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江玲
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 郑州 450053
·医疗技术·
微波综合治疗面神经麻痹临床观察
郭江玲
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 郑州 450053
目的 探讨微波综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07—2013-08在我院治疗的面神经麻痹患者3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48例,对照组11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微波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综合疗法治疗,微波综合疗法包括微波治疗、中频脉冲电疗、自我按摩以及面肌功能锻炼,药物综合疗法包括药物治疗、自我按摩以及面肌功能锻炼,比较2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2.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微波综合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广泛用于临床。
面神经麻痹;药物治疗;微波治疗;中频脉冲电疗;功能锻炼
面神经麻痹又称为面瘫,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由一侧茎乳内神经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1]。临床症状包括患病侧表情肌能够丧失,患病侧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及面部被牵向健侧等[2]。临床一侧发病患者较多见,双侧患者十分罕见。临床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微波治疗、自我按摩以及面肌功能锻炼等[3],临床多联合多种治疗手段以期更够改善患者的预后状态。本文旨在探索微波综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07—2013-08在我院治疗的面神经麻痹患者364例,均符合面神经麻痹诊断标准[4]。男178例,女186例;一侧患者361例,双侧患者3例;年龄38~69岁,平均(52.8±4.6)岁。随机分为观察组248例及对照组11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微波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综合疗法治疗。2组患者性别、年龄、患病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微波综合疗法包括微波治疗、中频脉冲电疗、自我按摩以及面肌功能锻炼,药物综合疗法包括药物治疗、自我按摩及面肌功能锻炼。
1.2.1 微波治疗:采用选用由珠海和佳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CYP-I微波治疗仪(包括微波发生装置、电源系统、控制系统、微波辐射器组成),设定的工作功率20~30 W。患者取卧位,微波辐射器在距离患者面部5~7 cm处照射患者乳突、耳前各10 min,每天照射1次,10 d为1个疗程。
1.2.2 中频脉冲电疗[5]:采用北京翔云电子设备厂生产的K8832-T型电脑多功能电疗仪,设定治疗方案为系统自带8号或11号处方, 将外衬温软湿润绒布的直径3 cm的硅橡胶电极棒置于患者患侧,将电流强度调至患者耐受强度,每次持续20 min,1次/d,10 d为1个疗程。
1.2.3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泼尼松、地巴唑、甲钴胺等。泼尼松的规格为每片5 mg,初始剂量为6片/d,持续7 d后改用最小维持剂量。地巴唑5 mg/片,25 mg/次,3次/d。甲钴胺每片(每支)0.5 mg,1片/次,3次/d,或每日注射1支。除常规应用上述药物外,必要时可辅用抗病毒药物。
1.2.4 自我按摩及面肌功能锻炼[6]:取舒适卧位,患者应完全放松。初始时应向患者详细解释按摩的益处、手法及要领,并对其进行专业的培训,以便患者能够快速掌握正确的手法。首先,双手掌心向内并迅速相互摩擦至有热感,涂抹些许润肤露以减少摩擦力,以双手手指指腹用力且以一定规律按摩面壁肌肉。用按照由上而下,由鼻到耳的顺序,沿着面部表情肌纤维的走向做环状按摩,以恢复面部肌肉功能。按摩力道应循序渐进,初始时用力过重易搓伤患者皮肤而导致疗效降低。患侧和键侧面部可同时或交替按摩,每处应持续按摩30下,每天最少应按摩2次,并持续进行。面肌功能锻炼旨在帮助患者恢复抬额、皱眉、闭眼、耸鼻、露齿、鼓颊、噘嘴、吹口哨等生理功能,患者应尽最大可能完成上述动作,必要时可用手协助,每个动作每次应反复15次左右,进行2次/d,10 d为1个疗程。
1.3 评价指标[7]连续治疗1个月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具体包括闭目、抬眉、示齿、鼓腮、吹气、欢笑等功能恢复情况。当上述功能全部恢复,面部肌肉功能全部恢复,面部结构完全恢复正常时视为痊愈。当上述功能部分恢复(如眼睑能够闭合,但闭合不禁),面部肌肉功能部分恢复,面部结构部分恢复(鼻唇沟等基本对称)时视为显效。当上述功能无明显改善,面部结构无明显变化时视为无效。临床有效=痊愈+显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数据统计包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1,P<0.05),见表2。
表2 2组疗效比较 [n(%)]
2.2 2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除在微波治疗时面部微有灼热感,未见其他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偶有食欲不振、多汗等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明显消失。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炎症加重等严重不良反应。
目前对于面神经麻痹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定论,多发于上呼吸道感染、耳廓疱疹及吹冷风病后,因而临床普遍认为,嗜神经病毒感染是该疾病的诱因之一[2]。也有研究报道,该疾病的发生、发展与面部神经受压迫有关[8]。面神经是面部运动、感觉、味觉以及自主神经纤维的总称。患者除面部肌肉功能瘫痪外,多伴随角膜反射消失、泌泪障碍等症状。患者早期病理症状主要包括面部神经水肿、髓鞘或轴突出现程度不一的水肿或变性,尤以茎乳孔和面神经管内等部位最为明显,因而影响范围较有限[9]。
