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琼+马敏
摘 要:从政府行为视角分析了政府通过对研发投入、人力资本、外商投资、产权制度四个方面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选取相应指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和外商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增长有显著的推进作用,非市场化的产权制度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长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最后根据研究结果,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制度;高新技术产业;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5-0001-02
1 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高新技术为制高点的科技革命,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综合国力竞争力的主导力量。高新技术产业是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和资本密集为一体的产业,与传统产业相比,具有低能耗、高附加值、高收入、高风险及高渗透等特点,是发达国家推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基础,发展中国家也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推进工业化重要内容。
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快速,国家高新区和产业化基地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并将为“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2012年,我国105家高新区创造的园区生产总值达到52222.2亿元,占全国同期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10.1%,出口创汇占同期全国外贸出口额18.4%,有力的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及部分产业的特殊性(如航空航天制造业),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直接或间接制定的各种政策法规的影响。为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仅靠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是不可取的,建立起有利于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制度,引导产业发展,发挥人力资本的潜力、建立合理的融资机制,才是发展的重点。
2 文献回顾
许多研究表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受多方面的影响,国家的科技投入(政府资金和人力资本投入等)、产业发展规模、制度因素(宏观管理体制、产权制度、激励制度等)、技术创新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蔡莉、徐双烨等(1999)提出高新技术产业由初始规模向临界规模转化的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影响因素为系统的组成要素,即市场、资金、人力资源、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另一类影响因素是政策、相关产业及其支撑、宏观管理体制、经济运行态势等。毕颖(2000)认为许多发达国家优先扶持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政府职能和行为已经制度化、法制化,提出我国应该适当减免高新技术产业所得税和增值税、鼓励商业银行向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贷款等,并且从政策上鼓励增加技术开发经费。何忠伟,符少辉(2004)指出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推进科研机构企业化和国有产权多元化,把产权作为促进科研机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联系的纽带,促进股份制的高新技术产业集团的形成,构筑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航空母舰”。戴魁早(2006)在新增长理论框架内对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政府行为、人力资本、R&D活动和技术进步等因素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长均具有影响。孙颖,赵静敏(2011)运用面板数据分析发现,政府应加大对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的科技资源的投入,政府科研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均对高新技术产业具有积极影响;另外,外商投资和国际贸易、市场化产权制度也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何建莹,李晓钟(2012)的研究表明FDI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整体发展影响显著;该行业中外资企业的技术投入、行业对外开放程度、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之间的技术差距程度等都是导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不同行业对FDI技术外溢效应大小不同的原因。
3 政府行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分析
3.1 政府研发投入
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成果研究是从事研究的主体,由于技术开发难度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仅仅依靠企业自身难以承受巨大的资金压力,因此,需要政府在政策与行为上的支持。我国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财政投入分为两方面:一是给予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一定的启动经费,当地政府以低价批租土地的方式对开发区进行支持,并把一些国家级计划项目指定到开发区的企业中去实施;二是通过为研究与实验开发提供资金支持,引导和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涉及国家安全的产业,政府提供的R&D经费越高。
3.2 人力资本
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过程中,研究开发是决定性因素,需要大量的高端人才,特别是科技人员。人才的集聚有利于产业形成竞争优势,促进产业发展。为支持国家发展战略目标,200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千人计划”吸引海外高层次的人才,截至2012年7月,“千人计划”已经引进2263名各领域的高端人才。我国各地区特别强调人才的引进和培育机制,例如,江苏省“十五”科技发展规划中要求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强调完善人才政策,建立人才汇集制度;杭州市委、市政府为引导高科技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引导发展、加大投入和吸引人才的扶持政策,专项资金累计约20亿元。可见我国各地区对人才资源的重视。
3.3 外商直接投资
