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昇嘉
读《三宝退学》,心情是沉重的。我为孩子们课余无所事事,趴在沟沿看沟底泛黄的河水,嘴里唱着“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而难过;我为三宝没有爸爸,没有书包,从不做作业,是个淘孩子而忧急;更为三宝“偷松子”受骗而突然退学唏嘘不已……毋庸置疑,《三宝退学》是一篇可读,且耐读的好作品。
大凡好小说都有一个好故事,写给孩子们的作品,尤其是这样。《三宝退学》讲述的是,松子成熟季节,学校对岸苗圃场地上堆放着小山样高的松子,三宝邀“我”去偷松子,让班上哥们一起尝尝。河上没有桥,到对岸需绕道30多里路。两人凌晨出发,太阳西斜时到达苗圃,经过埋伏、观察,行动时却被苗圃工人“一只眼”逮住。出乎意料的是,那人热心地拿起板锹给三宝的麻袋、“我”的书包装满了松子,只是叮嘱下次别来了。返回路上,天黑路远,人又累又饿又怕。“我”哭了,真想把书包里的松子都扔掉。三宝舍不得,说“这是人家的心意”……放学了,十几个男孩子聚集在河边,用石头砸遍所有的松子,里面却没有松仁。爸爸说,那些松子都是筛选出来的瘪壳,烧火取暖用的。第二天,三宝突然退学了。为什么退学,“我”不知道,老师也不知道。后来家里来了客人,竟然是那个“一只眼”,他轻描淡写地说,“叔叔跟你们开个玩笑”。爸爸叫我去打酒,“我”冲着酒桶里撒了一泡尿。小说从容叙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最后抖开包袱,不由得令人震惊。作为读者,我情不自禁为两个孩子受骗,并被作弄而愤愤不平。作为大人,怎么能残忍地对孩子开这样的“玩笑”!
小说不仅讲述了一个动听的故事,还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三宝。去对岸“偷松子”,来回步行60多里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需要付出多大的体力和毅力。然而,三宝表现得坚毅而又沉着,其成熟程度完全超越了他的年龄,这应该跟他的成长环境有关吧;当他把历尽艰辛带回的松子,慷慨地让伙伴们一起分享时,他的义气和大度得到了充分展现;三宝突然悄无声息地退学,作品虽然没有交代理由,但这留白给读者以想象空间,是因为家里贫穷?是因为学习成绩差?是因为……有种种可能,但我认为,这正是三宝倔强、自尊性格的一种彰显。与当下不少儿童文学作品中那些千篇一律比较浅显的“坏小子”、“淘气包”形象相比照,三宝的人物形象是立体的,厚重的,是真实可信的,其品格也是值得赞赏的。
一篇好的小说,除了有故事,有人物还不够,还需有丰富幽深的思想内涵。《三宝退学》提出了一个深刻而又恒久的社会命题,孩子代表世界,代表未来,作为大人该如何对待孩子呢?小说结尾,“我”在酒桶里撒尿,是文中点睛之笔,既是对“一只眼”欺骗、作弄的报复,同时也告诫我们,大人们如何对待孩子,孩子们必将会予以相应“回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的也是“自食其果”这个道理。为了我们的未来,为了民族的未来,让我们尊重孩子,善待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