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林
闹钟响个不停
阿娟是上海市静安区某中学的高二女生,因为最近半年拒绝上学而被妈妈冉女士带来做心理辅导。
冉女士告诉我,半年前,阿娟变得越来越任性,脾气越来越暴躁,而且拒绝去上学。只要妈妈催她去上学,她便与妈妈大吵大闹,动不动就摔东西。“家里的瓶瓶罐罐、台灯、电话,不知被她摔坏了多少!如果我说话严厉一点,她甚至跟我动手。”冉女士气愤地说。两周前,母女俩再次因为上学的事发生冲突,阿娟揪住妈妈的头发,把妈妈按倒在床上,嘴里发出恶毒的叫喊。“那副模样太可怕了!我怀疑她得了精神病。我带她去医院检查,可是啥病都没查出来,医生说她精神上没有问题,建议找心理医生看看,所以我们就找到您这儿来了。”
冉女士讲述的时候,阿娟呆呆地坐在一边,一动不动。看上去,她是一个秀气、乖巧的女生,依偎在妈妈身边,一副乖乖女的模样,真想象不出她会对妈妈大打出手。于是我轻声问:“妈妈说的都是事实吗?”
阿娟缓缓摇头,马上意识到了什么,又拼命地点头。看来,她刚才走神了。
冉女士看出了我的疑问,说:“您别看她现在乖乖的,发起脾气来简直是个小魔女!”
我请冉女士谈谈阿娟的成长经历。冉女士告诉我,阿娟小时候聪明可爱,极受她和丈夫的宠爱,平时她想要什么,总能第一时间得到。从小到大,阿娟从来不做家务,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从小学到初中,阿娟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文体方面也很优秀。她平时很乖巧听话,老师和同学都挺喜欢她。高一下半学期,阿娟患骨髓炎休学了半年,一边治病一边自学。高二开学,阿娟居然没有落下功课,可见其天资聪慧。期中考试时,阿娟发挥失常,被挤出班级前10名。阿娟很郁闷,从那以后就经常拒绝去上学,而且态度越来越坚决。
“孩子不上学怎么得了!但这孩子太倔,我天天软硬兼施地做她的思想工作也不管用。有时,晚上说好的第二天去上学,到了第二天早上她又变卦了,赖在床上不起来。我对她发脾气也无济于事。”冉女士唉声叹气地说。阿娟一个人在家,父母不放心,一商量,阿娟的父亲赵先生干脆辞职在家守着女儿。“我家那位是个没主见的男人,就知道宠女儿。”冉女士转而埋怨自己的丈夫,“女儿不去上学,他就在家给女儿做好吃的,好像不上学应该奖励似的!”为女儿的事,冉女士没少跟丈夫生气。
第一次心理辅导,冉女士没有在场。阿娟不愿多说自己的烦恼,但她表示愿意改变自己目前的状况。我运用心理辅导的“意象对话”技术,要求阿娟发挥想象力,描述属于自己的一套房子的内部格局,越详细越好。阿娟描述的房子有一点很特别,就是每个房间都有一个闹钟。于是我问:“说说看,当你想到闹钟的时候,心里是什么感觉?”
“闹钟一直在响。”阿娟说,“我很紧张,感觉马上要迟到了。”
“实际生活中,你什么时候有这样的感觉?”
