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志辉等
摘要:以深圳市某建筑物为例,比较了绿色建筑中水与雨水等非传统水源利用的方案,包括只设建筑物中水利用系统、只设雨水利用系统和中水与雨水回收利用综合系统。并且充分考虑中水水质维护措施,提出合理的污水处理工艺(MBR工艺)与雨水处理工艺(人工湿地)。三个利用方案经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比较得出,以污废排水为水源的中水利用方案能节约费用,具合理的静态回收期。
关键词:绿色建筑;非传统水源;中水利用;雨水利用;MBR;人工湿地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6027904
1 引言
国家出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1]明确了绿色建筑非传统水源利用的有关条款:如4.3.7与5.3.7“绿化、景观、洗车等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4.3.10与5.3.6“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雨水积蓄、处理及利用方案”等。另外,该标准还对非传统水源利用的安全性进行相关规定:4.3.5与5.3.5“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本项目通过方案比较,合理利用非传统水源,达到节水目的。
2 工程概况
7 结论
中水利用是绿色建筑评价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节水的有效手段之一。根据该项目排水量充足与深圳市丰富降雨量的特点,该工程项目提出了利用污水排水或雨水作为中水利用的方案,并且经过一定水质处理后用于建筑区域内卫生间冲厕、道路冲洗、绿化浇洒等用途。根据上述方案综合效益比较所得,从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综合考虑,建议采用方案一,即于该工程内设置建筑物中水系统。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T 50375-2006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GB 50555-2010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GB50336-2002建筑中水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 潘志辉, 鲁 梅, 王莉芸, 等. 深圳市雨水蓄水池容积设计计算探讨[J]. 给水排水,2012,38(10):43~46.
[5]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编制组.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endprint
摘要:以深圳市某建筑物为例,比较了绿色建筑中水与雨水等非传统水源利用的方案,包括只设建筑物中水利用系统、只设雨水利用系统和中水与雨水回收利用综合系统。并且充分考虑中水水质维护措施,提出合理的污水处理工艺(MBR工艺)与雨水处理工艺(人工湿地)。三个利用方案经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比较得出,以污废排水为水源的中水利用方案能节约费用,具合理的静态回收期。
关键词:绿色建筑;非传统水源;中水利用;雨水利用;MBR;人工湿地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6027904
1 引言
国家出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1]明确了绿色建筑非传统水源利用的有关条款:如4.3.7与5.3.7“绿化、景观、洗车等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4.3.10与5.3.6“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雨水积蓄、处理及利用方案”等。另外,该标准还对非传统水源利用的安全性进行相关规定:4.3.5与5.3.5“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本项目通过方案比较,合理利用非传统水源,达到节水目的。
2 工程概况
7 结论
中水利用是绿色建筑评价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节水的有效手段之一。根据该项目排水量充足与深圳市丰富降雨量的特点,该工程项目提出了利用污水排水或雨水作为中水利用的方案,并且经过一定水质处理后用于建筑区域内卫生间冲厕、道路冲洗、绿化浇洒等用途。根据上述方案综合效益比较所得,从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综合考虑,建议采用方案一,即于该工程内设置建筑物中水系统。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T 50375-2006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GB 50555-2010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GB50336-2002建筑中水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 潘志辉, 鲁 梅, 王莉芸, 等. 深圳市雨水蓄水池容积设计计算探讨[J]. 给水排水,2012,38(10):43~46.
[5]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编制组.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endprint
摘要:以深圳市某建筑物为例,比较了绿色建筑中水与雨水等非传统水源利用的方案,包括只设建筑物中水利用系统、只设雨水利用系统和中水与雨水回收利用综合系统。并且充分考虑中水水质维护措施,提出合理的污水处理工艺(MBR工艺)与雨水处理工艺(人工湿地)。三个利用方案经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比较得出,以污废排水为水源的中水利用方案能节约费用,具合理的静态回收期。
关键词:绿色建筑;非传统水源;中水利用;雨水利用;MBR;人工湿地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6027904
1 引言
国家出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1]明确了绿色建筑非传统水源利用的有关条款:如4.3.7与5.3.7“绿化、景观、洗车等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4.3.10与5.3.6“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雨水积蓄、处理及利用方案”等。另外,该标准还对非传统水源利用的安全性进行相关规定:4.3.5与5.3.5“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本项目通过方案比较,合理利用非传统水源,达到节水目的。
2 工程概况
7 结论
中水利用是绿色建筑评价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节水的有效手段之一。根据该项目排水量充足与深圳市丰富降雨量的特点,该工程项目提出了利用污水排水或雨水作为中水利用的方案,并且经过一定水质处理后用于建筑区域内卫生间冲厕、道路冲洗、绿化浇洒等用途。根据上述方案综合效益比较所得,从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综合考虑,建议采用方案一,即于该工程内设置建筑物中水系统。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T 50375-2006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GB 50555-2010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GB50336-2002建筑中水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 潘志辉, 鲁 梅, 王莉芸, 等. 深圳市雨水蓄水池容积设计计算探讨[J]. 给水排水,2012,38(10):43~46.
[5]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编制组.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