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经济生活为例论课堂教学的高效

2014-08-20 07:16潘小利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思路货币消费

潘小利

新课程指出我们的教学不能仅仅盯着单一化的知识与能力目标,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那么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呢?本文以经济生活教学为例就该话题进行简单的分析,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一、智、能、情三维目标有机整合

三维教学目标是有机联系的,而情感是首要因素,是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促进学生思维和认知发展的原动力所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情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好,搭好脚手架,这就是教师目标意识的转变。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政治课堂上,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情感,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每一个观点,去发现其中科学、合理的因素,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方法交换。

例如,在和学生一起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对于“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等观点,笔者放手让学生自己讨论,让学生将在生活中的消费意识暴露出来,从而产生矛盾,引发困惑,并由此入手进行分析。最后学生观点趋于一致,消费要“量入为出”,要“避免盲从”,确保消费的可持续性。

学生智、能、情的发展必须要靠学生自身的努力而获得,教师无法代替。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每个学生均是独立的、处于发展中的个体,知识、能力和情感均存在着个体差异,对教师引导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首先应该将所教班级的学生按照原有的认知和情感水平进行分层,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确保每个学生在政治课上都能获得最大的发展。

二、师、生、书多边互动有效交流

“教材只是个例子!”“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和思维认知水平,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科学地用好教材,通过教师、学生、教材多边互动,给学生搭好脚手架,促使学生在分析教材和学习教材的内容过程中,实现智、能、情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1.钻研教材内容,克服预设盲目化

我们在教学前应从课程标准出发对教材进行深度研究,思考在形形色色的经济生活中,与高中生最贴近的是“消费”,而这恰是对新教材进行布局的一个思路。在经济生活的教材中,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教学内容从“消费”活动中常见的“商品”“货币”“价格”等入手,学生不知不觉被带入了经济生活与经济学理论的世界,且行且思,逐渐地揭开经济学的神秘面纱。通过对这些经济现象的分析和思考,接近其经济学本质,自主发现经济学基本道理:我们所消费的商品是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劳动创造价值。这种认知形成后,教材又以此为基础,将学生的目光转向“消费”的源头——“生产”上来,“生产决定消费”,很自然地进入了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接着第三单元、第四单元。整本教材从学生最为熟悉的经济生活现象——消费出发,由近及远,层层推进,一步步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整个教学也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2.把握教学的层次感,提高学习的有序性

第一层次,把握全书的总体思路。如经济生活:为什么生产(第一单元)—谁来生产(第二单元)—为谁生产(第三单元)—怎样生产(第四单元)。

第二层次,把握每一单元的思路。以经济生活第一单元为例,第一单元的总思路是“为什么生产”,人类为什么要努力生产?教科书的思路:货币—价格—消费—解决“为谁生产”问题。

第三层次,把握每一课的思路。以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为例,第一课的核心是介绍“货币理论”——神奇的货币,着重帮助学生理解货币的“神”(神在何处、为什么神)和“奇”(奇在何方、为什么奇)两个问题。货币的“神”主要通过货币的职能来理解,而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要把握货币的本质则必须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货币的“奇”主要通过货币形态的发展来回答,所以,要从货币的产生和发展这条线索中解开货币之“奇”:一般等价物—贵金属货币—纸币—各种信用工具(包括电子货币)。

第四层次,把握每一框题的思路。以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题为例,着重帮助学生理解货币的“神”,就是通过了解货币“神”在何处,进而揭示货币为什么神通广大的问题。本框题的生活逻辑是:商品交换的发展—一般等价物的产生—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

第五层次,把握每一目题的思路。以“货币的本质”一目为例,这一目是为解决货币为什么“神”的问题而作的知识上、认识上的准备。本目的生活逻辑是:商品的含义和基本属性—商品交换的发展—一般等价物的产生—货币的产生—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

(责任编辑 袁 妮)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路货币消费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不同思路解答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古代的货币
40年消费流变
古代的货币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换个思路巧填数
新消费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