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强化教学效果,我认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
只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才能保证课堂教学高效顺利进行。可以说,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做的就是针对教学内容、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及能力水平设计与教学内容紧密衔接的预习内容,并提出具体的预习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课堂教学顺利有效地实施,也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大密度、高效率。要实现课堂高效率,还要预先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预习导学案、课堂展示案、课后习题案、单元检测案等。同时对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有充分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2.灵活安排“讲、练”时间,促进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
课堂教学时间只有短短的45分钟,要达到最好的效果,我们必须合理地安排课堂上讲与练的时间,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我觉得讲的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练的时间不宜少于15分钟。课堂上要做到精讲多学多练,教师要精心安排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练习到位、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这就就要求教师在课堂练习题的设计和灵活使用上下工夫。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练习可以穿插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还可以放在课堂教学内容完成后集中完成。这里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地安排练习的时间和时机,而不应生搬硬套。
3.导语精妙,抓住人心。
3.1激发兴趣,设置悬念。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课文,有不少时隔久远,且内容深奥,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首先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跨度,使学生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之中。所以设计精妙的导语,总是蕴含丰富的悬念,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触及重点,短小精悍。导语设计贵短,切忌“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创作过程”等内容简单罗列;过于冗长的导语,除了有喧宾夺主之嫌外,易使学生疲劳,注意力分散。
3.3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语文课程蕴含丰富的人文内容,对人们的精神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随时受语文材料的熏陶感染,并产生独特体验。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出动人的教学情境与氛围。而选进教材的课文,绝大部分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以营造一种氛围,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
4.精心设计巧妙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斯腾博格在《思维教学》中明确指出:“教育的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的思维。”培养会思考的人,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如何思考”,帮助他们思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策略正是促进学生学会思考的重要教学策略之一。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好的问题呢?北大钱志亮教授给了我们一个参考答案:“能够触及学生思维神经的问题,于艺术知识十字路口的问题,树立着思维导向目标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能扩展学生思维时空的问题,能迸发出思维火花的问题。”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激发阅读兴趣,通过阅读、思考、实践和体验,唤醒他们的生命意识,丰富他们的生命内涵,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与语文共舞,让生命鲜活!”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激活,整个课堂就会迸发出生机和活力。师生关系就会呈现出和谐之美,教师不再是权威者、控制者,而是与学生就某些问题进行探讨的对话者,课堂因而变得高效。
5.让学生能探究学习。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发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深入思考,那么“学而不思则罔”,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所以新课程学习方式特别强调对问题的探究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进行学习,把问题看做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于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有探究就会有创新。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有效课堂应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6.体验成功,实施激励评价,激活课堂。
每个学生在思维、记忆、分析、理解、创新等能力上都存在差异,但无论他们之间存在何种差异,都有共同特征,就是“期待赞扬”。“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师的赞扬是学生最大的收获。因此可以说,学生在学习中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希望老师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得到激励与肯定。有鉴于此,在教学中,应多给学生一些成功的体验:如让他们准确写出一个成语,背会一首诗,回答一个问题,做会一道题等;课堂回答问题时、作业批语、作文评语中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喝彩,多说“你真棒”、“说得真好”等话语让学生体会到“我能行”。即使学生出了错,也应该使用合适的语言及和缓的语气,如“没关系”、“再想想怎样说更好”等句子加以鼓励、启发和引导,让他们在认识和改正错误的同时得到进步,万不可伤害学生稚嫩的心灵。此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可引进竞争机制,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评比方法,在学生表现出色时,及时给予奖励,一堂课结束时,进行小结和评比。如此,不仅能刺激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学生的进取心,而且对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有很大作用。教师再适时适地地做出适当的表扬和鼓励等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正如爱默生所言:“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只有学生建立了自信,才能更进一步调动学习积极性,诱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增强学习信心,自觉地进行语文训练,不断培养和提高语文素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