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生态宜居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14-08-22 07:50蒋慧鸾年福华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4年3期
关键词:宜居苏州市指标体系

蒋慧鸾 年福华

(苏州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苏州 215011)

苏州市生态宜居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蒋慧鸾 年福华

(苏州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苏州 215011)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赖以生存的空间质量,对居住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社区建设也日益受到人们关注。通过对生态宜居社区内涵的理解,探讨了生态宜居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运用层次分析法,从居住环境、生活方便、生活水平、生态技术、管理服务五方面选取指标,结合苏州市特征构建了一套与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宜居社区;层次分析法;指标体系

随着当前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动了城市社区建设的蒸蒸日上。目前苏州经济社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提出了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要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应当先从城市的基本单元“生态宜居社区”抓起。

1 生态宜居社区内涵

1.1 生态社区内涵

在国外研究中同义的名称有“可持续社区”、“健康社区”、“可居性社区”等;在国内,类似的提法有“生态住宅区”、“适宜性居住区”和“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等[1]。生态社区是一个“舒适、健康、文明、高能效、高效益、高自然度的、人与自然和谐以及人与人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的居住区”。

1.2 宜居社区内涵

根据相关研究,宜居社区须满足以下基本条件:具有新鲜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安静的生活环境、干净的街区;生活方便,人人能够享受到购物、就医等方便的公共设施的服务;出行便利;具有良好的邻里关系、和谐的社区文化,并能够传承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同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宜居社区是一个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发展,自然环境良好,居民物质及精神生活需求能得到满足,适宜人类居住、生活和工作的社区。

1.3 生态宜居社区内涵

生态社区与宜居社区在内涵上互有交集,建设宗旨也近乎一致,都是对自然环境和人居系统提出更高要求[2]。不同的是,生态社区更强调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宜居社区则更强调人居环境的舒适度与便捷性。生态宜居社区的提出则是对生态和宜居理念的融合,将它们进行互补,扬长避短,推动社区沿着健康、和谐、可持续的道路发展。由此,将生态宜居社区定义为:按照自然生态规律和“以人为本”的原则、运用高效而可持续的规划管理方式建设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完美结合、社会体系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社区。

2 生态宜居社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 构建原则

2.1.1 以人为本原则

生态宜居的核心是“人”,满足“人”的需要是生态宜居社区建设的根本目的。人既是生态宜居社区的参与者、创建者,又是社区生态宜居性的管理、感受者。

2.1.2 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的前提是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容易在公开统计资料中获取或者通过努力能够得到相应的数据资料(如统计年鉴、统计资料、典型调查以及社区内可获得的资料),以保证各指标数据的可采集性及相对准确性。同时,选取的指标易于量化,选择的计算方法简易明了,便于专家和公众形成共识。

2.1.3 综合性原则

一套完整科学的指标体系,不仅要考虑指标选取的全面性,也要兼顾评价工作的科学性,这就要求我们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综合考虑,既要选取客观科学的定量指标,也要融入主观人性的定性指标。

2.2 构建方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一种运用多因素分级处理决策方法,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解决方案[3]。生态宜居社区指标体系研究是多种因素影响下的目标研究,生态宜居社区中包含的因素较多,分析生态宜居社区评估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3 苏州市生态宜居社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指标体系构建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4-8],结合《苏州市绿色社区考核指标》及苏州市实际情况,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得出了包括目标层、子目标层、路径层、指标层在内的4个层次,居住环境、生活方便、生活水平、生态技术、管理服务5大系统的53个指标在内的生态宜居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3.2 评价指标参考标准

社区生态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标准值的确定是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内容,在评价标准确定上,依据以下三个原则:(1)有国家标准的指标,尽量采用国家规定的标准值,如《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等;(2)部分标准在现成标准体系中不能找到的,参考国内外在社区建设上己取得优秀成效的现值作为标准值;(3)参考苏州是社区建设的外推值或者政府相关政策制定的目标值,如《苏州市绿色社区考核指标及其实施细则》来确定标准值。

表1 生态宜居评价指数体系

3.3 SPSS软件对评估体系进行检验

体系检验以苏州市社区选取苏州市高新区馨泰社区、老城区佳安社区的居民为评估对象,运用SPSS17.0电脑统计软件对有效问卷加以分析,结果如下表。

KMO值分析与Bartlett球型检验结果如下:

表2 KM 0与Bartlett检验

KMO大于0.6,Bartlett’s球形检验sig值小于0.05,评估体系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SPSS17.0软件因子分析结果如下:

表3 旋转后的因子负荷矩阵

根据特征值大于l的因子抽取标准,通过因子分析各项的得分值,可以确定居住环境、生活方便、生活水平、生态技术、管理服务5个因子变量。通过以上分析,可利用已构建的生态宜居社区评价指标体系制作量表,进行更大范围的问卷发放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4 结语

通过生态宜居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为苏州市进行社区生态宜居性评估提供依据,为完善苏州市人居功能,弘扬生态文化,社区建设提供参考。在社区建设中,应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不断完善,找到能反映当地居民需求的指标体系,为进一步的综合评价打好基础。

[1]王如松,戴欣,周传斌.城市生态社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建设策略[J].现代城市研究,2012(12):11-15.

[2]雷喆.生态宜居城市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研究-以天津市为例[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12.

[3]李恺.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32(2):183-185.

[4]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5]周建飞,曾光明等.生态居住小区评价指标体系的不确定性研究.安全与环境学报[J].2005,5(2):24-27.

[6]朱若初,张二伟等.住宅小区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建筑管理现代化[J].2004(5):22-25.

[7]李丹妮.我国城市宜居社区评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

[8]柴朝华.住宅小区适宜居住性评估体系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蒋慧鸾(1987-),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硕士。

猜你喜欢
宜居苏州市指标体系
苏州市纤维检验院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相约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匮”
宜居的海底城市
苏州市“从前慢”书吧室内设计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宜居大化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宜居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