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

2014-08-20 04:12黄丽琴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课标师生数学

黄丽琴

我国著名教育理论家陈玉昆老师在他的书里谈到,我们以前的教育的特点就是用昨天的知识交给今天的学生去创造明天.这一席话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我们的教育问题之所在.学生能力发展单一,缺乏活力,创造力不足,不善于合作交流,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的需要.数学课堂上,教师也只是为了教而教,为了考而教.学生的数学素养停留在应试的层面上,更谈不上对数学的兴趣了.

新课标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像、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在课标中,数学课堂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和意义.它不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阵地,而变成了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生生、师生交流的园地.那么,我们如何实现课标要求的课堂教学呢?围绕着数学课堂的教学实施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实践谈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与同仁共勉.

一、丰富全面的备课

如何备课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课堂的效率和效果,怎样的教学设计才能真正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们的备课应该是丰富和全面的,要考虑到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各个方面,而不应该只是设计出了教学流程和例题练习.具体来讲,就是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设计合情,逻辑合理;教态得体,语言得当.其中,“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的侧重点是教师要抓住课堂教学的主线,保证教学过程中层次清晰,学生能够轻松地明确课堂学习任务,在实现学习成就感的同时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设计合情,逻辑合理”是指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更加符合他们思维方式的教学设计逐步地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调动起来.最终通过合理问题的设计引发学生的积极高效思考以及互相之间的合作交流.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数学学习真正的乐趣在于思考.”在学生体会到思考的乐趣后,我想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数学思考的兴趣就会逐步建立起来.“教态得体,语言得当”往往会在教师备课中被忽略,但教态、教学语言在教学实施中的作用和价值却是非常大的.教师是作为指导者出现在课堂上的.其实指导者的举止是否大方得体、神态是否和蔼可亲、语言是否精辟简练,对于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思考的影响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育是以培养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为目标的.这就要求我们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同时还要使学生的人格受到尊重、个性自由发展、进而主动参与教育全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地进行学习和思考.教师应该真正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这一目标的实现要求教师在和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微笑,多一点尊重.世界上没有净土,真正的净土是学生纯洁的心灵.在和谐师生的关系下我们才会真正感到教育的快乐,才会真正实现教学中的师生融洽的合作.另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共创共享,教学相长.共创就是师生共同进行问题提出、猜测、论证等数学研究过程;共享就是教师与学生共同体验和分享学习中的快乐、成功、失望与不安,是一种在相互适应的基础上的相互启发.

三、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

在学生数学学习中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自信心的培养应该是教师每一节课都需要关注的.而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自信心是源于学习成就感的.试想如果数学学习的内容在学生的印象中是分离的,那么在学习和解题中他们就很难实现灵活运用.所谓的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心的建立也就无从谈起了.从实际的调查来看,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中,数学学习成就感的缺失占有很大的比例.其中在学生心里数学知识之间关系不清,缺乏关联的情况非常常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前后知识联系很紧密的学科.课标教材的编写特别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相关内容的呈现,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在数学教学实施过程中,联系旧知识学习新知识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学习新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标师生数学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