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丽
摘要:指出了本溪市地处山区,地质环境复杂,气象水文条件不均衡,易诱发地质灾害;其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开采引发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在调查本溪市地质灾害的基础上,分析了辖区内的地质灾害特征,提出了防治对策,意在为本溪市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质灾害;特征分析;防治对策;本溪市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6028902
1 引言
本溪地处辽宁东部山区,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境80%。大地构造处于中朝准地台-胶辽台隆上,地质构造作用形成的断层崖、断裂谷、桌状山、单面山等地貌表现明显,向斜、背斜、穹隆、凹陷、断裂等地质构造遍布全区;区内岩石节理十分发育,风化堆积的乱石堆、砂石粘土堆积物分布广泛;地壳升降差异运动比较明显,地质环境复杂。本溪市气候类型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雨集中,降雨量偏大。本溪市河流密布,山体分布不均,地势起伏不平,形成较为明显的局部小气候,强降雨易引发地质灾害。
复杂的地质环境和气象水文条件的不均衡,是地质 灾害诱发因素;资源开发等人类工程活动更是加剧了山区地质灾害的危害和频繁发生。
2 地质灾害现状
本溪市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山地丘陵区。其特点是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主要发育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及地裂缝等灾害。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已发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及地裂缝等灾害共297处,共造成4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6165万元(表1)。全市共查出各类易发地质灾害隐患点460处,其中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达39处,威胁人口约64428人,威胁财产约86613万元[1]。
3 地质灾害特征分析
3.1 滑坡
从滑坡类型上看,以土质滑坡为主,仅少数滑坡属岩质滑坡;从规模上看,多属小型滑坡,几处中型滑坡多为铁矿尾矿坝或废矿渣形成;从稳定程度上看,多为不稳定滑坡;从灾情和危害程度方面,重大和较大级别滑坡均有一定分布;从成因上看,可分为自然滑坡和人为滑坡。小型、群发性自然滑坡常与泥石流伴生,孤立比较典型的自然滑坡,区内较少。因采矿或山区城市建筑引起的人为滑坡灾害较为发育。本溪市溪湖区后湖滑坡,位于人口集中居住、经济活动频繁地带。滑坡山体为单斜山体,在20世纪20年代至解放后,人类不合理采矿作业使山体稳定性遭到严重破坏, 1955年7、8月间发生滑坡,滑体总体积563620m3,为巨型滑坡。该处滑坡现处于不稳定状态,直接威胁近5000人的生命财产安全[1]。如果在雨季河流涨水时发生滑坡,阻塞河道,势必引起河水外溢,影响南侧的沈丹公路和铁路,造成巨大损失。
3.2 崩塌
崩塌灾害既有自然因素作用,也有人为因素造成的。自然崩塌是由于地形坡度较陡,或存在地质构造破碎带,多为大雨、暴雨等恶劣天气所致,这类灾害主要分布于构造节理发育、风化强烈的裸露坡体和旅游区的高陡边坡和悬崖;人为崩塌主要由于采矿或修路采石而引发,主要表现在人工切坡修路、建房、采矿弃渣活动形成的不稳定坡体或坝体的崩塌,多分布在矿山、山区公路边坡,水库岸边等地。桓仁县二棚甸子镇四道岭村二柞线公路2~3.5km路段,在降雨等因素诱发下,曾发生崩塌灾害,毁路近百米,威胁公路、行人及车辆安全。1982年8月,在降雨、震动等因素的作用下,斜坡体上部发生滚石落块现象,造成1人受伤,毁房一间,直接经济损失2万元。
3.3 泥石流
泥石流具有群发性、同步性和一定的周期性,多发生在雨季,属于暴雨型泥石流,反映了气象因素(降水)的重要控制作用。易发区主要沿沟谷分布,发生在山区公路两侧、矿山排渣场和山谷中,且具有明显的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具有历史灾害轻,近代灾害重,灾害日趋频繁的特点。2001年8月5日,南芬区下马塘镇施家村滚马岭发生的大规模群发型泥石流,造成19人死亡, 50多人受伤,冲毁房屋近百间,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约4500万元。
