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免签”不妨听听孩子们的意见

2014-08-16 02:13张玉胜
下一代英才 2014年5期
关键词:选择权校方责任意识

张玉胜

“已听写三遍”、“已背诵”、“已预习”……自从孩子上了小学,家长每日例行在孩子作业本上“签名留念”,这已经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然而近日北京市部分小学却开始试水作业“免签”。校方管理者称,此举旨在减轻家长负担,增强学生自主能力;然而,一部分家长和教师却对此争议不断。(3月23日《北京青年报》)

尽管家长为孩子作业“签字”不过是约定俗成的家教潜规则,并非列入学校教育的必经教学程序,且常常招致民众“越俎代庖”、“增加家长负担”等的诟病与质疑。可是一旦明令取缔,还是引发了不小的争议。部分家长的“不理解”,既有难舍多年来习惯成自然的“阅批”情结,更有对孩子独立学习能力缺乏信任。叫停家长“签字”,不能只是简单地由学校颁布“免签令”,更需倾听和关注孩子们的呼声与感受。毕竟他们是学习的主体和“免签”的对象。

纵观许多学校推出“作业免签”措施的背景,无论是校方组织教师开展的关于“家长签字”的换位思考大讨论,还是此后在部分家长和教师中引发的力挺与反对的观点博弈,都似乎缺少了一个重要“主角”的参与。

“独立完成作业”原本应该是学生的学习本分,缺乏孩子们话语权和选择权的“作业免签”,如何能真正实现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与习惯的“免签”初衷。

家长为孩子的课外作业“把关”、“签字”,的确不无监督孩子作业、了解学习状况、借机和孩子沟通、间接与老师互动等积极作用,但负面效应同样不可忽视。比如,此举剥夺了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自主学习机会,长此以往势必导致孩子的依赖性增强和责任意识淡薄,等等。不同学龄、不同家庭的孩子,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作业的自制力不尽相同,家长对作业“签字”,体现的是监护人对孩子学习的关注与尽责,家长是否对孩子的作业放手“免签”,需要视家庭与家长的具体情况而定,让孩子参与对“免签”决定,有助于其对“免签”行为的理解与配合。

征得孩子“同意”的免签,不仅可以让孩子免去对家长“把关”的依赖,有助于孩子自我担当、自我负责、自我检视的责任意识提升,而且可以让孩子拥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自信心与成就感。而漠视孩子选择权的“作业免签”,或让孩子萌生失去亲情呵护的失望与落寞,进而影响孩子心理发育。尊重孩子话语权的实质,既是对孩子的人格尊重和自制信任,更体现教育改革的民主氛围与精神。

上海市静安区市西小学尊重孩子“自主权”的“免签行动”也许值得借鉴。他们不求作业免签的“一刀切”和百分“完美”,而是针对由孩子和家长商议做出适合性选择,并由学生承诺做到“自己作业自己负责”。每个班级把“免签行动”承诺做得好的学生名字写在黑板上,更强化了对孩子的践诺激励。这种由家庭讨论、孩子承诺的“作业免签”,既强调了“自主”,也培育了诚信,更减少了“免签令”践行阻力,提升了实施效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选择权校方责任意识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合理的调校方可挖掘最大潜能 Sony(索尼)VPL-VW768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
强化社会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