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楠盘粉虱在宜昌的发生及防治方法

2014-08-16 13:57吴陆山李正明
绿色科技 2014年6期
关键词:形态特征发生规律防治方法

吴陆山 李正明

摘要:指出了石楠盘粉虱是危害石楠的一种主要害虫,近几年其危害呈扩散趋势。它以蛹在石楠等寄主叶片背面越冬,以若虫和蛹在叶背刺吸汁液为害。被害植物叶片发黄,虫体自身分泌的蜜露及大量的蜡粉,导致煤污病,严重影响石楠等植物的生长及景观,造成树势衰退,甚至死亡。阐述了石楠盘粉虱的形态特征,以及在宜昌的发生规律和危害情况,提出了防治方法。

关键词:石楠盘粉虱;形态特征;发生规律;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S76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6007302

1 引言

石楠盘粉虱(Aleurodicus photioniana Young)属同翅目、粉虱科,主要危害石楠(Photinia ssrrulata Lindl),1985 年在上海首次发现,现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已有分布。以若虫和蛹在石楠等寄主叶背刺吸汁液,使被害叶片发黄,提早落叶。成虫、若虫和蛹均能分泌出大量蜡絮,影响树木的光合作用,危害严重时期,每年八九月蜡絮纷纷飘落犹如“雪雨”,严重污染环境,同时若虫分泌的蜜露还会诱发煤污病,使石楠遭受双重危害,严重影响石楠等寄主的生长及景观,造成树势衰退,甚至死亡。为防止石楠盘粉虱的大量发生和有效控制石楠盘粉虱,需对其进行防治。

2 形态特征

成虫乳黄色,体长约1.7mm,翅展约4.1mm, 雌虫比雄虫略大。触角7节,翅2对, 翅膜质透明,第1、2代成虫翅面则具黑色斑纹,越冬代成虫翅面不具黑色斑纹。成虫有分泌蜡粉的蜡板,产卵时在叶片上覆盖蜡粉。卵形似香蕉,由浅绿色逐渐变为乳黄色,卵基部后缘有1个卵柄深埋在叶片背面组织内。若虫分为3个龄期, 1龄若虫触角、足均发达, 2、3龄若虫则触角和足均退化, 营固定生活。蛹椭圆形, 雌蛹长约1.1mm,雄蛹长约0.8mm,头、胸部背面有倒“T”形的羽化缝。

3 发生规律

石楠盘粉虱在宜昌1年发生3~4代,从第2代后开始出现世代重叠。以蛹在叶片背面越冬, 越冬代蛹于3月下旬开始羽化, 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羽化高峰期, 初羽化的成虫不被蜡粉, 全身透明, 翅折叠,羽化5h后成虫开始从腹部腹面蜡板分泌白色蜡粉,羽化1d后, 成虫开始产卵。成虫喜结对飞行,栖于下部嫩叶背面交配产卵, 产卵处微被白色蜡粉, 卵不成块, 相对集中产在一起。第1代卵于4月中下旬开始孵化, 孵化高峰在4月底至5月初, 经1、2、3龄若虫, 5月中下旬出现第1代蛹。6月上中旬第1代蛹开始羽化。 第1代成虫盛发期在6月中旬, 并产下第2代卵, 7月下旬出现第2代成虫,8月下旬出现第3代成虫,10月出现第4代成虫。11月中旬开始出现越冬代蛹。冬季, 蛹仍不断分泌蜡粉。

4 在宜昌的发生情况

宜昌地区的石楠盘粉虱为外来入侵害虫。2008年沿江大道改造时,宜昌市从河南郑州购买一批石楠树,由于没有做好植物检疫工作,导致石楠盘粉虱随苗木进入宜昌,2009年、2010年在宜昌市沿江大道绿化带内的石楠就陆续发生危害。2011年,在沿江大道滨江公园和临街绿地内的椤木石楠(Photinia davidsoniae)和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上均发现其危害情况。目前,石楠盘粉虱的危害呈加速扩散趋势,2012年,在宜昌市中心城区的沿江大道、夷陵大道、东山大道、环城东路,宜昌高新区的港窑路和城东大道,夷陵区的平湖大道、猇亭区的猇亭大道等街道绿地内的石楠树、椤木石楠球、部分片植的红叶石楠色块及火棘球均发现其危害,且在城区沿江大道造成爆发态势。

