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014-08-16 16:43黎信科
文理导航 2014年19期
关键词:历史思维课堂

黎信科

我国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乐知者,乐知者不如好知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情,兴趣是第一要素,有了兴趣,做事情就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然而,在现实的历史教学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部分学校认为历史学科中考只有60分,是小科目,不够重视,;有的家长、学生认为历史与现实联系不大,学习历史没有什么作用;还有的学生觉得历史就是“背多分”,死记硬背也能考出好成绩,部分学生对历史缺乏兴趣,丧失信心,甚至厌学。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就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中的一些课例,浅谈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用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学记》言——“亲其师,信其道”:是说一个人只有在亲近、尊敬自己的师长时,才会相信、学习师长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学生是否愿意学习这门课程,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喜欢这位老师,而喜欢上他(她)的课,学生喜欢一位老师,往往源于对任课老师的人格、学识等方面的热爱和崇敬,要想成为一个能够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历史教师,则必须具备以下几点:

1.热爱历史教学,知识渊博,扎实的学术功底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历史学科本身是丰富多彩的,都是令人着迷、神往,教师应当做学生探求知识道路上的引路人,自己应该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探索的乐趣,并将这种乐趣传授给学生,使他们与你一样对新世界、新知识、新事物、新问题有着永不熄灭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一个对历史不感兴趣的历史教师也不会是一个好的历史教师,我们也很难想象他(她)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具备渊博学识的教师容易使学生产生仰慕感,从而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教导。教师在讲解是一知半解,学生问到问题是吞吞吐吐,这都会使你在学生中的形象大打折扣,从而就影响了学生对你的崇敬,最终就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

2.有良好的口才,丰富的感情。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的历史教师一节课都是照本宣科,语言平铺直叙,面无表情,缺乏感情,这样的课堂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使学生昏昏欲睡。但是,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利用历史内容丰富多彩,趣味性强,富有情感的特点,在教学中能用幽默、风趣、抑扬顿挫且添加自己感情色彩的语言讲课的话,就能大大增添教师的人格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让学生“喜欢”。与学生平等相处,充分运用情感教育。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成绩,尊重他们的思想,从而建立一种相互信赖的、良好的师生关系下,学生心理上亲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引导,更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二、引人入胜的导入,点燃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成为催眠曲,因此必须讲究开头艺术。要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因此,我们必须精心设置导入:故事导入、猜谜导入、图片导入、设疑导入、歌曲导入、节日导入等等,不一而足。

三、教学过程中方法灵活多变,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生普遍具有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容易吸收新事物,但注意力还不够集中的特点。我们的课堂如果还沿袭“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模式的话,不仅教师辛苦,信息量少,而且由于展示平台单一,学生也容易疲倦,分散注意力。因此,教师只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各种直观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向学生提出小而具体、新而有趣、难易适当,富有启发性的历史问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2.历史与现实“热点”相结合,更容易激起学生探讨历史的兴趣。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能立足于课本,适时地引入一些“热点”问题,把“热点”与课本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能较好地体现历史学科“古为今用”原则,也能更好地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设疑、解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有所进取。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使学生先感到“前途迷茫”,然后激励他们去“拨开乌云见青天”,当学生“见青天”后,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快感,这种快感又能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4.乡土历史与历史课文联系法。学生对自己的家乡都是非常熟悉的,我们在授课中如果能把乡土历史与课本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的话,学生是比较感兴趣的,容易进入课堂的角色。

5.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文字、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集于一体,一个精美的课件往往最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一个内容精彩的课件往往最能震撼学生的心灵,能有效地渲染课堂气氛,还能创设情景,启迪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初中学生仍然处于感性思维状态,多媒体对于初中历史教学尤为重要,加上教师的及时讲解,定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四、精心设计课堂结尾,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结尾则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堂成功的课,要有始有终,学生在掌握新知识后,为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延续,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每一节课结尾时,我们应设计出学生感兴趣、耐思考的思维拓展题。

总之,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的灯塔。让历史课堂不再是枯燥的说教,不再是历史教材的朗读和简单重复,不再是一部死记硬背的单调工作,是我们作为历史教师的责任。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会更好的学习历史。在教学中,只要教师把握住历史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各方面有利因素,积极培养学生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兴趣之树就会常青,历史教学的春天就会常在。

(作者单位:广西贺州昭平县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历史思维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新历史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写字大课堂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