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雨
父亲去世时,邓启明正在印尼忙碌着自己的事业,因此没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他一生也无法弥补。父亲走后,挂念年迈的母亲和那间做黄粑的小店,邓启明辞去20万元年薪的高管工作,回到家乡小镇,代替父亲守着母亲,守着小店,延续父亲的味道。
黄粑的香味,最终为邓启明迎来了一份美丽的爱情。
父亲突然离世
2012年5月11日,深圳华为印尼分公司技术部经理邓启明接到母亲巫礼秀从老家打来的电话。母亲抽泣得说不出话来,邓启明心往下一沉。母亲说:“你爸走了。年前你爸就患了食道癌,他一直不让跟你说。现在他走了,你快回来送送他。”邓启明疯了似地订机票,当天晚上坐上了回国的航班。
27岁的邓启明是四川泸州合江县尧坝镇人。小镇偏僻古朴,盛产黄粑——一种用糯米、粳米制成的传统美食,类似于年糕,又比年糕软糯。父亲邓西君和母亲是从事黄粑制作的传统手艺人,在镇上开了家小店,夫妻俩坚持用手工制作最美味的黄粑。一到过年过节,热气腾腾的黄粑一出锅,浓烈的米香味就在小镇街上飘散。母亲在店里卖黄粑,父亲则挑着担子在街上叫卖,那悠长的叫喊,伴随着邓启明的成长。
父母用做黄粑挣来的钱供邓启明读书。2004年9月,邓启明考上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的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之后又攻读电子科技大学(四川成都)硕士学位。毕业后,他进入深圳华为公司。2012的3月,他被任命为华为公司印尼分公司技术部经理。事业顺风顺水,一切都朝美好的方向发展,哪知死神会在这时夺走父亲的生命。
邓启明到家时,灵堂早已搭置起来。他一下子扑倒在父亲的棺木上,号啕大哭。短短两个月没见,父亲瘦弱得不成样子,曾经给过他无数温暖的手,如今静静地低垂着。
堂姐告诉他,老人一年前查出食道癌时已是中晚期。考虑到当时邓启明刚到华为上班,怕耽误儿子前程,老人不愿告知消息,只在县医院化疗。不久,老人的病情越来越重,听说儿子要去印尼任职,他再次把病情瞒了下来。
邓启明哭着问母亲:“爸病了,他不说,您为什么不说?爸没了,我事业再好,挣再多的钱又有啥用?”说完,他痛苦地使劲在地上磕头。
送走父亲后,偌大的家里只剩下邓启明和母亲两人。做黄粑的工具静静地摆在屋角,它们跟了父亲一辈子,如今父亲不在了,它们又该何去何从?当晚,母子俩坐在灯下相对无言。
母亲让邓启明回印尼去工作,邓启明不答应,提出让母亲跟他去印尼生活。巫礼秀摇摇头:“你爸做了一辈子黄粑,要是在地下闻不着黄粑的香味,心里该不踏实。再说,我也舍不得小镇上的乡亲。”邓启明说服不了母亲,一时之间不知如何是好。
母亲不顾儿子反对,帮他把行李打包好,生气地下了命令:“你不干出个模样,别回来。”见儿子不愿走,老人躺在床上不吃不喝。实在没法,邓启明只能告别母亲。
儿子走后,巫礼秀一人守着黄粑店,孤单地数着天数过日子。每餐饭,她都将就着吃点,有时饿过头了,就喝杯水了事。有时,夜里睡不着,她就起来搂着老伴的遗像说话,无眠到天亮。
回到印尼后,邓启明做什么事都静不下心,想到天下的父母都渴望孩子能陪着自己,但又怕成为孩子的负累;而子女们也总在为自己不能尽孝找借口——“等我升了职”、“等我买了房子”,等了一年又一年,直到父母老去。他也曾经承诺过爸妈,等他们老了就回来陪他们。可现在,父亲走了,他又把母亲一个人丢在老家,作为儿子,他欠父母的太多。
经过深思熟虑,邓启明决定回乡,守着自家的小店,在母亲膝下尽孝。2012年9月,邓启明回到合江县尧坝镇。见儿子突然回来,巫礼秀顿时热泪盈眶,上前抱紧了儿子。这些日子,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她的心太累了。怕母亲担心,邓启明没有向母亲挑明他已经离职了,只说自己回来休假。
每天,母子俩有说有笑,一起做黄粑。儿子回来了,巫礼秀每餐饭都会按时做,家里总算有了点生气。半个月后,巫礼秀问儿子何时走。邓启明这才说了实话:“我已经辞职,要在家陪着你。”母亲十分生气:“当初你爸得了那么重的病,都没让你回来。现在你放弃了工作在家陪我,你爸肯定会怪我。你马上走。”
邓启明跪倒在母亲面前:“妈,爸走了,家里就剩下咱娘俩,我跟您再也不会分开。”
人生迎来最美爱情
巫礼秀最终接受了儿子回乡的请求。此后,邓启明的日子很简单,每天只有两件事:做黄粑、陪母亲。
做黄粑是个很复杂的工作,为了保持黄粑的质量和味道,除了米浆要用机器磨成之外,其余的全是纯手工制作。从准备原材料到后续成形,一块黄粑至少需要72个小时才能完成。巫礼秀不止一次对儿子说:“你爸总说黄粑是世上最好吃的东西,他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吃黄粑,记住黄粑的美味。”
邓启明心情很沉重,父亲生前只有这个愿望,他应该去实现。再说,黄粑里有父亲的味道,他必须把这种味道传承下去。
