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秋燕
(广西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0;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文系,广西 柳州 545003)
“他山之石”何以攻玉
——西方电影《死亡诗社》及《蒙娜丽莎的微笑》给基础课程改革的启示
蓝秋燕
(广西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0;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文系,广西 柳州 545003)
近年来,很多高校中的教育专业或各种中小学教师培训都把西方教育电影《死亡诗社》(又名《春风化雨》)及《蒙娜丽莎的微笑》作为案例教学引进课堂,进行广泛的教育讨论。本文尝试从教育本质、课堂教学、教师角色等方面剖析这两部影剧给当今正在进行的基础课程改革带来的启示。
基础课程改革 《死亡诗社》 《蒙娜丽莎的微笑》
美国教育电影《死亡诗社》及《蒙娜丽莎的微笑》都是发生在学校的个人与社会传统之间相抗争的故事。观看这两部电影后,给我们带来很深的震撼,给正在进行的基础课程改革带来一些思考,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教育?需要怎样的课堂教学?而教师在教育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才是成功的教育者?
《死亡诗社》(又名《春风化雨》)的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一所名叫威尔顿预备学院的中学里。这是一所拥有一百多年历史及良好声誉的重点学校,虽然以“传统、荣誉、纪律、卓越”为学校的基本宗旨,其目的就是将每一名学生加工成面目一致的合格产品。可是这一切,却因为提倡思想自由和艺术个性异类的基廷老师的出现而改变了。他引导学生勇于尝试,勇于突破,有自己的想法,发展自己的爱好。他教给孩子们:
“Boys,you must strive to findyour own voice.”
(孩子们,你们必须努力寻找自己的声音。)
“Even though it may seem silly or wrong,you must try!”
(即使那看来似乎愚笨或错误,你们都必须尝试!)
正是有了基廷老师的教诲,诺克斯终于大胆追求自己喜欢的女孩,查理才完全放开了自我,胆小的托德找回了勇气。尼尔也因此而放开自己展现表演天赋,只可惜由于其父亲的极力反对而以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虽然基廷老师最终因为体制和教条的压制而被放逐,可是他却成为学生发现并珍视内心梦想的领航员。
《蒙娜丽莎的微笑》被好莱坞媒体喻为“女性版的《死亡诗社》”。影剧主要以大学校园、师生互动关系为剧情主轴,故事发生在五十年代美国一所历史悠久的女子大学——卫斯理女子学院。这所学院是以为上层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淑女而著名的。但学院对学生的教育却不是教她们如何获得自己感兴趣的学科知识,而是以嫁个好丈夫为最终目标。女主人公凯瑟琳·沃森是一位接受了自由教育改革思想的影响的教师。来到学校任教后不久,就发现这里的陈规陋习已经到了令人无法忍受的地步,充满理想与热情的凯瑟琳大胆地向陈腐的教学制度发起挑战,鼓励学生发掘自己的兴趣,并且大胆地实践她们的想法。凯瑟琳虽然以离开的方式而告终,但她还是胜利了,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改变她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让她们重新审视这个世界,自己因此而被女学生称为“蒙娜丽莎”。
影剧中主人公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采取的教学策略及他们与学生之间和谐关系等,都值得我们借鉴。那么这两部影剧给我们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带来怎样的启示和思考呢?
以“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的基础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将近十年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是在一些学校、一些教师的观念里还是受升学率等这种应试教育的影响,国家提倡的课程新理念只是停留在应付上级检查、公开课、优质课等表面上。实质上他们的教育理念里还是以考上重点学校多少为标准衡量成功教育的高低,而不是以“关注每一学生的成长发展”实施教学的。因此在课堂上,只要求学生学习跟考试有关的事情,大量进行题海战术,把学生都培养成一个个考试高手,而其他能力则可以忽略。因此这两部教育影视让我们重新来讨论,我们民族需要怎样的教育?怎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怎样的教育才能振兴中华,使中国腾飞在世界之巅?
