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钰文
【摘 要】心理问题是造成一个人行为偏差的重要杀手,近几年这方面的案例不断增多,令人瞠目结舌。从相关信息获悉:目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呈增多趋势,众多原因导致大学生成为心理弱势群体。
【关键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形成策略
一、学生学习的场所应当给学生以正能量
现在学生从实施基础教育的中小学跨入高等学府接受高等教育,对于学生而言将会产生一些质的变化,学生的学习将由完全意义上的封闭型转向开放型。高校学生已经是完全意义上的开笼放鸟,学校里的一切都让学生感到十分的新鲜,从一定角度讲学生显得十分活跃。不少学生将利用双休日走街逛市,利用晚间时间去上网聊天。学校周边的环境如果不洁净,对于处于身心健康发展关键时期的青年学生而言,如果其缺乏自控能力,那么他们会形成一种高度消费、学习兴致严重下降、学习质量严重滑坡的态势。这就从一定意义上告诉我们:整个社会都必须去关心高校学生周边生活环境的建设问题。
据闻广东省的东莞扫黄动真格了,人们在欢庆之余有否认真思考我们的周边是否也同样存有轻度的黄毒现象呢?此消息不知是否真实,曾有传言有关高校的学姐为了暂时的生存或追求虚荣却在学校周边当起不光彩的角色。倘若学校周边洁净,没有这样的场所,也许不会导致我们学姐的行为扭曲。我们必须去思考这样的问题,是些怎样的人把魔爪伸向我们的高校学生?不可避免的是这样的群体,富豪和贪官。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力度的加大,笔者以为必须是完全意义上的政府行为,应当使出壮士割腕出征的真正气魄,才能保持我们学校周边环境的洁净。良好的周边环境能促使我们学生去认真、勤奋、刻苦地埋头来搞好自己的学习。可以毫不忌讳地说,当我们学生真正在学习上有了属于自己的收获,他们的心理将会变得越来越健康。
二、学生学习的待遇必须给学生以正能量
应当说我们高校学生来自于五湖四海,他们远离自己的亲人,凭着较先进较高档的通讯设备与自己父母进行交流,但毕竟相互之间远隔千山万水,昔日的亲情近乎荡然无存。学生很难得到自己亲人真正意义上的呵护。这对我们高等学府的老师、学校行政以及一些学生团体就提出了必须认真对待和积极探求的话题。我们在学校应当享受的是学科课程的老师、辅导员老师、资深教授乃至于学校领导人员经常性的促膝谈心和嘘寒问暖;我们在学校更应当享受的是权利性的公平待遇。但从笔者所耳闻和目睹的现象似乎感觉我们现在的高等学府在对待我们大学生尚存有诸多的不公平。不知道这是政府的政策使然,还是我们学校的自作主张。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学校的行为对我们所有学生心灵所带来的创伤是十分严重的,对那些家庭生活窘迫的弱势群体的打击就更为严重了,那就不可避免的使得我们这些大学生发生一定的心灵和行为的扭曲。由此,笔者强烈呼吁:高等学府本身必须自洁、自律,必须严格按照育人需求关注、关心、关怀我们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学生学习的过程必须给学生以正能量
众多高校的大学生平时显得十分自由,以这样那样的借口不出现在课堂上的学生不在少数,晚自修时又沉迷网吧,而且是通宵达旦,到了学期结束考试时那些同学就十分的尴尬起来,由此产生一定意义上学习压力的同学当是不在少数。而且不少的学生又不太能够去比较正确而又十分科学地释放压力,那么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也就不足为奇了。应当看到大学生的学习具有更多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但学校千万不能让我们的大学生进大学后,经常处于没有人引导他该做什么,该怎么选择今后生活的自流状态,更不能让他们总是无所适从,这样的学习过程必定会使诸多的大学生们闲着无事生非。所以,我们的高等学府再也不能这样去疏于我们大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了。
笔者以为,我们的高校尤其是一些本二、本三生源的学校,必须去相当具体而又严格地建立高校学生学习的管理体系,真正让学生能够在高校静下心来学好自己的专业。首先必须对任课教师建立严格的考勤考绩制度,对他们的所为要给以合乎情理的考核,促使其能够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踏踏实实地教书。我们必须深刻意识到的是,大学生虽然已经是成年的人或近乎成年人,但情感也还比较脆弱,对方方面面的问题仍然是不能够去正确认识与处理的,这应当说已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所以,作为我们高校老师不能仅是教书,更为重要的责任还应当是去完全意义上的育人。我们要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特殊性上去考虑比较切实可行而又科学的教育方法,如果对其进行粗制滥造的教育,或者是教育不当,那极易引起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如马加爵的杀人事件给我们众人的教训应当说是十分惨痛的,给我们大家的启迪意义也应当是十分深刻的。现代大学生的学习还比较明显地存有这样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得交往的技巧与原则,这些都应当是我们所必须认真关注的范畴。
现代社会充满挑战也充满机遇,对大学生而言,当今时代比以往任何时代更需要健康的心理。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我相信,通过学校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一定能够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环境,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和团结友爱的人际氛围,真正培养出不仅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而且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宏思.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5
[2]冯忠良.学习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3]丁昭福.心理现象分析百例.农村读物出版社,1986
[4]康小红.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研究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大禹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