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职德育课程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初探

2014-08-15 00:44:16孙泽华
教育导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金钱观职业生涯专业技能

孙泽华

一、前言

职业生涯教育是当前中职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职几门德育课程中, 《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最重要的载体,往往被视为职业生涯教育的全部。这种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完全等同于职业生涯教育的做法,是非常片面的。 《职业生涯规划》侧重的是教育学生如何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偏重于技术性,它仅仅是职业生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实际上,像 《经济政治与社会》、 《职业道德与法律》和 《哲学与人生》等几门德育课程,都可以作为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平台。这些课程蕴含经济、政治、法律、社会、道德、哲学等,涉及思想观念、文化素养、职业修养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说,这些知识对学生的影响将贯穿于其职业生涯发展的全过程。因此,在这几门课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适当地融入职业生涯教育,将会使得整个中职德育课的教学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社会,尤其是贴近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本文拟选取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中的部分内容为例进行阐述。

二、加强职业生涯教育的方法选择

对于在中职德育课程中加强职业生涯教育的方法选择,笔者目前所能了解到的是,将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道德与法律》、 《经济政治与社会》、 《哲学与人生》等课程的内容打散,分拆为不同的部分,然后进行重新排列和组合,整合成不同专题或模块,分四个学期来开展教学工作。

这种操作方法目标明确、内容集中,这是其优点;但是,这样处理却割裂了各门课程自身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甚至在分拆、整合的过程中,部分重要的教学内容被丢弃。基于这种考虑,笔者尝试在保持各门课程自身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有选择地在不同的章节中,根据实际需要穿插、渗透与该章节相关的职业生涯知识。

三、以实践活动的形式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在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笔者主要是采用实践活动、合作探究的形式来开展。因为通过这种形式能够让学生主动去关注生活、社会、专业以及职业等方面的真实情况,使学生积极去参与、体验、感悟和践行。在选取内容和设计活动时,按照是否必要、是否合适、宁缺勿滥的原则进行取舍和设计。考虑到篇幅有限,下面仅以 “金钱观教育”、 “专业技能素质教育”和 “全球化思维教育”为例展开探讨。

(一)金钱观教育

1.选取原因

在 “货币的基本职能”这部分内容中,渗透金钱观教育。因为货币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商业、生产、生活等各类活动都离不开货币这个工具。货币这个工具既能使人们拥有财富,为社会的发展带来方便,但它也能使人们丧心病狂,走向罪恶的深渊。对于金钱的看法正确与否,会影响一个人职业生涯的成败。因此,金钱观教育是中职生职业生涯教育中最基本、最关键的内容。

2.基本内容

在学生了解货币基本职能和本质的基础上,开展金钱观合作探究活动。主要环节包括:

(1)课前:安排学生搜集有关金钱观的案例资料,尤其是名人对金钱的有关看法的案例资料。

(2)课中:①让学生代表上台展示所搜集的有关金钱观资料,并检查、比照个人日常的消费行为和金钱观念,谈谈自己对金钱的实际感受和看法。然后,由各小组进入自由讨论阶段,让各组学生发表个人对金钱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形成几种有代表性的金钱观念,由各组组长进行通报。②教师对几种有代表性的金钱观念进行评价、引导,强调指出通过造假、坑蒙、贪污受贿等不法手段和途径获取金钱,会害人害己,最终会造成个人的职业生涯沾满污点、彻底失败。同时,引导学生重新审视自己在一年级时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检查在自己的规划中,是否存在或隐含不法的获取金钱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彻底的修正。

3.效果

通过渗透金钱观的教育,使学生达成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共识,明白金钱应该通过正当的渠道获得,不法之财终究是祸患。在回头检视自己在一年级时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时,部分学生发现了一些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及时进行修正,为未来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扫清隐患。

(二)专业技能素质教育

1.选取原因

在 “成为高素质劳动者”这部分内容中,渗透专业技能素质教育。教材中的这部分内容,对于如何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实际上只是非常粗略地提到几个努力方向而已,没有对诸如需要什么样的专业技术素质等问题做具体的展开、探讨。对于作为技能型人才的中职生来说,专业技能素质的高低将会影响到未来的个人就业问题和职业发展,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中国产品的质量和信誉。德育课虽然无法像专业技术课程那样对中职生的专业技能素质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是,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来施加影响。

2.基本内容

在学生了解 “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几个努力方向的基础上,开展专业技能素质合作探究活动,集中探讨如何培养和提高专业技能素质的问题,并结合专业技能素质的培养来确定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路径。主要环节包括:

(1)课前:安排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调查自己专业对口企业或行业的发展动态、自己所学专业的新技术和新要求、企业对人才的专业技能素质要求以及当前社会就业的新动态。

(2)课中:①分小组对通过社会调查获得的资料进行讨论、分析,在讨论和分析中,找出个人的专业技能素质与社会、行业、企业的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和欠缺,明确个人今后的学习重点和努力方向;然后,由各组派代表发言,接着,对各组代表的发言展开自由讨论,提出意见或建议。②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总结,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怎样培养和提高个人的专业技能素质,以适应社会变化和行业、企业发展的需求。同时,引导学生根据调查、讨论和分析的结果,对在一年级时制定的规划进行调整,以个人的具体情况和特点为依据,重新确定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努力方向和目标,重新调整和划分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和阶段性目标,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加合理可行。