“早上起床的时候。”阿娟肯定地说。她告诉我,高一休学以后,她的考试成绩总是不太理想,所以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脑子里总有一个念头:这次没考好,下次肯定也考不好!然后就很紧张,心里像有一个闹钟在响。在如此烦躁的心情下,妈妈的唠叨令她忍无可忍。
作为高二学生,阿娟有这样的怪念头并不奇怪,因为沉重的学习压力容易让她产生考试焦虑,出现各种各样的幻觉。通常情况下,考试焦虑只会造成孩子害怕考试,拒绝上学的却不多。奇怪的是,阿娟一般是不考试的时候拒绝上学,到了考试那天,她反而愿意去学校。这是为什么呢?阿娟的解释是:“考试很重要,一定要参加的。如果我平时去上学,考试成绩差,老师和同学会说我笨;如果我平时不去上学,无论考得多差都有情可原,没人说我笨。”
至此,我找到了阿娟不去上学的根本原因:过分在乎别人特别是老师、同学对自己的评价,有时为了维护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好形象,会做出一些幼稚、奇怪,甚至极端的举动。这种现象在中小学生中很普遍,只不过大多没有阿娟这么严重。
通过四次心理辅导,阿娟潜意识里的那个闹钟终于关掉了,说明她内心安静了,可以进行理性思考了。在此基础上,我和她进行了深入讨论,找出她的想法中不合理的地方,讨论她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什么,她现在的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是什么,是不是她想要,然后设想怎么做才能实现她的理想。这是心理辅导中“调整认知”环节。阿娟的变化很大,她告诉我,她的理想是考上一所重点大学。
妈妈就是欠揍
第六次心理辅导结束时,阿娟表示愿意去上学了,冉女士对辅导结果也很满意。但我总觉得事情不会这么简单,因为阿娟拒绝上学可以理解,但为什么在家里脾气那么暴躁,甚至对妈妈大打出手呢?这和我认识的阿娟反差太大了,难道仅仅如冉女士所说,阿娟被宠坏了?奇怪的是,阿娟每次来做心理辅导,都是妈妈陪着,爸爸从未露面。按照冉女士的描述,阿娟在家里将妈妈视若仇人,但为什么在我面前表现得和妈妈如此亲密?阿娟反常行为的背后莫非另有隐情?
第七次心理辅导时,我问阿娟:“爸爸妈妈的感情怎么样?”
阿娟的脸色马上阴沉下来,说:“我从小到大,爸爸妈妈一直吵吵闹闹。妈妈是个女强人,嘴巴厉害,得理不饶人。爸爸比较老实,不像妈妈那样会赚钱,但他特别会做家务,烧的菜特别好吃。这两年,他们经常吵着要离婚。”
我问:“最近半年,他们还闹离婚吗?”
阿娟摇摇头,说:“这半年他们好像不提离婚的事了。”
我直视阿娟的眼睛,加强语气问:“因为你不愿上学,他们需要联手对付你,是吗?”
阿娟愣住了,她没想到我一下子看穿了她的小心思。缓缓地,眼泪涌出她的眼眶。她说:“刚开始我不是故意跟他们这样闹的。后来我发现,只要我不上学,他们就团结起来,一个开导我,一个照顾我,特别像一对儿夫妻。尽管家里气氛不好,但我仍觉得挺踏实,所以就经常跟他们闹……”
现在问题清楚了:首先,阿娟拒绝上学的起因是考试焦虑;其次,后来阿娟拒绝上学是因为她要用这个办法拯救父母的婚姻。阿娟不愿父母离婚,于是把自己变成“小魔女”,用出格的言行把父母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让父母无暇顾及他们之间的问题,而父母对此浑然不觉。
说到打妈妈,阿娟忽然有点激动,说:“其实,妈妈就是欠揍!”她告诉我,妈妈仗着自己赚钱多,自诩家里的顶梁柱,经常奚落爸爸,而且每次吵架都是以爸爸违心道歉收场。看到爸爸忍气吞声,气焰嚣张的妈妈仍不依不饶,阿娟心中会升起保护爸爸的冲动,情愿爸爸动手打妈妈。“我知道这样想是错误的,但除了动粗,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办法让妈妈变得有点女人味儿!”阿娟刻薄地说。
看得出,阿娟对妈妈有很深的积怨,也有正常的母女之爱,所以她内心纠结。这种复杂的情感以及对家庭破碎的恐惧,深深地压抑在她的潜意识里,不仅使她更拒绝上学,而且当母女发生冲突,她潜意识里的负面情绪会突然爆发。当她揪住妈妈的头发,把妈妈按倒在床上的时候,与其说她是在反抗妈妈,不如说她是在替爸爸教训妈妈。当然,阿娟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事后,我感觉很奇怪,我身体这么瘦弱,哪来的力气把妈妈打倒?”
我说:“因为你打妈妈的时候,身份不是女儿,而是爸爸的保护者和美满家庭的捍卫者,至少你潜意识里是这样认为的。你突然生出的力气,其实是心理的力量。孩子最怕什么?当然是被父母遗弃,自己失去保护,痛苦地死去;也就是说,每个孩子都会拼命捍卫自己的安全感。当父母要离婚,家庭行将破碎,再小再弱的孩子也会挺身而出。当一个人玩命的时候,身体爆发出的能量是惊人的。”停了一下我接着说,“打过妈妈之后,你一定很后悔,觉得对不起妈妈,所以跟妈妈格外亲密,借此保持家庭的平衡,是吗?”
