵活处理”的问题。有人认为引文文献的“引文页码”是必备的著录要素,“专著的引文页码也可不著录”仅仅适用于阅读型文献[7]。笔者以为所谓“阅读型文献”根本就不应列入参考文献表,否则在正文中难以找到其对应的标注位置。例4还有一项重要漏著项目——出版地,应在“广西大学”前加“南宁:”。

3.报纸中析出文献著录错误

例5 覃川.帮助学生成为“他自己”[N].光明日报,2013-03-10.

这条报纸中析出的文献,显然没有注明版次。这与漏著引用文献页码的情形类似。

(三)错误现象: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与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标注著录错误

1.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标注著录错误

例6 [1]缪铖.杜牧年谱[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陈允吉.樊川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对应正文中的参考文献标注为:

据相关文献考证,杜牧比较明确作于黄州时期的纪游诗有14首:《齐安郡晚秋》《齐安郡偶题二首》《齐安郡后池绝句》《题齐安城楼》《兰溪》《黄州竹径》《题木兰庙》《黄州偶见作》《江上偶见绝句》《题桃花夫人庙》《赤壁》《云梦泽》《雨中作》[1]。

这种将多篇引文并列著录在同一条参考文献中的做法,不仅不便于文献检索,也往往导致读者只注意到第一篇引文,而忽视其他引文。这不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也无法体现出尊重他人成果的品格。《规则》明确指出:在顺序编码制下,“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只须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内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如遇连续序号,可标注起讫序号”。据此,在暂不考虑其漏著引文页码的情况下,此例正确的著录应为:

[1]缪铖.杜牧年谱[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2]陈允吉.樊川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相应地,正文中的参考文献标注应为:

据相关文献考证,杜牧比较明确作于黄州时期的纪游诗有14首:《齐安郡晚秋》《齐安郡偶题二首》《齐安郡后池绝句》《题齐安城楼》《兰溪》《黄州竹径》《题木兰庙》《黄州偶见作》《江上偶见绝句》《题桃花夫人庙》《赤壁》《云梦泽》《雨中作》[1-2]。

2.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标注著录错误

例7 [1][2][3][4][10]唐﹒道宣.续高僧传﹒道信传[Z].大正藏(50册卷一).

例8 [6]杜继文,魏道儒.中国禅宗通史[M].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

[15]杜继文,魏道儒.中国禅宗通史[M].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81~25.

以上两例出自同一篇论文,该文共标注著录18条参考文献信息,但实际上只涉及8篇参考文献。这两种标注著录方式实际上代表了《规则》实施前各种期刊的习惯做法,但它显然不便于读者阅读,也是不科学的。《规则》在“参考文献标注法”中首次明确规定了在正文中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的标注方法。在顺序编码制下,“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时,在正文中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并在序号的‘[]’外著录(此处应为标注——笔者注)引文页码。”据此,例7中的[1]、[2]、[3]、[4]、[10]应合并为一条著录([1]),例8中的[6]、[15]也应合并为一条著录,并在正文中标注各个引用部分所在页码。

例9 [3]梁启超. 梁启超家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1:8~280.

此例的参考文献文后著录并无大错(起止符著录有误),但其对应的正文标注共计33处,竟无一处标注方法符合《规则》要求,即只标注了文献序号[3],而未标注每处各自不同的引文页码。对篇幅很长的图书专著、工具书而言,不标注各个引用部分所在页码,极不利于编辑、审稿人核对引文或读者参阅。该文标题为“《梁启超家书》中微励教育思想初探”,多次引用《梁启超家书》本是正常现象。但这种参考文献标注方式,使得读者作进一步研究时根本无从查考。

(四)错误现象:网络文献著录错误

在《规则》中,对电子文献的著录项目,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都是必备字段(且多次强调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为联机文献必备)。本期《学报》出现网络文献著录的情况较少,但仅有的几条无一著录完整。

例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EB/OL].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

例11 黄璋.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EB/OL].人民网,2011(05).

