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问题情境 激活学生思维

2014-08-20 06:47罗志浩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体温计凸透镜物理

罗志浩

实施物理新教材以来,教师运用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教学思想,指导着自己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自主活动;教学方法注重互动性、创新性,力争达到“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用问题唤醒学生的思维.下面谈一谈我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得到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动力的源泉

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没有问题就没有学习的动力.问题的出现,使学生产生一种需要,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渴望,这种渴望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例如,在讲“汽化和液化”前,我布置了一个课下作业:观察用水壶烧开水时有哪些现象发生?同学们能提出哪些问题?上课时收集学生发现的现象及提出的问题.如,水烧开后有大量的“白气”冒出,但是为什么靠近壶嘴的地方看不到“白气”,一小段距离后才有“白气”?掀开壶盖看到水翻滚得很剧烈,但是把水壶从火炉上提下来,为什么水就不翻滚了?等等.这些现象和问题是学生亲自发现而提出来的,他们想解释这些现象,有很强的求知欲望.

又如,在讲“眼睛和眼镜”时,我提出问题:我们班有些同学的眼睛近视,针对近视眼,同学们想知道哪些问题?学生提出:近视眼为什么看不清远处的物体?眼睛近视的原因是什么?怎样预防近视眼?为什么戴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想知道发生现象的原因,想解决这些问题,产生了对新知识的需求,实现了“要学生学”到“学生要学”的转变.

二、重视问题的提出就是重视获得知识的过程

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是大脑积极思维的过程,是经过对物理现象的体验和感悟后提出的疑问.

例如,在讲“光的折射”时,我首先安排各小组学生用筷子去点击盛水的碗底的硬币,会有什么发现?学生操作后发现在水面上用筷子斜着点击,不易击中,筷子不太倾斜点击,很容易击中,同时发现筷子斜着放入水中,水中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偏折了.学生在提出疑问时,体验到眼睛受骗了.

在科学探究的七要素中,首先是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有的问题需要留心观察身边的现象才能提出来,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例如,在讲“平面镜成像”时,有的学生提出:家里的玻璃窗,晚上在房间里面能看到屋内物体的像(屋内开灯),而看不到外面的景物,白天能看到外面的景物,而看不到屋内物体的像,为什么?

又如,为什么冰棒周围有时有“白气”,有时看不到“白气”,为什么冰棒周围的“白气”向下飘?等等.

自古就有勤学好问之说,让学生学会提问,引发学生“问”的兴趣,教给学生“问”的方法,是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的.在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新课程要求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物理知识.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领进精彩的问题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兴趣.

1.设计的问题应该具有探索性

例如,在讲“体温计”时,我提问:同学们观察体温计的刻度范围是多少?学生可以马上答出是35℃到42℃.这种问题不需要学生进行分析、思考,一看便知.如果这样提问:同学们观察体温计与实验用温度计有哪些区别?这就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学生要认真观察、分析、比较或者讨论,才能回答得比较全面.

2.注重问题的趣味性

例如,在讲“声音的产生”时,我用喇叭“舞台”上会跳舞的小人引出对声音产生的研究,学生的兴趣很浓,都在思索为什么喇叭响起来,小人会跳起舞来.

3.注重问题的开放性

例如,在讲“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时,我提出问题:北极探险队在极地遇险,所带火种丢失,虽然处在阳光照射下,仍然寒风刺骨,如何取暖?你能为他们想想办法吗?问题一提出,学生积极讨论,勇跃发言.教师逐渐引入用凸透镜会聚太阳光.还可以进一步提出:如果没有携带凸透镜,还有哪些办法?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可以用冰制作凸透镜,也可以把水充满一个圆柱形的瓶子做成凸透镜等.这个“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设计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可以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可以利用知识的实际应用,等等,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目标.

总之,用问题唤醒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思维想象的闸门,张开学生思维与想像的翅膀.在学习中,学生积极动脑思考,主动探究,深入钻研,智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带进精彩的物理世界和美妙的物理空间.

猜你喜欢
体温计凸透镜物理
水银体温计打碎了别慌
只因是物理
小小体温计 内藏大秘密
我不是教物理的
红外额式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在临床使用中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