随着我国经济的起飞与日益开放的投资环境的形成,国际资本大量流入我国,缓解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资金短缺问题。外商投资资金的进入给我国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知识转移,激发了我国企业的创新愿望,提高了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但也带了一定的负面影响。1999年我国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出台了多项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为其吸引力大量外资,使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竞争力得到提升。三资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由2000年的262.47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2121.82亿元,11年间增长了八倍。2011年我国88家高新区引进国外技术支出125.3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7.2%。
3.4 产权制度
1988年以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较大的问题是企业的主体地位不明确,从国外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实践看,企业必须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主体,成为科技投入、科技成果、产业化生产的主体。我国在产权制度的改革过程中,随着国有企业的改组,政府不再行使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直接管理职能,而是在政策方面引导企业的发展。1996年国家颁布的《集体科技企业产权界定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中指出:民营科技企业产权关系要遵循“谁投资、谁所有”和“鼓励改革、支持创业”的原则。该原则为科技企业的改革提供了指导方向,有利于产权改革的顺利进行。另外,产权的确定需要国家制定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来保护,市场化的产权制度有利于保护知识产权,从而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发展。
4 实证分析
4.1 模型构建与指标说明
本文根据Cobb-Douglas函数将高新技术产业的生产函数设定为:
其中,Y表示高新技术产业当年总产值,A表示技术因素,L为R&D人员全时当量,K为高新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对(1)式变形得到:
由于技术因素A受到研发投入和技术外溢的影响,另外加上产权制度的影响,对式(2)进行修正得到:
式(3)中,R表示R&D内部支出中政府资金部分,FDI用三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表示,OWN为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总产值占私营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用来衡量产权制度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c为常数,ε为随机误差项。
4.2 回归分析
本文根据上述指标选取2000-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所需数据均来自于《高技术统计年鉴》,运用Eviews6.0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结果如下:
回归结果Ⅰ:
回归结果Ⅱ:
从回归结果Ⅰ可以看出,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力资本、外商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增长都呈正向影响作用;而产权制度系数为负,说明非市场化的产权制度(OWN)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增长具有消极作用。虽然从2000年到2011年我国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总产值占私营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一直在下降,2011年所占比重为088,但从整体上看,国有工业产业比值过高制约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长。由于变量LNL和LNOWN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将两者剔除后,模型得到修正,从回归结果Ⅱ看出,各变量均通过显著性检验,模型的模拟效果更好。在回归结果Ⅱ中,高新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外商投资的系数分别为0.4879、0.4767,且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见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政府研发系数为-0.0703,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增长有负面作用,与孙颖(2011)中的研究结果相似,出现这一结果可能是本文忽略了高新技术产业自身研发经费以及当地高校研发投入的溢出效应所带来的影响,这两个因素对于高校众多、高新技术产业相对密集的东部地区更为重要,最终导致整体分析时政府科研投入对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的影响不明显。
5 结论与建议
本文从制度视角分析了政府通过对研发投入、人力资本、外商投资、产权制度四个方面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并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结论:人力资本、外商投资、产权制度均是影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的重要因素;外商投资能够显著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增长,非市场化的产权制度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长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由此可见,国家仍然要继续发挥政府职能作用,通过改进相关制度,引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第一,积极引进高质量的外资企业,合理的引导外资流向。通过外资加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这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发挥后发优势的重要途径。所以,吸引创新能力强、发展稳定的外资企业在我国投资,不仅能够通过外资的技术外溢、知识外溢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还能够加强竞争,激励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有利于产业的长远发展。因此,政府可通过进一步改进吸引外资的政策,引导外资流向国内亟需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如吸引外资水平较低的医药制造业),从而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于企业来讲,也要重视技术的吸收和转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第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给予高新技术产业税收减免政策。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公平的环境。继续鼓励吸引高端人才;加大科研投入,减少高新技术产业的所得税、增值税以及进出口关税的压力,制定相关政策;采取贴息、担保等方式鼓励商业银行想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贷款,并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给予一定的优惠。
参考文献
[1]蔡莉,徐双烨.高技术产业由初始规模向临界规模转化机制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9,(6):19-21.
[2]何忠伟,符少辉.论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制度创新[J].中国科技论坛,2004,(1):46-50.