例10无责任者和题名,例11有责任者和题名又无引用日期和网址,两种情况都使编辑和读者难以查找被引用文献,文献检索者也无法检索。

(五)其他标注错误现象

1. 参考文献标注位置错误

例12 4.1我国各医院的临床教学尚未形成规范模式[6]

此例参考文献序号标注在层次标题中,无法区分本节究竟哪些内容是引用的,哪些内容是作者创作的,还是本节全部内容都引用了该参考文献内容,或者仅仅十几个标题字是引用的。按规定引文内容应有相对本文内容篇幅的引用量限制,成章节地大量引用甚至构成了本文实质内容,则有超出合理引用范围之嫌[3](P48)。

2.参考文献集中标注过多

例13 钢质捆带(简称捆带)广泛用于钢铁产品的打捆包装,为了“保证安全储运,提升产品档次”,其性能除了要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外,还必须具有相当的均匀性和稳定性[1-6]。

此例参考文献文后著录共6项,文中标注全部集中在此同一处。虽然这种标注在格式上并无不妥,但由于各篇参考文献即使论题相同或接近,但其具体内容、观点或侧重点不同,笼统地在同一处过多地标注参考文献,不利于体现引文内容和具体作用,甚至有堆砌参考文献之嫌。更为严重的是这种现象极易导致“乱引”行为,即根本没有引用某条参考文献而随意找一个位置标注。如果是这样,将是一种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此外,六篇参考文献中有四篇是作者自己的作品,还有“过度自引” 之嫌。

(六)其他著录错误现象

1.责任者著录错误

例14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88:186.

例15 蕲春县人民政府[Z].蕲州志,2011.

以上两例未理清责任者与题名的关系,将两者混在一起,因此也同时表现为题名著录错误。例15还漏著了出版地、出版社、引文页码等著录项目(《规则》规定,无出版地的中文文献著录“出版地不详”,并置于方括号内)。不考虑其他因素,分别应著录为: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88:186.

蕲春县人民政府.蕲州志[Z].[出版地不详],2011.

例16 罗伯特哈里斯(著)吴万伟(译).论通识教育的目的[J],社会学家茶座.2012(01).

此例的责任者著录错误有三:一是未区分主要责任者与其他责任者(或其他责任者著录位置错误);二是主要责任者著录错误;三是按《规则》规定,期刊中析出文献不必著录文献其他责任者。此外,还漏著了引文页码。正确的著录应为:

罗伯特·哈里斯.论通识教育的目的[J].社会学家茶座,2012(01):55-62.

例17 和希顺;曹飞.左雪峰.加强高校基建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2011(03).

此例第二、第三责任者前的著录符号错误,两处均应改为“,”。

例18 黄菲,胡敏,郑华,张万灵,刘吉斌,匡伟,余晓静.浅谈捆带产品的质量异议[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3(03):77~80.

例19 丁岚峰,刘伯臣,田海君等.浅论高职高专院校制药技术类专业招生计划的科学设置与分配[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06):9~11.

以上两例责任者均超过3个,按《规则》规定只著录前3个责任者,其后加“,等”或与之相应的词。例18著录了7个;例19只著录3个,但未加“,”。

2.出版地及出版者著录错误

例20 魏道儒.白话坛经[M].三秦出版社,1992:25~27.

例21 钟启泉.学科教学论基础[M].武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04.

例22 金庸.神雕侠侣[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2.

例20未著录出版地,例21出版地著录错误(出版地与出版者不符),例22将出版地与出版社混在一起。分别应著录为(暂不考虑例22的引文页码漏著):

魏道儒.白话坛经[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2:25-27.

钟启泉.学科教学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04.

金庸.神雕侠侣[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2.

3.文献类型标志错误

例23 刘伟娜.试论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对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M].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10):16~32.

例24 薛明.全面质量管理在酒店式物业管理企业中的应用[J].上海:复旦大学,2008.

例25 黄淑娉,龚佩华.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J],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例26 韩亚峰,崔向前.河南省土地征用权制度改革研究[D].河南社会科学,2008(06).

为方便利用计算机开展文献检索工作,《规则》专门用附录B的形式规定了文献类型和电子文献载体标志代码。但以上四例的论文作者却偏偏有意无意地玩起了“乾坤大挪移”,例23将学位论文误为专著,例24将学位论文误为期刊文献,例25将专著误为期刊文献,例26又将期刊误为学位论文。这是一种对读者极不负责的行为。

此外,例23还存在三个著录错误:一是未著录出版地,应在“东北师范大学”前增加“长春:”;二是出版者著录错误,应将“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修改为“东北师范大学”;三是引文页码间的起止符著录错误,应修改为“-”。例24~例26均漏著引文页码。

4.题名著录错误

题名著录错误除例14和例15已列举的情形外,还表现为其他题名信息著录错误。根据《规则》,下列三例中的“——”“()”“·”均应修改为“:”。

例27 关用献.高职高专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以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为例[J].以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院,2011(03).

