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超 王晨晖 景阿馨
摘要:通过对西南大学共青团花园实地的调研分析,对如何营造科学的景观场地规划进行了探讨,希望对如何科学地进行场地的规划设计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景观场地;规划;科学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6003303
1 引言
近年来,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现实条件下,信息交流与文化交流渗透势不可挡,如何在这种大趋势下保持城市的独特性以及设计师创作的个性显得尤为重要。场地景观的规划设计可以从景观性和科学性两个角度来理解。一方面,场地景观的景观性是指景观场地设计要更倾向于环境设计,也就是把场地分为城市场地、乡村场地、陡坡地、平地和其他特殊类型的场地等五大类,进而对每种场地进行特征阐述[1]。该观点给设计师提供了很好的设计意见,同时也教会了从业人员对于每一块场地都应该深刻挖掘其本身的特点,这也就是说场地景观的设计也要遵从地域性或者特殊性。另一方面,场地景观的科学性也蕴含着丰富的内容,也就是说场地设计既包含着深厚的科学合理性,又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还需要丰富的理性知识和深厚的激情去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进而寻求约制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冲击的方法,并结合当地地域特色,以达到场地设计的最高境界。
因此本文以重庆西南大学共青团花园总体规划为例,通过对共青团花园的使用人群、利用方式、环境气氛、设计风格、使用材料、园内设施、周围交通、绿化景观、空间效果、利用率等各方面进行研究,探究其景观场地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旨在为风景园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 项目背景
西南大学共青团花园位于重庆市北碚区西南大学南校区(原西南农业大学)。该区用地布局规整,教学组团和生活组团相对独立,系统性较强。道路线性平直,空间结构清晰,建筑风格基本统一。该园为对称几何式下沉花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校园空间环境,周围与38教学楼、行政大楼、33教学楼和图书馆等建筑紧密结合。该园位于西南大学南区中心轴线上,是校园重要的开放空间和景观节点,介于中观和微观空间之间,在整个校区的外部空间环境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2](图1)。同时,该园具有悠久而光荣的历史,在它的身上蕴含着很深的文化底蕴,应该成为该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培育文化氛围的重要基地之一。
图1 共青团花园鸟瞰
3 规划理念
规划理念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以“学生的休闲和娱乐”为主导。设计师通过运用具有当地地域特色的乡土植物和普通的自然生境来展现不同植物景观的特点,将全园划分为水塘区、学生小憩区、植物林荫道区、模纹花坛区等,以表现景观场地的科学充分利用、生物多样性、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景观艺术变化,较好地展现了西南校园及园林师对艺术的追求。
4 研究内容
4. 1 使用对象和场地利用
公园绿地不仅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而且还具有优美的风景。这恰巧迎合了人类潜意识对大自然的憧憬和追求,进而说明了公园绿地是最具有自然吸引力的城市公共空间类型。而对于西南大学共青团花园而言同样也不例外,它的主要使用对象为该校的学生,另外还有游人和校内的部分工作人员。可见,从使用功能上来讲,共青团花园为周边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快速达到休闲活动的场所。从利用方式来看,其主要为周边的学生和校内工作人员提供了一个便于晨读、驻足、闲谈、休憩和小型聚会的最佳场所,同时也为情侣们创造了优美、安静、舒适的私密空间,营造了培养及增进感情的环境。按照杨·盖尔的对户外交往活动的划分,上述活动基本上都属于自发性活动[3]。这进一步表明环境条件越好,自发性活动发生的频率就越高,持续的时间也相对越长。
4.2 设计风格与意图
人类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要依靠视觉与思维,而视觉和思维又需要借助形象与概念。其中仅仅借助自然形象是不够的,必须人为地创造,其中一部分创造是为了表达自然形象,另一部分则是为了表达概念[4]。同样,对于共青团花园而言,它占据着该区东西向轴线上优越的地理位置,尺度适中,整个花园为完全对称规则式的欧式花园,与周边欧式建筑风格融为一体。加上合理的乔木、灌木、花草植物景观的科学搭配,利用不同植物不同季节色彩的搭配,有意识地营造出“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绿化景观。这些手法与蒸蒸日上的校园学术气氛相得益彰。此外,从空间围合的角度来看,该园将乔木绿化作为参照,从而使周边的建筑空间地位减弱,这样以来就会营造出空间比例开阔的宜人场地,进而将景观效果被置于突出的位置之上,可见构思之巧妙。
4.3 用材、设施和交通
材料做为园林的表皮,可分为植物材料和硬质材料两类。对于植物材料的运用,应充分认识地域性自然景观中植物景观的形成过程和演变规律,并顺应这一规律进行树种选择和植物配置[5],因此铺地使用较有亲和性的青石板和马赛克,增添了场所的亲切感。该园内分布着较多的公共设施,这些为校园的行人的生活、休闲、娱乐提供了方便,满足了行人的生理心理需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园内设置的2个紫藤廊架,给行人提供休闲和娱乐的小型室外公共空间,解决了夏天天气闷热带来的弊端,还营造了较为私密的景观空间。该园地处校园内主要景观节点,交通便捷,可达性较高。同时将车行交通、停车设施与人行交通分开设置,通过各种主要景观节点相连,让行人感受到了该园的环境安全、方便和舒适性。
