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薇
《雨后》是一首儿童诗,作者冰心老人用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孩子们雨后水中嬉戏情景,读来顿觉童趣满纸,“乐”在其中,对孩子们的玩水取乐禁不住心神向往,羡赏之情油然而生了。诗歌文笔明快,语言幽默,洋溢着动人的童真与童趣,也是一支充溢着儿童情趣的欢乐的歌。
全诗一共四小节,后三小节是描写一对小兄妹在雨后踩水嬉戏的情状和心理。行文自然真实,如再细细咀嚼,品味,就会感到其中更深邃丰富的内涵。这几行诗,寓情于景,寓理于境,通过几个小小的画面,创造出一个既能捉摸,又可感知的生动欢快的氛围,不禁使人发出会心一笑。
先让我们来品味品味第一节吧。“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把这首诗的时间、地点、人物、场景,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点出了春末夏初这一季节;“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可见这广场之阔大。诗人正是以“一群赤脚的孩子”雨后在这里淌水嬉戏,“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的图景,去传递儿童犹如雨过天晴所感到的欢愉和喜悦。
如果说,诗人开篇以精练的笔墨渲染了孩子们尽情玩水的群体之乐,那么,接下来就突出了小哥哥踩水摔跤的典型描写——你看,他使劲地踩着水,溅起了好高好高的水花儿!“使劲”二字暗传了小哥哥踩水时不甘人后,竭尽全力,所以水花儿溅得很高,也许力气用得太大,身体不稳,在招呼妹妹“小心”的同时,自己就滑了一跤,多么幽默,多么有趣啊
小哥哥滑了一跤,裤子湿了,沾上泥巴,水淋淋、粘乎乎,他在连连拍打的同时,又连连喊着“糟糕”,是担心妈妈责怪,还是顾忌小伙伴们的笑话?尽管如此,但他的脸上“欢喜”之态不仅没有丝毫减退,反而放射出“兴奋和骄傲”的光彩: 他为踩水尽情而兴奋,他为溅起的水花高过游伴而骄傲吧?摔上一跤有什么要紧,何况摔出了开心,摔出了骄傲呢!这真是懊恼有乐,童心闪亮……
雨后玩水只是男孩子们的事吗?不是。女孩子同样有着喜爱玩水的天性。你瞧,踩水玩乐的小哥哥后面,紧紧跟着的就是撅有两条短粗小辫儿的小妹妹。大概是小哥哥踩水摔跤的前车之鉴吧,小妹妹可就小心翼翼了——她“咬着唇儿”,不像男孩子们那样大呼小叫;她“提着裙儿”,不让雨水沾湿衣裳;她“轻轻地小心地跑”,防止水中地滑,再像小哥哥那样摔上一跤。这样的描写,把小妹妹雨后玩水的情态表现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较之小哥哥的使劲踩水,溅起老高的水花,显示了另一特色,给人一种摇曳多姿、富于变化的感受。
这样清新的儿童诗,除了读,真的不再需要多讲解些什么了。我能做的就是和孩子们一起静下心来,读中自悟,以读促想,读中拓展,以读促写。
让孩子们打开课本,认真聆听老师的朗读把。教师的范读不但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还能通过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以及生动的形象,真实的氛围使孩子们受到深深的感染。
一定要留足时间让孩子们自己练习朗读,不管是自由读还是同桌共读,都可以。但读前需要告诉他们,要把自己当成是一位小诗人,正在深情并茂地诵读自己写的小诗,要反反复复地读,仔仔细细地读,哪怕读得摇头晃脑,口齿生津也值得肯定。
在孩子们一遍遍朗读诗歌,对诗歌的容有所了解之后,放手让孩子们静心想一想,思一思,随手划些词语句子,作些批注吧。这些,都能对孩子理解诗歌有所促进和帮助。
文中的小哥哥为什么摔了一跤却那么欢喜和兴奋呢?前后看似矛盾,实际上合情合理,孩子们很快就能感受到:摔了一跤,弄脏了裤子,但他使劲才睡,溅起了老高的水花,那份快乐是无法形容的,所以心理的兴奋和骄傲从欢喜的脸上发射出来。
以读促想,有别于从文字到画面的转换,这首诗歌,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在想象中进行角色的体验,进而以文入情,让诗之意与文之言在想象中互相融合。把自己想象成玩水的哥哥和妹妹,以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形象去体会雨后玩水、乐在其中的意境;把自己想象成雨后的种子、飞鸟、游鱼、小草,在朗读中充分触摸这场雨带来的乐趣。
读中拓展,落脚于四个小节颇具特色的结构上,先概写后分写,先写面后出点,点面结合,兄妹照应。避免分析性的讲解,以读代讲,运用各种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们去发现、品味,可以展开竞赛朗读,可以组织小组配合朗读等等,从而为以读促写奠定基础。
在反复的朗读中,学生感受到了兄妹两人喜雨爱水的快乐情感,抓住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激发出的情感,顺势引导思考:“雨后的兄妹俩是多么快乐啊,除了他们,谁还曾经在雨后有过特殊的体验呢?”孩子们的小手一定会争先恐后地举起来。看来,读后的续写必定水到渠成了。
诗学至此,还是感觉意犹未尽。诗歌中的兄妹俩美美地体会了一次雨后玩耍的乐趣,这一定会让孩子们联想到自己的生活体验。学习这首诗时,快乐的气氛还浓浓地洋溢着,兄妹俩的欢笑声还回响在耳边。为什么不借此机会和孩子们聊聊他们的快乐瞬间呢?聊聊他们雪后的幸福体验呢?就让孩子们回想自己的经历用心写下一篇篇快乐的瞬间吧,那一定使他们写得最开心的小诗!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湾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