邓启明首先要让自己制作的黄粑有不同之处,让别人能够一眼就能记住。
用什么样的标识呢?邓启明想到了父亲——老人做了一辈子的黄粑,他就是黄粑最好的代言人,就用父亲的头像做商标。邓启明找出父亲的旧照片,花了3天时间,制作出了满意的商标。
商标制作好后,邓启明认为应该把店开在县里或市里,可母亲需要人照顾,他实在走不开。邓启明到县里找了几家卖土特产的商店,跟他们商量,想把自家的黄粑放在店里代销,利润对半分成,卖后再给钱。店主们决定试试。
邓启明忙起来了,但是到了晚上,他一定会陪着母亲一起吃饭。听着老人唠叨,他感觉比挣多少钱都快乐。
2012年年底的一天,邓启明正在做黄粑,一个长发及腰的女孩走过来买黄粑,她也不说买多少,只是盯着邓启明看。
买完黄粑后,女孩并未离开,她问邓启明:“听说你是从印尼的大公司辞职回来的,你这么爱吃黄粑吗?”邓启明笑了:“我不是爱吃,只不过这是我父亲的老手艺,我不想从我这辈断了。”女孩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你挺有意思的,也许以后我们还会见面。”邓启明莫名其妙。endprint
几天后,母亲说要给他介绍对象,女孩叫周成林,尧坝镇人,大学毕业后在泸州市一家汽车4S店上班。邓启明忙着做黄粑,不愿意去相亲。母亲说:“人家女孩见过你,对你很满意,说想跟你好好处处。”邓启明突然想起那个长发及腰的女孩:难道是她?
见面后,那个女孩果然是周成林。媒人把邓启明介绍给她后,她决定先来看看,私下打听一下他的人品怎样。通过暗访,她喜欢上了邓启明。
相亲时,邓启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他家很普通,没有大富大贵的生活条件。周成林丝毫不介意:“我要找的就是一个踏实过日子的男人。”周成林的温柔贤惠让邓启明动了心,两人确立了恋爱关系。
邓启明在镇里又增加了几家代销点,每天来回奔波,根本没时间谈恋爱。周成林从没抱怨,还常常给他帮忙或者照顾邓启明的母亲,帮她做饭,陪她聊天,一起到公园散步。巫礼秀把周成林当成了自己的女儿,每次都会给她做很多好吃的菜。
对于周成林所做的一切,邓启明都看在眼里。
一天晚上,邓启明送周成林回家。路上,周成林问他:“你以后还走吗?”邓启明说:“我既然回来了,就没想过再离开。父亲能守着黄粑过一辈子,我也能。”周成林幸福地笑了:“既然你不走,那我觉得咱们可以考虑婚事了。”
2013年9月20号,邓启明和周成林结婚了。
亲情和事业双丰收
婚后,邓启明不满足在县里开办代销点,他又在市里发展了几家代销点,考虑到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喜欢在网上淘东西,也许能把生意再扩大。在网上搜了一下,邓启明心里有底:网上也有人卖黄粑,但都是机器加工的,不像他家是纯手工做的。
不久,邓启明在淘宝网上开了一家店,不仅卖黄粑,还教买家怎么吃。很快,网店的销售额不断飙升。很多买家吃了邓启明制作的黄粑,都说味道很不一样,就像小时候母亲亲手制作的年糕和糍粑,看上去普普通通,吃进嘴里觉得特别香。
在生意越来越好的时候,邓启明却及时收了手。因为他没有忘记,自己回来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陪母亲,让母亲开心,至于推销黄粑,只是替父亲圆梦。
2013年11月23日,巫礼秀得了重感冒,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长年的劳累,让她的风湿病、关节炎一起发作。看见母亲晚上疼得睡不着觉,邓启明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给母亲按摩。
邓启明带母亲去看中医。医生说老人郁结于心,应该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医生的话让邓启明很羞愧,他一直认为自己陪在母亲身边,已经把她照顾得无微不至,可是他忽略了一点:母亲最大的心结是自己辞职回家的事。
从医院回来的当天晚上,邓启明告诉母亲:“我知道,您一直觉得我不应该回来,觉得我在外面肯定会有更好的发展前途。可是,我现在过得很舒心,尤其是每天能够陪着您,我特别开心、知足。”
母亲握住儿子的手:“你现在不后悔,但我怕你将来后悔。到那时我跟你爸都去了,你的前途也耽误了,咋办?”
邓启明笑了:“我要是不回来,哪能娶到这么好的老婆?”
知道婆婆心思重,周成林每个周末都回来看望,想尽办法逗婆婆开心,婆媳关系非常融洽。有了儿子和媳妇的开导,巫礼秀对儿子辞职的事逐渐想通了。
邓启明在心里对妻子也有愧疚,他平日只顾着陪母亲,在感情上可能忽略了妻子的感受,可是周成林从来都没有计较过。
2013年12月27日,邓启明在泸州市开了第11家黄粑销售点。到2014年3月,他的年销售额达到100多万元。邓启明却说:“挣钱,从来不是我的目的,能守着母亲,守着妻子,才是我最大的幸福。”
编辑 乐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