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东
物理学科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观察和实验是物理的灵魂,物理中的很多规律都是通过实验得出的,离开了物理实验,可以说学物理是寸步难行.物理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核心的问题是要注重研究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在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什么是创新能力?从本质上看,就是发现事物的“新关系”并按照新关系形成作品(精神的与物质的).那么,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师生转换角色,培养创新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才有可能得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对自然界的事物怀有好奇心,对还不懂的现象总喜欢问几个为什么.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爱护学生的这种精神,可以和学生一起设计实验,组织他们观察现象,引导他们积极思考.
例如,在讲“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时,课前可先留给学生一些问题,强化学生的创造意识.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带到实验室,利用桌上所给的器材,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发现问题,边解决问题,并根据实验记录加以分析、归纳和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重视课外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物理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基础上,那么我们所说的实验也就不仅仅局限于物理教科书中所安排的学生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和若干课外小实验.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铅笔盒、橡皮做惯性实验,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三、变演示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演示实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参加实验,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这样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四、采用多种实验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对于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使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例如,在“区别盐水和水”的分组实验中,学生可以利用它们沸点不同、凝固点不同、导电性不同、密度不同等方法来辨别,但哪一种方法最合适,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这就要求学生在既定目标的过程中有全局的观点,在不同情况下有善于妥协和善于应变的能力,使学生的分析、抽象、概括、综合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展.
五、总结探索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科学方法提出这样几个步骤:收集大量资料,证据,总结分析,得出结论,提出意见和建议.实验做完了,结果出来了,实验是不是就结束了?没有,应用才是最终目的.物理教学常用的有实验归纳法和实验验证法.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安排这两种方法加强训练.当学生做了基本实验后,教师应当对学生实验提出较高层次的要求——做设计性的实验.
例如,在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后,应该总结实验所采用的物理方法:控制变量的方法.这种方法在物理实验中是最常用的,也是应该掌握的.这样在学习密度知识后根据实验室所能提供的器材,可以要求学生解决如何测金属块的密度问题,学生可以根据控制变量的方法提出设计方案,也可以提出一些具体问题,自己设计实验方法,并进行实验.
六、改变实验教学评价,培养创新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评价中,往往是以学生的一次次考试的成绩来评价一个学生,在具有创新意识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这个评价方法自然也应该有所改进,而实验教学的评价似乎成了其中的重点.新的评价观点不仅仅应该看到学生在操作实验中的熟练程度、准确程度,更应该重视实验中当遇到困难时,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操作时应该努力避免死板缺乏创造力的观点.创新教育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增加了锻炼机会,增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意识.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只有教师树立创新意识,形成创新作风,具备较高的创新才能,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承担起开发青少年的创造潜能、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的神圣使命,培养更多的适合21世纪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作出贡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