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军
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如何,取决于其自身的“官念”取向,来源于“官气”的外在反映。“官气”的背后是“官念”。毛泽东说过,“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习仲勋同志说:“我们万万不能站在老百姓头上,如果我们的干部叫人家一看,是个‘官,是个‘老爷,那就很糟糕”。
官僚主义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不拿自己当“群众”是其内在因子。忘了自己也是群众一员,就是脱离群众的开始。罗荣桓元帅曾经告诫一些党员干部:“不要以为你很高,这种高是因为你骑的马高。下了马,该多高还多高。”
领导干部不拿自己当群众,群众便会把领导干部当“官僚”。诚然,当上“官”、骑上“马”,比普通老百姓确实权力大了、地位高了,但必须明白的是,党员干部的地位是人民群众给予的,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只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才是唯一正道。否则,就会陷入官僚主义的泥沼。
如果端着官架子,操着老爷腔,派头十足,官气很浓,群众避之不及,何谈与群众融为一体、打成一片?朱德与扁担的故事因何至今为人传诵?就是因为这条扁担象征着官民平等、干群一家、同甘共苦,带着公仆情怀的红色基因。“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总是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这是焦裕禄最让党放心、最让人民感念的党员本色、公仆情怀。公仆精神是焦裕禄精神的本质,是党员践行宗旨、对党忠诚的生动回答。
“官念”不变,“官气”难袪。这方面,一些老一辈革命家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精彩的故事。习仲勋同志考察江西老区时要求警车不鸣笛。他说:“车上坐的不是老爷,不要动辄八面威风。我们是来给老区百姓办事的,不能给群众添麻烦!”
为官就得为民,为民就得敬民。党员领导干部要走好群众路线,就要与群众一块苦、一块干,才能从思想和感情深处真正与群众融为一体、打成一片,在难题面前敢抓,在矛盾面前敢管,在风险面前敢闯,设身处地为民,真心实意干事,切实把群众的事装在心里,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才会带来“官念”的转变。
“百代兴盛依清正,千秋基业仗民心”。历史和实践证明,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心系百姓,多办顺民意、解民忧的事,多干惠民生的实事,才能让群众这块肥沃的“土地”孕育我党的“种子”,使之根深叶茂、日益繁盛。对领导干部来说,谁能放下架子、祛除“官念”,谁就能做到“官气”淡而“民气”浓、朝气升而暮气遁,就能把“人民至上”作为毕生追求,以时不我待、敢为人先的精神搞改革、干事业、惠民生、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