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与培养

2014-08-21 14:11张虎林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中学生意识素养

张虎林

目前,信息素养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广泛的重视。在我国新的教育改革中,信息素养被加入总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体系中,作为21世纪人才应该具备的重要素养之一。对中学生在以信息技术为课程结构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同时,提高需求分析能力、信息采集与加工能力、信息资源组织能力以及遵守信息道德规范,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信息素养的基本内涵为出发点,就中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与培养途径,阐述自己的观点。

一、信息素养的内涵

每一个时代,每一种社会对“素养”都有不同的定义和不同的要求。然而,从信息素养内涵的演化过程来看,信息素养的概念逐渐从技术、技能转向人的素养发展。信息素养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科技的不断涌现和突破,人们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将不断改变,这必将影响到人们对信息获取、处理和加工的方式,信息素养的内涵与外延也会不断地发展、丰富和改变。

二、中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

1.中学生的信息知识现状

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由于在知识方面的积累还很少,认知能力较弱,很多人不能深刻理解信息的概念,对信息的特征以及属性比较模糊,从而在信息的甄别与评价过程中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另外,城乡中学生在信息知识方面存在差异,城市中学生信息知识储备要比农村中学生信息知识储备丰富。

2.中学生的信息意识现状

现在的中学生在主动获取信息资源、收集与整理、辨别与筛选的过程中,意识非常淡薄,能力非常有限。大多数学生只能简单地从教材和课堂上获取信息,对身边无时无刻涌现的信息缺乏敏感度,不会合理、积极地应用。

3.中学生的信息能力现状

大多数中学生的信息获取、加工、处理、整合、辨别、发布等能力参差不齐。尤其是许多农村中学生还没有从因特网上获取相关信息的经验,有些在获取网络信息的过程中很难正确鉴别有用的、合理的以及安全的信息,有些只会简单地网络聊天、观看视频、玩网络游戏等。

4.中学生的信息道德现状

因特网的开放性和便捷性虽提供了很多便利,但许多中学生却毫无限制地滥用这些“自由”,缺乏信息安全意识伦理道德意识。中学生的心灵极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毒害,因特网上的“空气”被一些“黄赌毒”污染,有些中学生很难抵制诱惑,沉溺在网络毒品的毒害中。

三、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1.深化课堂改革,转变师生角色

多采用任务驱动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围绕项目展开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自主的认知活动掌握信息技能,同时培养学生自觉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教师要由知识学习指导者、文化知识传授者、课程教材执行者、教育教学管理者,逐渐转变为未来生活设计者、知识体系建构者、课程教学研究者、人际关系艺术家。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也使得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主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更有利于创新能力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发挥学生能动性,提升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简而言之就是信息的敏感程度。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使学生学会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甄别有用信息、无用信息和有害信息,及时地捕捉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同时提高对负面信息的鉴别能力和自我防护意识。另外,选用教材应以实例展开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成为学生能动性发挥的重要途径。学生上课的最佳过程是边听讲、边看书、边实践,学生亲自上机动手操作,远比看教师示范或听教师讲要有效得多。

3.积极培养信息能力,重视信息道德实践

在信息技术课堂以及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创新信息、表达信息、交流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信息能力将得到最好的提高与锻炼。应

组织学生参与一系列教育活动,努力培养高尚的信息道德,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网上自律能力,做到不制造、不散布有害或虚假的信息,强化网络责任感,自觉抵制损害信息安全的行为。要求学生在网络上学会尊重别人、理解别人,培养良好的信息道德意识和信息道德品质。

四、结束语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实现中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使学生成为出色的终身学习者与劳动者,就必须使其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即能熟练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做出决策、创造知识的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信息素养”作为新的立足点,强化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使当代中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责任编辑 黄 晓)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学生意识素养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