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文垒,朱明琦
(莱钢集团型钢炼铁厂,山东 莱芜271104)
钢铁行业受产能过剩等条件影响,目前市场表现低迷。因而,降低成本成为各钢铁厂保生存的首要工作。在此背景下,高炉大量配加低品位、高硅、高铝等低价位矿种成为一个趋势。莱钢1#1 880m3高炉自2013年1月起,入炉烧结矿中试配加某高铝矿种。由于高铝矿的冶金特性,在前期出现了渣铁黏稠、燃料比升高、炉缸堆积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炉况稳定顺行,导致预期的降本增效的目标难以实现,增加配比工作也一度停滞。
针对高铝矿对冶炼的影响特点,1#高炉从操作制度上入手,对原料入炉、布料、造渣、送风、出铁等实行全过程优化调整。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总结,现在高炉基本保持了稳定顺行,高铝矿配加比例不断增加,有力的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配加高铝矿后,烧结矿的转鼓指数与Al2O3的质量分数基本呈线性反比关系,平均下降2%,低温还原粉化率(RDI)则升高。在化学成分方面,Al2O3的质量分数由配加前的1.75%~1.95%上升到了2.4%~2.8%,m(Al2O3)/m(SiO2)由0.35±0.05上升到0.39±0.05。根据文献和生产实践,m(Al2O3)/m(SiO2)在0.35左右是有利于四元系针状交织结构的铁酸钙的形成,Al2O3的质量分数过高,则有助于玻璃质的形成,使烧结矿的强度和低温还原粉化性能变差[1]。
高铝烧结矿强度低,还原粉化率高,极大地影响料柱的透气性,造成了中心气流弱化,边缘气流发展。致使煤气利用率下降,燃料消耗升高。其次,高铝矿使软融带上移,滴落带增加,气流阻损失大[2][3],因而干扰渣皮稳定存在,导致冷却壁温度大幅波动。
Al2O3是高熔点酸性脉石,含量增加会使炉渣流动性变差。本文实验了配加前和配加后炉渣变化曲线(见图1),通过曲线可知:(1)炉渣黏度随Al2O3的质量分数增加炉渣黏度值增加;(2)渣系黏度值与温度的呈强负相关,在温度>1 510℃时,两种黏度均小于0.30Pa·S,说明高温区域炉渣仍能保持正常的流动性。
图1 不同Al2 O3下的渣黏度对比
由于炉腹炉渣黏度增大,在炉缸中滞留时间延长,炉缸环流减弱,因此在送风制度不变的情况下,极易引起炉缸堆积。特别是1#高炉目前正处于常规护炉阶段,配加钛球本身对炉缸热量要求较高,而Al2O3的质量分数加剧了炉缸中渣铁稠化。配加高铝矿后,高炉两铁口频繁出现工作不均匀,铁口深度普遍加深,憋疯憋铁加剧。
风口小套损坏加剧,非计划休风率比配加前平均增加20%~25%。其中绝大多数是下部熔损,这与高铝引起的炉缸堆积相印证。频繁的休复风严重扰乱了高炉冶炼进程,造成了冷却壁温度持续升高,炉温波动大,热制度失常。同时,持续上升的炉缸温度迫使增加护炉钛球入炉量,客观上又造成了渣铁排放难度加大,进而恶化了炉况,增加恢复炉况的难度,形成了恶性循环。
针对高铝的冶炼特点,我们认为引导气流的合理分布,保持充沛的渣铁热量,稳定而合理的鼓风动能吹透中心,及时出净渣铁等是有效的手段,因此对相应的操作制度进行如下调整。
根据碱度与炉渣黏度的关系,提高二元碱度,炉渣黏度升高。理论上,配加高铝矿时适当降低二元碱度有利于改善流动性,因此在实践中,按照Al2O3的质量分数每升高2%,降低R20.05的比例进行调整。这样调整的依据是:(1)目前在R2=1.15,Al2O3=16%左右时,只要保证合适的炉温[Si]=0.45±0.05,堵口热量>1 510℃,铁水的三类品率基本保持不变,而炉渣的流动性大为改善;(2)在高铝的下,MgO的作用凸显,1#高炉曾经将R3提高到1.43~1.45,R4=0.98~1.01水平上,改善了渣铁排放的效果更为明显。
