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萍
摘要:文章对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钢琴主奏部分的演奏版本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演奏家对作品的二度演绎,个性化的处理,结合乐谱版本,整体把握作品的演奏风格特点。
关键词:贝多芬 第三钢琴协奏曲 演奏版本 比较 分析
贝多芬的作品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深刻的哲理性,是人类永恒的宝藏,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其1800年创作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将贝多芬内心情感在音乐作品中得到生动的体现,作品的创作手法和音乐风格都有异于贝多芬的其它早期作品。无论在钢琴技术的创新方面,还是在发展协奏曲这一体裁新的含义方面,都向前迈进了步伐,这是贝多芬协奏曲创作的一个里程碑。
世界各国的许多钢琴演奏家都成功的演绎过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每位演奏家对作品的理解不一,都有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作品的演奏各具特色。笔者以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为例,在此选取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演奏版本进行比较。
一、演奏版本比较
不同的钢琴家对作品有着自己不同于他人的理解与认识,通过对不同钢琴家的演奏风格特点进行分析、比较可以促使作品的完美诠释。以下笔者以部分著名钢琴家的二度演绎为例,对贝多芬“op.37协奏曲第一乐章”的演奏版本进行归纳分析(由于第一呈示部为乐队演奏,故以第二呈示部为分析载体)。
表1第二呈示部的主部主题(111-130小节)
表2第二呈示部的连接部主题(131-163小节)
表3第二呈示部的副部主题(164-185小节)
表4第二呈示部的结束部(186-226小节)
表5展开部(227-308小节)
表6再现部(309-401小节)
表7尾声(402-438小节)
表8华彩段
二、演奏版本分析
要使作曲家的作品升华,需由钢琴演奏家将钢琴作品变成有声有色、有情有形的艺术,这就是“二度创作”。它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成功与失败,也直接体现了一个演奏家的艺术修养和技巧水平。一首好的钢琴作品,只有通过钢琴家富有创造性的二度创作,才能使之成为立体动感、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艺术作品。以上四位钢琴家对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演奏都有独到之处,通过对四位钢琴家弹奏“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速度、节奏、力度、音色等方面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每位演奏家都对作品有不同的了解和体会,并不是千篇一律,他们的演绎都表现出自身对作品的独到理解与剖析。现将这些钢琴家对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演奏版本的各自的演绎做以下分析:
布伦德尔(1931-)奥地利钢琴家,是德奥音乐作品的诠释者。他的演奏注重音色方面的细微变化,能根据不同段落的内涵,在弹奏中表现出或浪漫抒情或热情奔放的音响效果,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与吉列尔斯的演奏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齐默尔曼(1956-)波兰钢琴家,他有完美无瑕的演奏音色、辉煌的技巧、敏感的个性。作品无论在细节还是在整体演奏把握上,都无懈可击。他展示出音乐的巨大魅力,把作品的内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让人印象深刻。
吉列尔斯(1916-1985)苏联钢琴家,他的演奏内敛、演绎精确、处理自然、细致恰当,力度与音色的表现上有特色。在作品的每个段落中,都有丰富微妙的变化,整首作品演奏雄劲有力,完美的触键和个性化的处理,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贝多芬的这首作品。
鲁宾斯坦(1887-1982)美籍波兰钢琴家,他的演奏细腻柔和、果断干脆具有的特殊质感。他把这首作品鲜活灵动、充满想象的演绎出,特别是在装饰音的处理、触键的细致、速度的变化方面十分恰当,具有独特的个人魅力。
从整体来讲,布伦德尔版本的演奏理性而严谨,讲究细节部分的处理与刻画;齐默尔曼版本的演奏注重整体结构与音乐内涵;吉列尔斯版本拥有高超的技巧,在速度、力度的控制上有独到见解;鲁宾斯坦版本更注重音色与音乐线条,个性化处理较多。
三、结语
笔者认为钢琴学习者在熟练弹奏的基础上,应借鉴或模仿演奏家的某些演奏技巧和处理方式,结合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同时还应注重对乐谱版本的了解,这样才能全面准确的把握作品演奏风格特点。
基金项目:
该文受黄冈师范学院科学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3023003;黄冈师范学院教育硕士学科教学、音乐专业学位建设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匡昉.贝多芬<热情奏鸣曲>演奏版本之比较研究[J].黄钟,2003,(03).
[2]彭志敏.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如来——贝多芬钢琴奏鸣曲读谱琐记[J].黄钟,1991,(02).
[3]卲义强.协奏曲欣赏[M].北京:全音乐谱出版社,198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