3.效果

通过渗透专业技能素质教育,让学生以社会调查的方式,直接去了解和感知行业发展动态、企业人才需求状况、专业技术发展动态以及社会就业新动态,使学生能够更加客观地面对社会现实问题,检视个人自身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专业技术素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检查和调整自己在一年级时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原先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变得更加切实可行,并且愿意积极采取行动去践行。

(三)全球化思维教育

1.选取原因

在 “走出去”和 “面对全球化,增强开放意识”这两部分内容中,渗透全球化思维教育。在中国 “入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想要生存和发展,产品想要进入国际市场,就不可避免地要去面对和参与国际竞争,要走国际化、跨国经营之路。这就要求企业的经营者、决策层以及企业员工,必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全球化思维。因此,从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的角度考量,培养中职生的全球化思维是很有必要的。

2.基本内容

在学生了解 “走出去”和 “面对全球化,增强开放意识”这两部分内容的基础上,开展全球化思维合作探究活动,探讨如何建立具有国际化战略的跨国公司以及怎样面对全球性经济危机的问题。主要环节包括:

(1)课前:要求学生通过网络、社会调查等方式,搜集海尔、中石油、康佳、联想、TCL以及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等知名企业的全球化发展战略和经验的有关资料,以及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和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影响等有关资料,为课堂讨论或辩论做准备。

(2)课中:①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课前搜集的海尔、中石油、康佳、联想、TCL以及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等知名企业的全球化发展战略和经验的有关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公司经营者的身份创办一家生产和销售运动鞋的跨国公司。从国外投资建厂的国家或地区的选择、产品的生产、产品的国际营销市场的开拓、国外研发机构的设立等方面,为这家跨国公司制订符合公司特点的全球化发展战略。然后,由各组派代表展示自己公司的全球化发展战略。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各组的跨国公司全球化发展战略,并引导学生修改、完善。②教师引导学生对由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性经济危机而产生的 “要不要经济全球化”的问题进行辩论,使学生对 “经济全球化是双刃剑”达成共识,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面对经济全球化,如果你的跨国公司也面临诸如2007年次贷危机的问题,你该怎么办?让各组学生为自己的公司制订应对措施,并派代表进行展示、陈述,然后,由老师引导各组进行修改、补充。

3.效果

通过渗透全球化思维教育,采用社会调查的方式,将课堂延伸到社会,使学生走进社会,体验社会,从而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现实经济生活的能力。通过让学生参考知名跨国公司成功的全球化发展战略和经验,并以公司经营者的身份为自己的公司制订全球化发展战略,以及在公司遭遇全球化经济危机时制订应对措施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全球化问题,培养全球化思维,树立全球化观念,强化全球化意识,增强风险意识,培养抵御风险的基本素质,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四、作用和意义

(一)获取社会经验,增强职业素质

通过在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中有选择地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感受现实的社会经济问题,获得基本的社会实践经验,培养正确的职业观念,增强个人职业素质,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好基础。

(二)提供一种加强职业生涯教育的参考做法

在探索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过程中,根据教材不同章节的内容和特点,结合中职生的实际情况和他们在一年级时已经完成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以及行业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采用实践活动、合作探究的形式,目标明确、有选择地嵌入相关的教学内容,为 “怎样在中职德育课程中加强职业生涯教育”提供一种参考做法。

五、问题与建议

在本文的前言中,笔者提及的将中职几门德育课程进行分拆、再重新整合的做法,虽然有其可取之处,但是,这种做法却存在伤筋动骨、破坏教学内容完整性、系统性的弊病,因而不是理想的做法。同样地,笔者采用的这种穿插渗透的做法,也有其可取之处,但也不是理想的做法,存在着零敲碎打、缺乏系统性、完整性的弊病。

因此,采用整合或渗透的方法来加强在中职德育课程中的职业生涯教育,就像跛脚的鸭子,让人感觉很别扭,甚至有时就像拉郎配一样,显得非常勉强、牵强,都不是最好的选择。笔者认为,最理想的做法是对现行的几门德育教材推倒重建,按照 “三贴近”原则,突出职业生涯教育特色,划分成不同的教学模块,做到每个教学模块所包含的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既互相独立,合起来又构成一个系统完整的教学体系。

①沈越,张可君.经济政治与社会 (第二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②朱丽玲.在德育课教学中加强职业生涯教育的初探 〔J〕.剑南文学,2013(07).

③石成诚.职业院校职业生涯教育的问题与策略结构 〔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02).

④凌美娥.如何在德育课中渗透就业与创业教育内容 〔J〕.职业, 2011 (12) .

猜你喜欢
金钱观职业生涯专业技能
和年轻人谈谈“钱”
时代邮刊(2022年22期)2022-12-17 06:27:36
赌博是如何毁掉人生的
检察风云(2022年2期)2022-03-30 11:42:27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6:22
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及实施
一名小学生的金钱观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新闻传播(2018年10期)2018-08-16 02:10:04
论莎士比亚的商业观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幼儿师范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初步探索
模具专业技能水平综合测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