[3]孙颖,赵静敏.R&D、知识溢出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地区差异——基于江苏省13地市的面板数据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1,(6):59-62.
1988年以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较大的问题是企业的主体地位不明确,从国外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实践看,企业必须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主体,成为科技投入、科技成果、产业化生产的主体。我国在产权制度的改革过程中,随着国有企业的改组,政府不再行使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直接管理职能,而是在政策方面引导企业的发展。1996年国家颁布的《集体科技企业产权界定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中指出:民营科技企业产权关系要遵循“谁投资、谁所有”和“鼓励改革、支持创业”的原则。该原则为科技企业的改革提供了指导方向,有利于产权改革的顺利进行。另外,产权的确定需要国家制定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来保护,市场化的产权制度有利于保护知识产权,从而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发展。
4 实证分析
4.1 模型构建与指标说明
本文根据Cobb-Douglas函数将高新技术产业的生产函数设定为:
其中,Y表示高新技术产业当年总产值,A表示技术因素,L为R&D人员全时当量,K为高新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对(1)式变形得到:
由于技术因素A受到研发投入和技术外溢的影响,另外加上产权制度的影响,对式(2)进行修正得到:
式(3)中,R表示R&D内部支出中政府资金部分,FDI用三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表示,OWN为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总产值占私营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用来衡量产权制度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c为常数,ε为随机误差项。
4.2 回归分析
本文根据上述指标选取2000-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所需数据均来自于《高技术统计年鉴》,运用Eviews6.0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结果如下:
回归结果Ⅰ:
回归结果Ⅱ:
从回归结果Ⅰ可以看出,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力资本、外商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增长都呈正向影响作用;而产权制度系数为负,说明非市场化的产权制度(OWN)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增长具有消极作用。虽然从2000年到2011年我国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总产值占私营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一直在下降,2011年所占比重为088,但从整体上看,国有工业产业比值过高制约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长。由于变量LNL和LNOWN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将两者剔除后,模型得到修正,从回归结果Ⅱ看出,各变量均通过显著性检验,模型的模拟效果更好。在回归结果Ⅱ中,高新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外商投资的系数分别为0.4879、0.4767,且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见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政府研发系数为-0.0703,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增长有负面作用,与孙颖(2011)中的研究结果相似,出现这一结果可能是本文忽略了高新技术产业自身研发经费以及当地高校研发投入的溢出效应所带来的影响,这两个因素对于高校众多、高新技术产业相对密集的东部地区更为重要,最终导致整体分析时政府科研投入对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的影响不明显。
5 结论与建议
本文从制度视角分析了政府通过对研发投入、人力资本、外商投资、产权制度四个方面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并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结论:人力资本、外商投资、产权制度均是影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的重要因素;外商投资能够显著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增长,非市场化的产权制度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长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由此可见,国家仍然要继续发挥政府职能作用,通过改进相关制度,引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第一,积极引进高质量的外资企业,合理的引导外资流向。通过外资加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这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发挥后发优势的重要途径。所以,吸引创新能力强、发展稳定的外资企业在我国投资,不仅能够通过外资的技术外溢、知识外溢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还能够加强竞争,激励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有利于产业的长远发展。因此,政府可通过进一步改进吸引外资的政策,引导外资流向国内亟需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如吸引外资水平较低的医药制造业),从而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于企业来讲,也要重视技术的吸收和转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第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给予高新技术产业税收减免政策。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公平的环境。继续鼓励吸引高端人才;加大科研投入,减少高新技术产业的所得税、增值税以及进出口关税的压力,制定相关政策;采取贴息、担保等方式鼓励商业银行想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贷款,并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给予一定的优惠。
参考文献
[1]蔡莉,徐双烨.高技术产业由初始规模向临界规模转化机制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9,(6):19-21.
[2]何忠伟,符少辉.论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制度创新[J].中国科技论坛,2004,(1):46-50.