3.4 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从成因上看,大部分是由于矿山地下开采造成,仅个别塌陷点初步判断为岩溶塌陷形成;从类型上看,属于地面沉陷,总体上以缓慢的、累进的整体均匀沉陷为主,仅在个别局部范围内沉陷不均,而出现多处大小不等的陷坑;从规模上看,多为中、小型灾害;从稳定程度方面看,各灾害点的稳定性大多处于相对不稳定状态,具有突发性、多发性、隐蔽性。典型地面塌陷灾害区有东风—彩北—彩屯地面塌陷区、溪湖区地面塌陷区、本溪满族自治县的田师付地区等。1994年8月,田师付—碱厂堡段的杉松公路曾塌陷300m2,深20m,并造成井下工人3人死亡,灾害区内居民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威胁。
3.5 地裂缝
地裂缝的成因除地震外,其他诱发因素主要是过量地下采矿活动、人工蓄水以及不良土体地区农灌地表水入渗、松散土类分布区侵蚀、冲刷作用、地面沉降、滑坡等。本溪市地裂缝灾害属于因地下采空而引起的地面塌陷灾害,属于非自然作用诱发灾害。本溪市的溪湖、明山,由于煤矿开采浅部煤层,彩屯煤矿开采深部煤层而形成的沉陷区,区内出现地缝7条,长度20~70m,宽0.5~2m,深7~20m,其中3条已填埋。
4 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4.1 利用天、空、地结合的遥感手段进行大范围的灾害监测预警
卫星遥感平台高、视野大,可以探测大范围的环境灾害问题;高分卫星遥感或航空无人机遥感,可以对局部小范围的地质灾害进行重点调查和监测;地面的遥感技术可以进行现场更加精细的调查和探测。将天、空、地遥感结合,可以有效地监测地质灾害的发展状态,对于存在隐患和危险的灾害进行预警,对环境地质灾害进行跟踪监测和应急调查[2]。
4.2 开展地面巡查,群策群防
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地质环境灾害点监测预防,及时捕捉灾害前兆,发现险情及时预警和开展自救,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endprint
4.3 采取生物和工程措施
按照全面规划与重点防治相结合的原则,对地质灾害隐患点有计划、分期分批实施工程治理措施。
滑坡的防治主要是采取减滑和抗滑工程,包括卸荷减载、排水工程、坡面防护、抗滑挡土墙和抗滑桩等;崩塌的防治主要采取拦截、支挡、护墙、护坡、排水等工程措施;泥石流的防治主要采取恢复和营建植被的生物措施和建谷坊坝、拦沙坝、排导槽等工程措施[2]。
5 结语
本溪市是典型的山城,特殊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均衡的气象水文条件、不断增加的人类工程活动等决定了该区域地质灾害发生较为频繁。在调查本溪市地质灾害现状基础上,掌握了辖区内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规模、发育的环境条件和诱发因素等,并做了成因和特征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提出防治措施,对本溪地质灾害的防治和预防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本溪市国土资源局.本溪市地质灾害与环境治理专题[R].本溪:本溪市国土资源局,2011.
[2]孙 宏,周 蕾,张立民,等.本溪市典型区域环境地质灾害遥感调查[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0(11).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and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of
Geologic Hazard in Benxi, Liaoning Province
Teng Li
(Benxi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ral Station, Benxi 117021, China
)
Abstract: The city of Benxi is located in mountainous areas, and its complex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unbalanced meteorological and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easily induce geologic hazards. In additioon, Benxi has rich mineral resources and mining has ever led to geologic hazard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geologic hazards in Benxi City,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eological hazards in this area, and presents the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of Benxi City.
Key words: geologic hazard;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Benxi City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