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石红
《信息技术基础》是中职的基础性公共必修课程,一般都要求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能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或计算机操作员考试。但是,当前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模式主要是 “讲解—演示—上机练习”,以教师的讲解、演示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知识点,机械地模拟教师的操作。由于当前中职学生整体素质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强,自主学习能力较弱,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造成了学生课堂兴趣下降、能力形成较慢、对知识点消化和吸收较差,不仅导致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或计算机操作员考试的通过率偏低,同时也陷入了学完后不会 “应用”的尴尬境地。这种低效的教学,更会使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厌学的心理,形成恶性循环。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就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现在,互联网上各种主题学习网站、博客、论坛都比较多,教师在《信息技术基础》的教学中,对这些教学资源加以适当的选择,合理地利用,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能产生良好的作用。
主题学习网站是指在网络环境下,围绕某门课程或与多门课程密切相关的一个或多个学习专题而展开深入研究的资源型、学习型网站。主题学习网站通过创设一系列的接近真实的情景、问题和专题,让学生通过协作、交流互动等方式对某一主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和学习,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在线评价反馈。这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针对现在学生喜欢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特点,将博客、论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应用引入课堂教学,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以博客、论坛等为媒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之间进行讨论和研究,这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更深入,而且能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到学习之中,从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强和学习效果的提升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将主题学习网站、博客、论坛引进 《信息技术基础》课堂教学之中,应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具体地,就是要根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如主题学习网站的设计,就应注重专题的提取,加强知识的有机融合;重视内容的整合与拓展,体现知识的意义建构;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境。
当前中职学生相对而言整体素质较差,而传统的 “讲解—演示—上机练习”教学模式又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导致学生学习上陷入恶性循环。在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进行教学,是针对这一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由教师根据教学主题设计并提出“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给出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操作和结果,然后引导学生边练边学,在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的同时掌握知识点的一种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特点在于:它是以完成一个个具体项目为线索,把教学目标蕴含在一个个任务之中,让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经过独立思考及教师的指导后,自己解决问题,完成自我学习,掌握知识点。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锻炼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展教学,应注重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1.任务设计。精心设计任务,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是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关键。教师应精心设计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联的学习场景,把学习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任务主题中,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 “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课堂直观性和形象化。在 “任务”设计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接受能力等因素,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把每一个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小任务,同时也要激发学生想象、判断、分析等思维过程,进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更好地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此外,设计任务也要考虑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学生喜闻乐见而且有一定实用性的任务。
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Word这一教学内容的任务设计,可通过一份个人简历、一张班级宣传小报的制作,让学生掌握页面设置、文字设置、段落设置、表格制作、图文混排等知识点;对于Excel这一教学内容的任务设计,可通过一份有总分、有平均分、有名次排序、有统计90分以上高分和不及格情况的班级期末成绩表的制作,让学生掌握求和、计算平均值、条件等函数,以及数据筛选与排序、条件格式等知识点;对于PPT这一教学内容,设计一个 “上海八景”旅游景点介绍的课件,可让学生掌握PPT自定义动画、幻灯片切换等知识点。
2.任务完成。教师设计好任务,引导学生对任务进行讨论分析、并制定出完成任务的具体步骤后,学生就要通过多种途径、方法和手段去完成任务,这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当然,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讲解重点、难点、知识点。适当演示主要操作步骤,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协作交流。对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要单独辅导或者组成学习小组相互帮助。最终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的 “任务”,达到完成整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熟练掌握各种基础信息技术。
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的角色是学习情景的创设者、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提高中职 《信息技术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措施。
结合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就是要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系统考核,形成有效的学习成绩评价模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要求教学注重学习的过程评价,因此,对平时的学习情况加强考核十分重要。基于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学习成绩评价模式,必然是注重过程性评价的模式。以笔者所在的学校倡导的评价模式为例,平时成绩占60%,期末考试成绩占40%。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教学中,注重平时考核并增加其在总成绩的权重,能令学生对完成任务更加重视,平时学习更加投入,从而真正起到以评促学的作用。如果只是简单地要求学生做做随堂练习,而不是严格地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考核,就无法达到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教学目的。
具体地,学习成绩评价模式的构建,应综合考虑学生平时完成各项教学任务情况、学习态度、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以及取得进步的程度等多方面的因素,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而建立有效的学习成绩评价模式,则是提高中职 《信息技术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力保障。
①毛颖.任务驱动式的项目教学法在中专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J〕 .民营科技, 2012 (12) .
②傅学慎.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J〕.素质教育论坛,2012(8).
③丁兰花.浅谈 “任务驱动法”在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