阿娟不好意思地看我一眼,噘着嘴说:“您可真厉害,我的心思您全知道。”
摆正你的位置
第八次心理辅导,我决定把辅导对象换成冉女士全家。冉女士对此不解,认为她和丈夫没问题,而且大人做心理辅导太浪费。我说:“阿娟已经没问题了,但要巩固辅导效果,必须父母配合。”冉女士这才答应。
第二天上午,阿娟和爸爸先到了,我正好借此机会和阿娟的爸爸单独聊一聊。他姓林,文质彬彬的,举止拘束,目光躲闪,好像很不自信。说起妻子,他语气中肯地说,妻子很能干,虽然比较强势,但用意都是好的,为这个家也付出了很多。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发生冲突时他一直忍气吞声,为了女儿,他更不想离婚。每次吵架,看妻子张牙舞爪地羞辱他,他都非常生气,有时甚至想狠狠地揍她一顿,但还是忍住了。
我问:“目睹女儿殴打妈妈,您是什么心情?”
林先生嚅嗫了半晌,坦白地说:“说实话,当时我感觉挺痛快的,我的满腔怒火都借女儿的拳头发泄出去,所以我站在旁边无动于衷,没有劝架。”
“我理解您的心情,”我说,“但是,您考虑过女儿内心的痛苦和挣扎吗?她还是个孩子呀!”
他涨红了脸,低下头一言不发,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我告诉他,一个家庭是否稳定,关键看家庭结构是否牢固。所谓家庭结构,指的是家人之间的关系,夫妻关系、父亲与子女的关系和母亲与子女的关系。其中,夫妻关系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一旦夫妻关系松动,另外两个关系再紧密也不足以维持家庭的稳定,甚至会妨碍夫妻关系的恢复。“您和妻子关系紧张,有离婚的可能,就是把家庭置于危险当中。这时,阿娟不得不出面,用拒绝上学的方式转移你们的注意力,用打抱不平的暴力方式维持您和妻子之间的力量平衡。结果呢?您和妻子的关系表面缓和了,其实仍心存芥蒂,而阿娟的状况却越来越不妙。”我说。
这时,冉女士赶到,于是我把对阿娟的心理辅导过程和我的归因分析和盘托出。夫妻俩目瞪口呆。
我说:“刚才我和林先生谈到了夫妻关系对阿娟心理状态的稳定非常重要,其实,处理好夫妻关系之前,丈夫和妻子首先要各自摆正自己的位置,履行自己的分内义务,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尊重对方,理解对方,不能因为结婚了就真的变成一个人。你们之前出现了问题,可以私下解决,不要把孩子牵扯进来。”
冉女士诚恳地反省,说自己平时对丈夫是有些不尊重。“可是,”她话题一转,“凡事都有原因……”冉女士又开始喋喋不休地抱怨起丈夫来。林先生则始终低着头,不反驳,也不赞同。看得出,他正在为自己的懦弱连累了女儿而痛心。
我打断冉女士的抱怨,建议她接受婚姻心理辅导,并表示愿意出具介绍函。“心理医生会对您的心理状况做全面评估,找出您的婚姻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我转向林先生,“既然你们都想维持婚姻,那就应该拿出诚意,两人共同去面对,然后拿出行动,共同去解决。至少,为了阿娟你们也应该这样做,父母不和睦,对她将来的婚姻生活有重大影响。”
这时,阿娟在外面等得不耐烦了,敲门要求进来参加谈话。
我让她进来,示意她坐在妈妈身边。我说:“刚才我和你爸爸妈妈谈到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你也要这样做。”
阿娟瞪大眼睛看着我,又看看爸爸妈妈,问:“什么意思呀?”
我说:“你现在有两个身份:学校里的学生、父母的女儿。是学生就要去学校上学,并且要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是女儿就做女儿分内的事,不要介入父母的矛盾,更不能当小魔女,否则只会添乱。同意吗?”
“当然同意!”阿娟调皮地冲妈妈眨眨眼,“只要亲爱的妈妈不记女儿的仇。”
对阿娟的心理辅导提前结束了,冉女士和林先生后来接受了两个月的婚姻心理辅导,据说效果不错。一年半后的一天,冉女士突然满面春风地来到心理辅导中心,说阿娟参加了高考,刚刚接到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录取通知书。之所以选择心理学专业,是因为在我这里看到了心理的力量,她要用学到的知识帮助更多的人。我感到非常欣慰。
【编辑: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