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全英大奖”颁奖礼的高潮出自“北极猴子”(Arctic Monkeys)。乐队接手当晚最重大奖“年度专辑”时的发言堪称爆炸性,“摇滚乐不死,只是兴衰有时,时机到就会一路杀回来。”严肃讲演配上一副就义的正经脸,“猴子”主唱就像面对敌人时的英烈一样充满使命感。一干主流大腕里,出身小众的摇滚乐队摘得头彩,的确应该傲骄。
摇滚跟流行之间是有“气”的,天敌相逢时的敌对不过如此。摇滚不齿流行的媚俗,流行不待见摇滚的各色,两方从业者互相视作另一种生物,无法交流不能共存。“猴子”们亢奋的领奖词将这股“气”再次搬上台面,强调摇滚乐就是在跟流行划清界限,极力避免“全英”这项主流大奖把乐队夸成花瓶。用心良苦,但其实事与愿违。“北极猴子”已然成为音乐大奖,乃至整个英国的花瓶。
加上今年,“全英”大奖已经三次将最重大奖奉予这支四人乐队,偏爱度超过若干流行明星。主流化趋势不可遏,大众早将当年独立小乐队供奉成天团,不仅是主流而且是主流宠儿。甚至连乐队自身都在潜移默化地吸收流行精髓。看装扮,如今成员悉数西装上身油头粉面,不了解状况的还以为是在逛巴黎时装周,尤其主唱近年来更是专攻自我造型,那一头发胶就是型男通行证。再看音乐,今次拿奖的《AM》就是流行化证据,R&B、Hip Hop全被带进摇滚风,融合的欢乐就像是在庆祝流行乐的伟大。相比过往的粗糙质感,主唱嗓音也刻意柔化,格外照顾群众的耳朵,唱到深情处分明就是流行歌手在秀性感。一张性感的专辑获得主流大奖,这已经不单单是摇滚乐的胜利,而是摇滚跟流行合体的狂欢。
流行,一直都是摇滚乐的优乐美。
摇滚殿堂级如“披头士”(The Beatles)也多多得益于流行。最近扎堆庆祝英国国宝乐队登陆美国50周年,夸赞最多的是其对流行文化的影响,大众认知里“披头士”是标准的流行产物。乐队成立初即是偶像组合配置,诸多金曲甚至比大众流行歌还要口水,从英国火到美国更是流行乐商业运作范本。流行化成就“披头士”现象级的经典,经典流传至今同是流行的功劳,水火不容那是执念,相得益彰才是人间正道。经典之后众多后辈都在这条大道上发家致富,U2、“绿洲”(Oasis)、“酷玩”(Coldplay)以及当下的“北极猴子”,都是摇滚圈的实力派主流圈的香饽饽。他们中甚至不乏一边咒骂流行圈一边享受主流大众膜拜的大牛,到此格局已经很清晰,一直抵制的也许就是注定离不开的,摇滚跟流行根本不分家。对于摇滚乐,这种格外强调态度影响力极其具备煽动性的乐种,其实相当适合流行化。流行化可以提供快速传播,无论作品还是言论,保证第一时间送达到大众面前,比如“猴子”们的“摇滚不死”转天就成为全网头条。流行化还可以培养大面积受众,流行即意味着群众基础,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参与。年轻人永远是最活跃的群体,网罗住他们就等于拥有世界。“摇滚乐永远年轻”跟“摇滚乐不死”,这类经典口号即是对年轻受众赤裸裸地渴望。
摇滚乐流行化不是灾难,这是发展的必然也是活得更好的保障。流行本身无可抗拒,即使独立小众也无法脱离,本质上它们是另一种流行,小范围流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