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军
(江苏省金坛市水北中心卫生院·213221)
脑梗死(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坏死或脑软化,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我院应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30 例取得了满意疗效,具体分析如下。
选择2012年01月—2014年05月我院住院的脑梗死患者6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 例,治疗组男性20 例,女性10 例,平均年龄(61±5.26)岁;对照组中,男性18 例,女性12 例,平均年龄(62±5.77)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既往史、伴发疾病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1 入选标准 (1) 全部病例均符合第4 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发病在48h~1周内的脑梗死,且经CT 或MR 证实;(2)年龄50~70 岁;(3) 首次发病或既往虽有中风史,但未遗留后遗症;(4)瘫痪肢体的肌力4 级以下;(5) 入院前未经过溶栓、抗凝、血液稀释等治疗。
1.1.2 排除标准 (1)由颅内占位性病变、外伤引起者;(2)头颅CT 示脑出血或硬膜下/外积液;(3)伴有意识障碍、失语、生命体征不稳定者;(4)血液系统疾病有出血倾向及近2 周有外科手术或消化道出血病史者;(5)对本药过敏者;(6)合并有心血管,肝、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两组患者入院后根据基础疾病,酌情给予降压、降血糖、脱水、神经营养等常规治疗及对症处理,治疗组给予舒血宁注射液20ml 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 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两组均1 次/d,连用14d。
本次研究主要观察指标有:①临床疗效;②不良反应。
本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主要依据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临床治疗疗效标准[2],主要分为4 个等级:①治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均完全消失,且生活能够自理;②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有明显的改善,且肌力有明显的改善,恢复在2 级以上;③有效:治疗后患者的肌力提高1 级或者以上,且失语和偏瘫等临床症状有好转;④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无任何的改善,甚至病情加重。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
本组的数据资料均采取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采取X2进行检验,P<0.05,统计学有意义。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 <0.05),统计学有意义。两组数据详见下表1。
表1 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急性脑梗死的主要发病机理有:①血管病变,最常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在此基础上发生的血栓形成,其次是高血压中的脑小动脉硬化。②血液成分的改变,血管病变处内膜粗糙,使血液中的血小板易于附着,集聚以及释放更多的促凝因子,血液成分中的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等增加,使血液粘度增高,血流缓慢,血液凝固性增高。③血流改变,局部脑组织的血供发生障碍。舒血宁是从传统中药银杏叶中提取出的有效成分制成的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总黄酮醇苷及银杏内酯A。总黄酮醇苷具有维生素P 样作用,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血管脆性,扩张血管,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清除氧自由基,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抑制血小板聚集;银杏内酯A 是一种强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拮抗剂,可竞争PAF 受体,抑制PAF 引起的血小板聚集粘附、血管内皮损伤、微血栓形成以及脂肪代谢紊乱等[3]。银杏内酯A 尚有对Ca2+拮抗作用,可阻断神经元细胞内Ca2+的超载,因而对缺血性脑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4]。舒血宁注射液有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流变学,促进脑血液循环的作用,从而改善脑组织的缺血缺氧。现代药理证实舒血宁不仅能扩张脑血管,还能扩张颈内外动脉,通过侧支循环改善脑组织的血流量,改善脑细胞代谢,进一步改善脑血流量。临床观察表明,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可显著改善脑梗死的症状与体征,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分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2]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3] 李新岗,薛荣.银杏叶制剂的心脑血管药理及其临床应用[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5(6):310
[4] 孙保亮,夏作理,杨明峰,等.银杏叶叶制剂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大鼠脑缺血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0,16(3):2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