4.4 绿化景观和利用率
该园内植物繁茂,植物品种数量较多,植物景观层次绿化丰富。景观配置上讲求乔木、灌木、花草的科学搭配,植物选用上不仅使用了以玉兰(Magnolia denudata)、山茶(Camellia japonica)、荷花(Nelumbo nucifera)、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沿阶草(Ophiopogon bodinieri)等比较适合当地生长的物种,还考虑了有益于人类身心健康和改善环境功能的品种。其中最为特色的是规则式的各种罗汉松模纹花坛,既体现了花园特有的欧式风格,又凸显了花园的古老、幽静与神秘色彩。通过园区内各种植物的景观营造,从而开拓了多元化的景观空间[6]。该园的空间使用率较高,使用高峰期主要集中在早上和傍晚,这主要是因为早上学生们的晨读以及晚饭后校园内师生的休闲形成的自然高峰期。还有就是由于其可达性较高,所以经常是学生们的休憩处之一。
5 对策与建议
5.1 突出地域性背景文化
西南大学是一座历史十分悠久的综合性学府,在漫长的教育改革中产生出了灿烂的地域办学特色。然而在共青团花园总体规划设计中,却很少有对地域性文化色彩的研究,无论是建筑还是植物搭配,都缺乏与地域性文化之间的联系。建议把西南地区特有的文化背景、历史发展脉络作为今后改造设计的着力点,重点考虑与地方传统的习惯设计相协调,使最终改造后的设计具有鲜明的个性。
5.2 设置多种形式的休憩设施
由于该园部分座凳设施紧贴小径设置,致使行人与就座者距离过近,造成使用者心理的不安,影响使用的效果。建议沿路径开辟局部膨大的场地,在其中设置座椅,尽量少在人流较多的小径边设置座椅。同时创造一些组合式座椅或者借助分割花篱等设置一些辅助性座椅,满足小群体的需要。
5.3 改善活动空间的舒适性
该园现状中公共活动空间范围较小,且有效利用度过于单一,主要是高峰期聚集人群过多,缺乏分流性。建议利用距离、绿化、高程变化等方式将户外学习空间与主要人流隔开,当有大量人群经过时,视觉和听觉上的干扰就不会那么强烈。利用明确的边界将学习空间部分围合,使用者就会觉得能够躲避可能出现的干扰。同时要注意避免视角上的孤立,不要形成没有回路的死角。
5.4 营造丰富的植物景观
该园现有的植物景观虽注重了植物群落垂直结构的设计,但是物种多样性仍处于较低水平。建议丰富地被植物。首先应选择适应性强的乡土植物,其次应适当、谨慎引入外来的优良植物[7]。由于地被植物普遍都具有很强的生长势和抗逆性,因此在引种时要客观地权衡其利弊,注意汲取国内外过去引种的经验教训,要以环境学、生态学、生物学等多角度来权衡研究其是否会造成损失或有潜在的破坏性。同时要注重植物的季相变化,可适当添植一些观花和彩色树种,从而丰富园内景观,进而增加对文化心理层面情感记忆的补偿和延续。
6 结语
现代化的高校校舍景观规划设计,应立足于地域性的自身条件,既要在总体布局上有所创新, 又要满足校园景观功能构成的特殊要求。 本文通过对西南大学共青团花园的现状分析,总结了如何进行科学的景观场地规划,分析了该园的特点或优势,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调研分析,能对科学的景观场地规划在以后公共开放空间设计中起到一些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John Ormsbee Simonds,Barry Starke.Landscape Architecture,Fourth Edition:A Manual of Land Planning and Design[M].McGraw-Hill Professional,2006.
[2] 郑堡元,秦华,何 为.大学校园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探讨[J].南方农业,2009,3(2):50~53.
[3] 杨乃丽.城市园林绿地规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4] 朱 洁.设计创意图形的传承与发展[J].艺术百家,2005(3):138~139.
[5] 朱建宁,丁 珂.法国国家建筑师菲利普·马岱克(Philippe Madec)与法国风景园林大师米歇尔·高哈汝(Michel Corajoud)访谈[J].中国园林,2004,20(4):1~8.
[6] 王仲谷,李锡然.居住区详细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7] 郑 强,卢 圣.城市园林绿地规划[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Discussion of Scientific Landscape Site Planning
——In southwest university,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garden for example
Dong Wenchao1, Wang Chenhui2, Jing Axin3
(1. Shanxi Qinmei Landscaping Construction Co., Ltd., Xi'an 710065, China;
2.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Zhejiang Agricultural & Forestry University, Lin'an 311300, China;
3. School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6, China
)
Abstract: This article carries out a field survey on Gongqingtuan Garden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and discusses how to build scientific landscape site planning, with the expectation of 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scientific landscape site planning and designing.
Key words: landscape site; planning; 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