[3]孙颖,赵静敏.R&D、知识溢出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地区差异——基于江苏省13地市的面板数据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1,(6):59-62.
1988年以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较大的问题是企业的主体地位不明确,从国外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实践看,企业必须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主体,成为科技投入、科技成果、产业化生产的主体。我国在产权制度的改革过程中,随着国有企业的改组,政府不再行使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直接管理职能,而是在政策方面引导企业的发展。1996年国家颁布的《集体科技企业产权界定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中指出:民营科技企业产权关系要遵循“谁投资、谁所有”和“鼓励改革、支持创业”的原则。该原则为科技企业的改革提供了指导方向,有利于产权改革的顺利进行。另外,产权的确定需要国家制定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来保护,市场化的产权制度有利于保护知识产权,从而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发展。
4 实证分析
4.1 模型构建与指标说明
本文根据Cobb-Douglas函数将高新技术产业的生产函数设定为:
其中,Y表示高新技术产业当年总产值,A表示技术因素,L为R&D人员全时当量,K为高新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对(1)式变形得到:
由于技术因素A受到研发投入和技术外溢的影响,另外加上产权制度的影响,对式(2)进行修正得到:
式(3)中,R表示R&D内部支出中政府资金部分,FDI用三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表示,OWN为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总产值占私营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用来衡量产权制度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c为常数,ε为随机误差项。
4.2 回归分析
本文根据上述指标选取2000-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所需数据均来自于《高技术统计年鉴》,运用Eviews6.0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结果如下:
回归结果Ⅰ:
回归结果Ⅱ:
从回归结果Ⅰ可以看出,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力资本、外商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增长都呈正向影响作用;而产权制度系数为负,说明非市场化的产权制度(OWN)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增长具有消极作用。虽然从2000年到2011年我国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总产值占私营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一直在下降,2011年所占比重为088,但从整体上看,国有工业产业比值过高制约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长。由于变量LNL和LNOWN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将两者剔除后,模型得到修正,从回归结果Ⅱ看出,各变量均通过显著性检验,模型的模拟效果更好。在回归结果Ⅱ中,高新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外商投资的系数分别为0.4879、0.4767,且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见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政府研发系数为-0.0703,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增长有负面作用,与孙颖(2011)中的研究结果相似,出现这一结果可能是本文忽略了高新技术产业自身研发经费以及当地高校研发投入的溢出效应所带来的影响,这两个因素对于高校众多、高新技术产业相对密集的东部地区更为重要,最终导致整体分析时政府科研投入对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的影响不明显。
5 结论与建议
本文从制度视角分析了政府通过对研发投入、人力资本、外商投资、产权制度四个方面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并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结论:人力资本、外商投资、产权制度均是影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的重要因素;外商投资能够显著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增长,非市场化的产权制度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长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由此可见,国家仍然要继续发挥政府职能作用,通过改进相关制度,引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第一,积极引进高质量的外资企业,合理的引导外资流向。通过外资加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这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发挥后发优势的重要途径。所以,吸引创新能力强、发展稳定的外资企业在我国投资,不仅能够通过外资的技术外溢、知识外溢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还能够加强竞争,激励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有利于产业的长远发展。因此,政府可通过进一步改进吸引外资的政策,引导外资流向国内亟需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如吸引外资水平较低的医药制造业),从而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于企业来讲,也要重视技术的吸收和转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第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给予高新技术产业税收减免政策。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公平的环境。继续鼓励吸引高端人才;加大科研投入,减少高新技术产业的所得税、增值税以及进出口关税的压力,制定相关政策;采取贴息、担保等方式鼓励商业银行想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贷款,并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给予一定的优惠。
参考文献
[1]蔡莉,徐双烨.高技术产业由初始规模向临界规模转化机制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9,(6):19-21.
[2]何忠伟,符少辉.论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制度创新[J].中国科技论坛,2004,(1):46-50.
[3]孙颖,赵静敏.R&D、知识溢出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地区差异——基于江苏省13地市的面板数据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1,(6):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