例28 陈华.传统英语教学方法的弊端及改革方向[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3(10).

例29 魏勇.浅析影响物业服务质量提升的因素及对策[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1(1)

5.版本著录错误

例30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杜牧传[M].北京:中华书局简体字本,1999:3958.

此条著录存在三个方面的错误:一是其他题名信息著录错误,“杜牧传”前的“·”应修改为“:”;二是版本项著录位置错误,版本项应单独著录在出版地前,而不能与出版者混在一起;三是简体字本不属于古籍,无需著录(《规则》规定:古籍的版本可著录“写本”、“抄本”、“刻本”、“活字本”等)。

6.起止符错误

为了方便读者利用计算机著录参考文献,《规则》改用半字线“-”作为页码或序号间的起止符。但本期《学报》各篇论文均沿用旧规则,即用“~”代替起止符。产生这种错误的部分原因可能是作者未深入理解《规则》的相关精神,但主要是编辑对著录规范掌握不够,未认真履行审稿职责。

三、识别和消除标注与著录错误的对策建议

消除参考文献标注与著录错误,首先当然要靠作者的自律,但学术期刊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从期刊编辑角度看,识别和消除参考文献标注与著录错误的对策应包含事前提醒、事中把关、事后惩戒的全过程。

(一)事前提醒

事前提醒主要表现为:加强对作者参考文献知识的教育[8]、完善参考文献学术规范化的制度建设等方面。如指定专人负责按照《规则》,以范例的形式,总结、整理适应本刊特点“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要求表,以指导作者;明确告知作者应当遵循的学术道德和规范(参考和引用他人研究成果应如实准确标注与著录;参考和引用的文献应为作者自己亲自查阅的原始文献,不得从他人论文中复制文献等)[9]。此外,也可以对作者提出一些附加要求,如作者投稿时提供参考文献的复印件,写出“作者已核对原文”之类的书面声明[10]。

(二)事中把关

“打铁还需自身硬”,做好“事中把关”工作首先要求期刊编辑要加强参考文献引用规范研究;其次要加大对参考文献的检索与核查力度,把参考文献的引用规范列入审稿范畴,充分发挥审稿专家的作用;再次要熟练掌握识别参考文献标注与著录错误的技术方法与手段。技术方法方面有专家提出了规则法、对照法、常识法、质疑法[11]等方法;技术手段包括利用大型电子数据、网络等数字化资源手段。

(三)事后惩戒

如前所述,参考文献标注与著录错误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学术态度和学术道德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显然不能完全依赖作者的自律;仅仅通过说服教育的方式往往也难以取得成效,必须要有一定的惩戒措施。期刊虽不具有司法和行政权力,但为惩前毖后,仍有必要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对其采用可行的惩戒措施。如:在自己的网站设立专门监督栏,接受公众对已刊发论文的失德行为进行举报;对具有学术不良行为的人设立“黑名单”,对情节特别严重者在网上通报、“封杀”在本刊的发表权[5](P10)等。

参考文献:

[1]段明莲,陈浩元.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2]郑小枚.学报论文的编辑手记[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

[3]朱大明.参考文献在正文中标注的几个问题[J].科技与出版,2008(7).

[4]姚冰.参考文献著录现状及审稿策略[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10).

[5]郭玲,陈燕.参考文献著录中的学术道德缺失现象及其防范[J].编辑学报,2007(1).

[6]梁立明,钟镇.错引现象拆射出的科学家群体引文失范行为——以Nature上一篇19万次高频引用论文的错引记录为例[J].自然辫证法研究,2007(6).

[7]浩元.“专著的引文页码也可不著录”的说法不准确[J].编辑学报,2009(5).

[8]彭桃英.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隐性错误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3).

[9]李新根.学术论文参考文献不实著录及对策[J].出版广角,2009(8).

[10]王国丽.参考文献著录质量浅论[J].现代情报,2005(6).

[11]赵茜.科技论文参考文献的校对方法[J].编辑学报,2009(5).

猜你喜欢
责任者页码著录
常用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Nonlinear Dynamic Analysis and Fatigue Study of Steep Wave Risers Under Irregular Loads
常用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常用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参考文献著录项目
——责任者著录规则(一)
CONTENTS OF 2020
感谢
Consequences of early adverse rearing experience(EARE) on development: insights from non-human primate studies
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本刊参考文献著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