高铝条件下的冶炼首先是改善透气性,因而必须实现合理的煤气流分布。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对于大高炉发展中心气流为先,稳定边缘气流为辅。为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采用大的矿角差控制合理的中心无矿区,同时又需要大焦角以防止边缘过重。目前1#1 880m3高炉的矿角角差由原来的9°增大到10°~10.5°。布料矩阵逐步调整为该料制的特点为中心气流强劲,煤气利用也很好,顶温带窄,十字测温中心温度达到500~600℃,透气性指数达到25以上。
送风制度调整的标准是要保证吹透中心,加快中心死料柱的置换速度,减少高铝炉渣的滞留时间,合理增加炉缸渣铁环流速度,活化炉缸的工作均匀状态,1#高炉通过缩小风口直径和替换长风口,目前风速稳定在>265m/s,鼓风动能>12 200kJ/s,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因为处于炉役后期的护炉阶段,为保证安全生产,钛球的配加不可能停止。所以,为减少钛球与Al2O3对渣铁黏度的叠加作用,只有最大程度上减少钛球的入炉量。根据生产中钛球的入炉量和铁中含钛量的关系,1#高炉在安全性和经济性中做出平衡,确定为200 Kg/P,这样炉温[Si]=0.5时,铁中[Ti]=0.9以上,基本保证了护炉需要,同时较少的影响流动性。
保证合理适宜的热量也是应对高铝矿的重要方面,前文指出热量达到1 510℃可有效降低渣黏度,改善流动性;其次,充沛的热量也保证了炉缸的活跃度,促进钛还原,提高护炉效果。
配加高铝矿后,炉况的抗波动性明显变差,对风量、风压的波动敏感。因此在生产中要特别关注及时排放渣铁,杜绝憋疯憋铁造成的炉缸堆积等问题。所以要求炉前实现零间隔出铁,同时监控出铁速度,低于正常值(3.5t/min)20%以上时,立即双场出铁。从一个阶段的实施效果看,基本杜绝了憋铁憋风,有力的保证了炉况顺行。
(1)配加高铝矿后高炉顺行明显变差,主要表现在风量萎缩,渣铁排放差,燃料消耗增大,冷却设备损坏加剧等。
(2)高铝矿配加将长期作为一个攻关课题存在于今后的冶炼中,总结这段时间的冶炼实践,证明在终渣Al2O317%以下,通过操作制度的优化,是可以实现炉况的稳定顺行。另外有资料指出在18%~19%水平下也可以保证冶炼进程[4],说明在配加量上还有进一步挖掘的潜力。
(3)一般认为在高铝下增加MgO的质量分数,提高R3能极大改善高炉顺行。1#高炉的实践中也得到了证明,前文所述,经过实验最理想的[MgO]=8%,R3=1.45,R4=1.00。但是,由于受外部条件的制约,目前[MgO]=6.2%,R3=1.37,R4=0.95,高炉顺行就差一些。所以,在条件允许下,应较多的开展增加[MgO]的研究,进一步优化炉料结构。
[1]周传典.高炉炼铁生产技术手册.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31-35.
[2]秦学武,宋灿阳,闫媛媛.高炉高铝渣性能研究.山东冶金.2008.2.vol28-1:29-30.
[3]李荣,郭江,王玉莲.济钢1750m3高炉高Al2O3炉渣性能研究与冶炼实践.特殊钢.2012.12.vol33-6:17-19.
[4]施月循,刘宏娟.高炉增加高铝铁矿冶炼的可行性探讨.上海金属.2001.1.vol2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