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宏伟
健康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条件,但是毋庸讳言,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并不理想。因此,上海市将学生健康促进工程作为“十二五”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十大重点发展项目之一。金山区积极响应,统筹协作,出台了《金山区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实施方案》,重点围绕“体教结合”、“医教结合”,着力推进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推进“体教结合”工作
“体教结合”是整合体育、教育等资源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区领导关心下,金山区教育局、体育局、体育协会等单位密切合作,切实推进此项工作深入开展。
一是优化机制,合作育人。首先是完善体教结合分工协作机制。金山区成立体教结合领导小组,建立金山区体教结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金山区关于进一步加强体教结合工作的实施意见》,完善金山区学校体育工作督导检查制度等,对金山区学生体育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其次是完善体教结合考核激励机制。制定体教结合考核意见和奖励办法,落实参加各类体育比赛的学校教师的奖励措施和业训教练员经费补贴办法,激发了体育教师积极性;再次是完善体教结合经费保障机制。教育局和体育局每年投入1000多万元,对体育师资培训、人才引进、体育科研、青少年体育协会等给予经费扶持。
二是突出重点,扎实推进。第一,确保落实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把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校园锻炼一小时”作为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要求学校将行动方案公示,将学生参与校园体育活动情况记录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手册;第二,优化体育业余训练基地校布点。金山区先后确认24所业余训练基地学校,包含布点射箭、毽球等26个项目,并形成5个区域中小学的“一条龙”业余训练特色项目体系;第三,完善体育特长生招生政策。金山区教育局和体育局共同制定金山区普通高中、初中学校统一招收体育特长生方案,解决体育特长生和高水平运动员长效学习和发展的困境,打破体育特色项目基地学校无法招收优秀学生的瓶颈;第四,提高体育教学和师资水平。要求全区体育教师都要参加“教学技能”达标测试,分类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培训,举办体育教师教练员上岗证培训班、逐步增强体育教师(教练员)队伍带训能力、规范日常体育训练;第五,加强学校体育活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局、体育局将学生体育活动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区级学校体育发展建设规划中,建设一批适合学校体育特色项目专业发展、适合举办市区级大型体育比赛的综合性专业体育场馆。
三是阳光体育、阳光行动。首先是特色开展。各校根据学校、区域资源,发展一校一品校园体育活动特色项目,激发学生兴趣;其次是比赛促进。学校每学年举办两次丰富多彩的校级阳光体育活动。区级举办阳光体育大联赛,搭建春季阳光伙伴活动、夏季体育夏令营活动、秋季各类比赛活动、冬季长跑四项活动平台,学校参与率达到100%。
四是体质监测,跟踪指导。开展金山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科学分析测试数据,形成报告,对个别薄弱学校进行反馈、指导和跟踪,切实解决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建学生体质健康档案,一生一档,有效跟踪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状况,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五是对接大学,深入合作。金山区体教结合办公室同华东理工大学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签署了合作协议书,在金山区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金山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数据分析与课题研究、金山区校园足球联盟建设、金山区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等五方面进行合作,提升金山区体育工作水平,为华东理工大学提供研究基地并输送人才。
通过努力,校园体育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学生整体身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由最初全市倒数一跃而达到全市中等。2013年,我区学生在各类体育比赛中获得35个第一名、22个第二名、23个第三名(含亚锦赛)。
二、推进“医教结合”工作
金山区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密切合作,推进“医教结合”工作,为学校提供卫生专业技术服务,促进在校学生的健康。
一是加强领导,科学组织。金山区教育局和卫生局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机构责任人为组员的医教结合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工作网络,切实加大医教结合组织领导力度。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工作例会,共同对医教结合工作的实施、机遇、挑战等事项进行深入探讨。同时,教育、卫生两部门联合制定了《金山区医教结合工作方案》,明确卫生、教育部门工作职责,下发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制度化、规范化、人性化”的工作机制。
二是网状覆盖,对口服务。首先实施分片对接。全区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负责辖区内学校、托幼机构的医教结合工作,建立辖区专家组,落实“一校一医”,定期培训指导,建立考核机制,为学校、托幼机构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其次实施定向培训。大力开展医教结合专项业务培训,提升进校园医生和保健教师的综合素质。
三是加强监测,综合防治。每年在全区中小学校开展视力低下、沙眼、贫血等学生常见病、多发病的监测与防治工作。通过定期监测、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普查普治等一系列综合防治工作,在校学生常见病发病情况明显减少。每年组织开展中小学校学生、托幼机构儿童健康体检,做好学生健康“三级预防”。切实加强托幼机构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系统保健管理率达99%以上。
四是严格措施,防控疫情。2010年起,我区正式启用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因病缺勤缺课网络直报系统,将疾病的发现时间进一步提前。全区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连续多年维持在99%的高水平,使得托幼儿童和中小学生这一重点人群建立起了良好的传染病免疫屏障。
五是关注心理,加强辅导。区成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学校设置心理咨询(辅导)室,建立各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达标验收工作制度,开展两轮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培训,扩大心理咨询师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社区咨询点、学校心理咨询室“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作用,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设了良好的环境。
六是立体宣传,增强意识。完善学校健康教育宣传网络,设置健康教育课程,拓展黑板报、主题班会、宣传折页、健康短信、广播、夏令营等渠道,结合健康讲师团、健康促进志愿者、健康咨询服务等资源,使学生切实掌握常见病防治和卫生保健知识,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目的。
围绕“体教结合”、“医教结合”,金山区学生健康促进工程有序、有重点地开展,成绩斐然。当前尽管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金山区的学生健康促进工程仍任重道远。不过,实践证明,只要教育部门与各相关部门齐心协力,就能确保学生身心健康的平稳发展。
(责任编辑 杨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