5 防治方法

5.1 人工修剪受害严重的枝叶

该粉虱若虫和蛹均能分泌蜡粉, 尤其在蛹期, 有的叶片大部分被蜡粉覆盖, 极易找到,对于片植的红叶石楠色块,用于造型的石楠球、罗木石楠球、火棘球等,可以结合植物整形修剪工作,剪除受害的枝叶,并及时清理受害枝叶进行销毁。

5.2 趋性诱杀成虫

利用该粉虱成虫对黄色的趋性, 对于成片种植的石楠,在成虫发生期, 尤其在较为集中的越冬代成虫发生期, 进行黄色板诱杀, 能很好地抑制其种群基数,防止大量发生。简单做法:在黄色板上覆盖一层透明度较好的保鲜膜, 再将机油涂在薄膜上, 在羽化前2d把黄色板放在石楠丛中,就能粘住大量粉虱成虫至其死亡。此方法较适合于大面积片植石楠。

5.3 天敌防治

目前发现,石楠盘粉虱的天敌主要有细蜂、瓢虫、草蛉、捕食螨等, 而以内寄生天敌细蜂(Amitua sp.)为天敌优势种。该细蜂在宜昌1年3~4代, 其成虫发生期与石楠盘粉虱1龄若虫发生期相吻合, 在石楠盘粉虱1龄若虫孵化时不用喷药,自然条件下利用该细蜂的寄生性就能较好地控制石楠盘粉虱的扩散。

5.4 药剂防治

喷药防治要注意几个问题。一要注意防治时期。重点做好越冬代成虫的防治和第1代若虫的防治。在越冬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喷药防治,能大量减少越冬虫口数量;第1代若虫孵化比较整齐,有利于集中快速控制害虫。二要注意防治用药。根据笔者多年的防治经验,对于越冬代成虫,用40%杀扑磷乳油1000倍喷杀, 效果明显,能杀死大量的成虫, 且对细蜂安全, 因为细蜂出蛹壳要比蛹羽化晚20d;对于若虫的防治,可用10℅吡虫啉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三要喷药仔细。喷药时注意叶片正反两面都要喷到,喷药前如果先对石楠叶片进行清洗灰尘,则效果更佳。

5.5 树干钻孔注药防治

树干钻孔注药防治适用于较大的独立石楠盘树。其方法是用注射器将药剂直接注入树干内,药剂随树液传导,不受树木高低限制,对人畜较安全,对环境污染小,可保护天敌。钻孔注药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药剂剂型,以内吸性的水剂或可溶性液剂为佳;二是单株用药量要足够。每株树注射用原药量按树木胸径大小而定。具体剂量:每1cm胸径用原药1~3mL不等,胸径在10cm以下的树用原药量1~2mL/cm;胸径在10~25cm的树用原药量2~3 mL /cm。

树干钻孔注药防治石楠盘粉虱具体操作方法:如果石楠不太大,用直径0.6~0.8 cm ASAKI ADSl2DV型便携式电钻在受害石楠树树干距地面1.2 m处不同方向和高度钻3孔,按胸径大小控制注药量。

由于目前栽植的石楠多为丛生型,因此,最好每株石楠的每个骨干枝都要进行输液,输液用原药量按树枝直径大小而定:即直径在10cm以下的树用原药量1~2mL/cm,直径在10~25cm的树用原药量2~3 mL /cm;对于10~25cm的树枝需多孔注药,注意注药孔的位置不能在一个截面上,要上下错开。

根据多年来防治的工作实践,1%阿维菌素可溶性液剂和10%吡虫啉可溶性液剂防治效果最好,3%啶虫脒微乳液剂次之,剂量为2.0 mL/cm(2.0mg/cm)和2.5 mL/cm(2.5mg/cm)。效果最佳,防治效果达95%以上。

参考文献:

[1] 陈连根.石楠盘粉虱生物学特性研究[J],上海农学院学报,1997,15(2):137~143.

[2]江建国,杨 旭,江 靖.几种杀虫剂防治石楠盘粉虱田间试验[J].中国森林病虫,2010,29(3):37~38.endprint

猜你喜欢
形态特征发生规律防治方法
永德县乌木龙彝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形态特征
朝阳市玉米苗期常见病虫害及除草剂药害防治方法
浅析对嫌疑立体足迹形态特征的提取技术与生物特征辨析
网络互动类综艺节目的形态特征
医学生网瘾成因及防治方法研究
戏曲舞蹈表演的形态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