其实,自从有教育,人类就从来没有停止对教育本质的思索。什么是教育?中外的教育家、思想家都分别阐述着自己的观点。蔡元培先生认为:“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仅为灌注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1]
因此我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一种影响,一种积极的影响,一种对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及自身积极的影响。
在影剧中两位教师对教育本质的理解是透彻的,他们致力于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发展。基廷老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新颖的教学方式,充满着激情而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影响着他的学生,致力于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勇于突破,有自己的想法,发展自己的爱好,让学生聆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而凯瑟琳也是凭着自己的执著,用自己的思想影响着自己的学生,鼓励他们发掘自己的兴趣,并且大胆地实践他们的想法,其目的是让她的学生脱离束缚,找到自我。
在影剧结尾处,无论是托德等人一起站到课桌上送别自己的老师(基廷)喊着“Oh,captain,my captain!”(哦,船长,我的船长!);还是骑车追送自己的老师——凯瑟琳老师(蒙娜丽莎的微笑),说明这种培养人的天性,引导学生勇于尝试、勇于突破,勇于追求自我的教育是成功的,是受学生欢迎的,这样的教育会影响着他们的一生。
当教育是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时,这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才能使中国腾飞在世界之巅。
课堂教学本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可是在传统中的课堂教学还是以教师的教为主,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于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在基础课程改革中,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教学呢?笔者认为应从两个方面把握。
(一)教师要改变旧观念,树立新型的“教”理念。
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满堂灌、填鸭子”这种旧教学观念,树立一种新型的“教”理念。
1.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没有学生自身的深层思考,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
2.在沟通与“对话”中实现师生共同发展。教学交往中的沟通,常常要借助“对话”而实现。教学中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或“谈资”共同去生成和创造“文本”、去构造“意义”的过程。[2]
3.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教学内容新颖而富有情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也不应墨守成规,而是新颖而富有情趣。这样才能顺应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同时新颖的内容才能吸引学习者,使他们乐于学习。
在《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凯瑟琳的第一堂课,那些厉害的学生给了她一个下马威,可第二堂课,她马上就采取对策,改变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从书本到生活中的事物,从艺术大师毕加索的绘画作品到当时的香烟海报、广告甚至是她儿童时期的照片,从这些里面她要求学生要有自己的想法,要自己思考而不是照搬课本的描述。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沉闷的教学风气,发展了学生思维,开阔了学生视野,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学会思考。正是由于她教学方法的创新,打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重新赢得了学生的赞同和认可。
(二)教师要致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新型的“学”理念。
传统的“学”是和教师的“教”有很大关系的:教师讲授,学生听;教师念,学生记;教师提问题,学生思考并回答等,他们接受知识是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上。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致力转变学生的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方式,而建立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新观念,倡导研究性学习。正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影剧中无论是基廷老师,还是凯瑟琳老师,他们在教学中都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我学习。这样的课堂教学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也是我们所提倡的。正如叶澜教授所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3]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比较单一,处于中心地位,直接以文化权威的身份出现,基本职责主要限于阐明事理、监督学生,师生之间是直接的传递和接受关系。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要如何转变呢?教师要从单一角色向多种角色转变:一个设计者、一个组织者和管理者、一个指导者和促进者、一个平等中的首席官及一个反思者等。即教师要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传统权威者成为学习学习中的平等首席官。
这种角色的转变,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在教学中以一个平等首席官,在课堂上引领学生自我学习,学会思考、不断创新。正如基廷老师一样,他在课堂上讲授诗歌中带领学生撕书这一情节时,就是以一个引导者、指导者、反思者的身份告诉学生要学会思考,敢于向传统、权威挑战。因为这篇著名的文论声称,应当用绘纵横坐标系的方法分析文艺作品,比如,X轴代表一首诗歌的艺术性,Y轴代表这首诗歌的主题性,二组数据交织所形成的面积代表这首诗歌的价值,面积越大则作品的文学价值越高。
影片中,基廷老师虽然努力开创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引向勇于尝试、勇于突破、有自己的想法、发展自己爱好的彼岸,培养学生的自我精神,可还是出现尼尔因为父亲反对自己参加戏剧表演而自杀的悲剧。
其实尼尔的悲剧,在某一种程度上也是基廷老师的悲剧。作为一个教师,他在教学上勇于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在教育思想上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勇于倾听自己内心世界的声音,发展自己的爱好,他的做法是值得我们肯定的。可是,从教学经验而言,基廷老师是一个刚走上讲台不久的老师,缺乏老教师那样丰富的教学经验,还没有能力完全驾驭他的课堂内外教学,驾驭他所宣扬的教学精神或理念。当他在教学中和学生探讨如何追求精神上的自由时,并没有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4]。基廷老师忽视了这些孩子还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稳定,甚至对生命的思考还是处于不成熟的状态,这些都需要教师慢慢地引导。基廷老师没有预测到他所宣扬的思想是一把双刃剑,它能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产生消极影响。如果他能意识到这一点,课堂上传授知识,课后加以正确引导,走进这些孩子的心灵,了解其思想动态,也许尼尔的悲剧就不会发生。因为当父亲反对尼尔表演,反对尼尔的追求时,应该还有很多方式、途径有效解决,避免采用极端的做法来反抗,让他们学会珍惜生命。
其实在我们国家,这几年来因为教师的批评不当或教师的做法缺乏周全考虑,或是与家长甚至同伴的矛盾,而导致学生自杀的例子时有发生,这种现象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师在做思想工作时要注意方式方法,要细心、耐心,加上爱心;而在课堂上除了传授知识、教会其学习外,还应和学生进行生命化教育,让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总之,这两部教育影剧给我们带来的思索远远不止以上内容。当一个教学制度非常陈旧时,老师如何协调这种关系,师生关系达到怎样的度才是最佳状态呢?……。这些都是教育工作者需要反思的问题。
[1]张圣华.蔡元培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9.
[2]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55.
[3]朱文新.嬗变与建构——中国当代教育思想史[M].北京:人教出版社,2004.
[4]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教出版社,1999:57.
[5]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师大出版社,2007.
[7]吴柳.素质教育理论与基础教育改革[M].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