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军
【美味品尝】
第二天,人们在安特卫普大教堂的圣坛上发现了他们两个。他们都死了——黑夜的凄冷,把年轻的和年老的生命,同样冻结在寂静里面。圣诞节的早晨到来时,牧师们走进大教堂,看见他们两个一起躺在圣坛的大拱石上。遮住鲁本斯的两幅杰作的幔帐已经被拉开,如血的霞光,照耀着基督头顶的荆棘王冠。
当天色变得更亮时,一个老人走进安特卫普大教堂,他虽然长着冷酷的脸,却哭得跟女人似的。“我对这个孩子太残酷了”,他小声说,“现在我要向你道歉。唉,他真应该得到我的半数财产,因为他本该是我的半个儿子。”
时间过得飞快。最后,一个世界著名的画家也来到这里,他的内心毫无偏见。“从昨天起,我始终在寻找这个更有资格获得奖学金的人”,他对人们说,“他是罕见的天才男孩儿,未来的前途不可限量。他画的是一个老樵夫,在黄昏时坐在被砍倒的大树上。这幅作品的内容虽然简单,其中却蕴含着将会在日后大放异彩的东西。我很想找到他,把他带到我那儿去,教他学习绘画。”
生着金色卷发的小女孩儿,悲伤地啜泣着,扑进父亲的怀里,大喊起来:“噢,尼洛,回来吧!我们全都为你准备好了。少年基督塑像的双手上挂满了圣诞礼物,老风笛手将为我们吹奏歌曲。妈妈说,你会坐在火炉边,跟我们一起烤榛(zhēn)子吃,度过圣诞节的这一周。真的,我们甚至会吃得像国王那样呢!帕奇会非常幸福的!噢,尼洛,醒来吧!”
那张年轻苍白的脸庞,却面对着照在鲁本斯的杰作上的阳光,唇边残留着微笑,仿佛在对所有人回答说:“太晚了。”
悦耳洪亮的钟声,响彻了寒冷的天空。阳光再一次照耀在堆满积雪的平原上。人们成群结队地行走着,欢乐洒满大街小巷。尼洛和帕奇却再也不需要他们的施舍,安特卫普现在已经主动满足了他们的所有要求。
与或许会更加长久的生命相比,死亡对他们要仁慈得多。它从这个爱心无报和信念未果的世界上,带走了帕奇的忠贞爱心,也带走了尼洛的纯真信念。
他们始终生活在一起,死亡也没有把他们拆散。他们被人发现时,男孩儿的双臂紧紧地搂着大狗,除非动用暴力,才能够把他们分开。又羞又悔的村民们,为了祈(qǐ)求上天特别赦(shè)免他们,给他们修建了一座坟墓,让他们在里面肩并肩地安歇——永永远远!
【精彩菜单】
1871年,奥维达从英国来到佛兰德斯的安特卫普参观,为佛兰德斯画家鲁本斯所震撼,于是在第二年,写出了在西方世界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佛兰德斯的狗》。这是一个净化人类灵魂的经典故事。 尼洛是一个孤儿,和姥爷一起生活在安特卫普城附近的霍布肯村。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收养了一条被人遗弃的大狗帕奇。男孩儿尼洛与大狗帕奇的患难友情从此展开……
【名厨画板】
奥维达(1839~1908),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著名女作家,生于英格兰,在巴黎长大,成年后移居伦敦。在英国,她开始写小说,并获得巨大成功。奥维达非常喜欢动物,总是积极地保护动物权益,她救助过很多动物,曾经喂养过30条狗。假如没有这些经历,她就不会把《佛兰德斯的狗》中的帕奇写得那么真实感人,令无数读者感动落泪。
【营养配方】
对此书,美国书评人毕泽尔如是评述:“在故事的最后一页我泣不成声。这个永恒的故事属于每一个人。”以上所选片段就是故事的最后一页,它究竟有着怎样感人的力量呢?
情感需要“蓄势”
黄果树瀑布的宏伟壮观大家都知道,然而你能想到吗,黄果树瀑(pù)布的顶上竟是一个圆形水潭。安详之水往前一步就要狂泻而下,如一大群白兔即将上演高台连串跳水的一幕。水积得越深,冲泻的力量就越足,瀑布就越是气势非凡。积水的过程就是“蓄势”的过程。上文的开始,尼洛和帕奇死了,他们是被活活冻死的。圣诞节是欢乐的日子,人们看到的却是悲伤的结局;早晨是一天的开始,象征着生命的开始,我们看到的却是生命的结束;基督是救世主,我们却看不到他拯救两条弱小的生命。感情越积越深,分明是对这个世界的声声责问——为什么?为什么?
情感可以“分流”
有的瀑布因水量小、落差大,水流轻细、飘忽,薄如蝉翼、淡如烟雾,给人以朦胧柔和的美感,因而又得名为“新娘的面纱”。上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就给人这样的感觉:3个不同身份的人,都来到了安特卫普大教堂,不同的语言却表达了同一种感情——忏(chàn)悔。要是他们能够早点说这样的话该有多好哇!然而现在,一切都太晚了。财产、前途、礼物……对于现在的尼洛来说,这些已经毫无意义。这种悲剧的力量,让人心碎,让人黯然神伤。当然,作者安排以上3人来到教堂,是故事结构完整的需要,而我们也可以得到启示——反复也是一种美。
情感需要“层叠”
有的瀑布因地形、地势的变化分级跌落,如庐山的三叠泉被誉为“庐山第一奇观”,古人描绘曰:“上级如飘云拖练,中级如碎石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一级级、一叠叠,层次分明,能给人以美的视觉体验。好的文字也是如此,一步步、一句句,层层推进,裹挟着读者的心,享受着“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畅快与淋漓。“太晚了”,“再也不需要他们的施舍”,“已经主动满足了他们的所有要求”,“死亡也没有把他们拆散”……尼诺已经说不出口,只能让作者来为他旁白。这样的话,表面看来或许是对命运不公的“叫屈”,深藏着的更是爱与勇气,信念与忍耐,激发起的,仍是善良和同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