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风
“太感谢了,你们给予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救助,更给了我们全家明天的希望 ”提起“金秋助学”活动,河南能源化工集团鹤壁煤业公司双祥分公司煤二队职工蔡希顺流下了感激的泪水。蔡希顺有一双儿女,先天聋哑的女儿在特殊学校接受教育。2011年5月,6岁的儿子被查出患上尿毒症,这对蔡希顺全家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儿子和辍学在家的女儿,举步维艰的夫妻俩整日以泪洗面。矿工会了解到他们家的情况后,优先从“金秋助学”专项资金里拿出3000元钱,解决了孩子的学费问题,随后又为其申报了特困救助。蔡希顺说:“要不是矿上的政策好,这日子真不知道咋过。”这是鹤煤公司工会开展“有困难找工会”活动的一个缩影。
关注平均中的“不平均”尽管鹤煤公司职工年平均工资由2008年重组之初的2.8万元增长到2012年的5.3万元,但由于历史原因,该公司困难职工基数仍然较大。
要真正体现“平均水平”的含金量,就必须解决“低于平均”的那一部分,将救助的“及时雨”变成稳定的“长流水”。基于这种理念,2012年1月,结合中华全国总工会开展的“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鹤煤公司工会开展了“有困难找工会”活动,从三个方面对困难职工实施救助。一是职工家庭生活遇到困难时,工会必须施以援手。二是企业依靠职工解决改革发展难题时,工会必须组织牵头。三是当职工和企业需要分忧解难时,工会必须主动作为。
2012年以来,鹤煤公司工会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困难职工开展了多层面的帮扶:慰问困难职工5039户,发放慰问金137.6万元;为18户孤儿赠送羽绒服;为因病因灾致困的20名职工发放救助金11.8万元;为467名困难职工子女发放助学金83.74万元数据的背后,彰显了企业的关爱。对于那些“平均线”以下的职工而言,这份关爱是保障,是动力,是继续生活的坚定信心。
把握职工困难“关键项”让不少困难职工心里没底的主要是大病和子女上学问题,抓好这个工作,往往就能解决困难职工生活问题的“大头”。
郭艳艳,鹤煤公司九矿困难职工子女,父母在几年内相继离世,当时她只有16岁,还有一个妹妹和两个弟弟。正当一家人面对重大变故不知所措时,鹤煤公司工会及时将他们列为特困帮扶对象,不仅在原有抚恤金的基础上每月再向他们增发救助金,他们的学费也由矿工会负责解决,确保他们姐弟4人能够正常生活。在工会的帮扶下,一家人的生活逐渐好转。
但这并不是一个特例。鹤煤公司工会在开展“有困难找工会”活动中,实施了一系列帮扶活动,把不少像郭艳艳这样的家庭从崩溃的边缘拉了回来。
在扶贫救助方面,鹤煤公司设立了专门的基金账户,每年由行政注资100万元,工会注资50万元,同时根据基层各单位年度在册职工人数,1000人以上的单位按每人每年50元的标准,1000人以下的单位按每人每年100元的标准,将资金注入账户。此外,鹤煤公司工会还依据年度在册职工人数,按每人每年20元的标准注入“送温暖扶贫基金”账户。每年,鹤煤公司工会都会对困难职工状况进行一次摸底调查,为符合帮扶条件的困难家庭建档,确定脱困职工家庭数、新增困难职工家庭数、现有困难职工家庭数,确保不让一名困难职工看不起病,不让一名困难职工子女上不起学。
规范常态运作“利长远”为保证“有困难找工会”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开展下去,鹤煤公司工会建立了职工接待、登记受理、协调解决、回访反馈制度,修订完善了考核制度,并把此项工作与“星级职工之家”建设同规划、同考评、同表彰,并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每半年进行一次工作总结。在此基础上,鹤煤公司工会不定期组织考核,一看参加这项活动的领导干部对职工群众反映的问题是否记录在案,是否件件落实;二看解决困难的过程有无具体措施,是否事事有回音;三看反映人对相关处理结果是否满意,有无人为因素和不作为现象。
“有困难找工会”活动开展以来,鹤煤公司各级工会组织共为困难职工解决生活难题867个,引导、梳理、帮助解决职工反映的问题2035个,对职工反映的问题做到了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如今,“有困难找工会”活动已不仅是鹤煤公司为职工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的一项服务工作,而且成为广大干部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职能的一个有效载体。鹤煤公司党委常委、工会主席杨枫说:“我们要不断完善和规范工作流程,真正把这项活动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坚持开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