该病急性期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避免感染进一步加剧,改善面部血液循环,改善患者神经受压迫现状,诱导面部神经功能恢复。相关研究指出,综合物理治疗和面部按摩能够加速患者面部神经功能恢复[10]。微波治疗能够实现局部深部加热,加速患病部位皮肤以及皮下代谢过程,改善面神经营养供给,提升组织再生能力,最终实现止痛、解痉、消炎、提升神经兴奋性等功效[11]。中频脉冲能够改善肌肉粘连程度,增强肌肉收缩能力,训练已经失去神经支配功能的面瘫肌,加速神经功能恢复[11]。泼尼松具有抗炎以及抗过敏作用,能够抑制结缔组织增生,可减弱毛细血管壁以及细胞膜的通过性,减少炎性成分进入细胞外液,同时能够抑制组胺以及其他有毒物质的生成以及释放[12]。地巴唑能够松弛血管平滑肌,有轻微的降血压作用,可以轻度兴奋中枢神经系统[13]。甲钴胺即辅酶B12,是一种内源性物质,参与机体一碳单位循环过程,在同型半胱氨酸合成蛋氨酸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能够促进卵磷脂的合成及神经元髓鞘形成,适用于周围神经病变[14]。自我按摩及面肌功能锻炼旨在促使面部肌肉进行自主或被动运动,改善面部血液及淋巴循环状况,增加面部神经兴奋性并降低面部肌肉萎缩速度,增加面部肌肉收缩力,为神经功能和肌肉运动功能的恢复创造良好条件,缩短疗程[15]。
微波综合疗法治疗面部神经麻痹操作简便,无明显不良反应,患者预后情况理想,是面部神经麻痹治疗的有效治疗手段。面部神经麻痹治疗是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患者应做好长期治疗的心理准备,在初期临床效果不佳时,应继续坚持医嘱,避免自主中断治疗或频繁要求更换治疗方案,以免影响预后状况[16]。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74-282.
[2] 杨明东.神经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5-237.
[3] 李泽锋,何艳,温鸿源,等.综合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92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3):9-12.
[4] 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M] .2版.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193-195.
[5] Lindsay RW, Robinson M, Hadlock TA. Comprehensive facial rehabilitation improves function in people with facial paralysis: a 5-year experience at the massachusetts eye and ear infirmary[J]. Physical Therapy, 2010, 90(3): 391-397.
[6] 王惠贞.特发性周围性面神经炎面肌功能训练[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 10(8): 127-128.
[7] Ho AL, Scott AM, Klassen AF, et al. Measuring quality of life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in facial paralysis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patient-reported outcome measures[J].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2012, 130(1): 91-99.
[8] Lanfranchi LA, Gazzola R, Marino M, et al. A simple suspension technique in facial paralysis reanimation with bone anchors[J].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2010, 126(6): 2 275-2 277.
[9] 丛志强.面神经炎诊治新进展[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2,15 (1):62.
[10] 田德虎,赵民,王利民,等.复合物理因子促大鼠周围神经再生的效果[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7,22(2):100-102.
[11] 乔志恒.新编物理治疗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265-267.
[12] 党育,姜保国,张殿英,等. 甲基泼尼松龙局部应用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后的形态学研究[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5,21(5):61-63.
[13] 李艳华,杨乐. 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耳鸣58例[J]. 西部中医药, 2011, 24(7): 84-85.
[14] 王东强,郭义,李志军,等.甲钴胺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J]. 天津医药, 2010, 38 (3): 223-225.
[15] Schaverien M, Moran G, Stewart K, et al. Activation of the masseter muscle during normal smile production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dynamic reanimation surgery for facial paralysis[J]. Journal of Plastic, Reconstructive & Aesthetic Surgery, 2011, 64(12): 1 585-1 588.
[16] Chan JYK, Byrne PJ. Management of facial paralysis in the 21st century[J]. Facial Plastic Surgery, 2011, 27(4): 346-357.
(收稿2014-02-15)
R745.1+2
B
1673-5110(2014)23-01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