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玉荣,梅传忠,武文娟,耿 建,周继红,夏 俊 (蚌埠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蚌埠 233030)
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空前发展,引起了教育的深刻变革。正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所言:“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现代教育技术拓展了教育时空,改变了传统班级授课的单一教育模式,改变了教师、学生的角色地位和相互关系,使师生的思维、行为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些必将引起教育观念、教学内容和环境、教学方法和评价的重大变革。网络环境下教师必须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与业务水平,全面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与手段,尽快完成自身角色的转换,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网络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根本需求。因此,对信息技术条件下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进行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教师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者,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者。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养才能取得较高的教学质量。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必须在确保基础理论“实用、够用”的前提下,破除单一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有利条件,采用多元化教与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型思维能力,才能适应新形势下教学模式和教育理论,这也就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
教育部于2012年正式公布了中国教师的专业标准,进一步规范和确立了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素养,这有利于促进中国教师队伍的规范和整体能力的提升。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素养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拥有混合多种形态和不同的教育方法,促进和加强学生学习的素养和能力。有效的技术应用对于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已彰显其优越性。而信息化素养的核心是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利用信息资源,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综合能力。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则是将信息技术与教师的教学活动相融合,是信息化社会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能力。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课堂已不再是单纯地以教师或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而是一种“混合式”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以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为主线,教师则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监控者,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围绕教学目标,充分考虑学习者的个性特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构建有效的学习环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拥有判断何处使用技术、使用何种技术以及如何使用技术的能力。提高教师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这也是在信息技术时代下促进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整合的必备素养和要求,是进行有效课堂设计的基本素质,是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学习者的基本保证。
在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中,教学设计是最主要的因素。教学设计从其学科形成的历史来看,是在综合多种理论的基础上随着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教学设计要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资源的选取、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情境、师生互动和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教学评价与反馈等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这种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能通过合理使用现代教学媒体,最终实现从“教”为设计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而这种教学设计及开展本身就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敢于突破陈旧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要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构建能够胜任角色的教学领导能力[1]。不断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提高对教学活动的自我察觉能力,发现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案,不断创新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2]。
4.1 教师要主动转变观念,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在信息化社会化环境下,知识具有流动性、融合性,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启发者、合作者,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实现教学上的三个重心转移:从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从以知识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能力为重心;从以智力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非智力为重心[3]。这种教学模式的改变,需要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在整合的过程中,首先应积极建设信息化课程资源,这也是实施整合的先决条件。我院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为省级精品课程,已完成多媒体课件、多媒体素材等课程资源,试题库也正在筹备之中,这些资源的建设为整合提供了前提。根据临床生化检验这门课程的特点,我院进行了双语教学及临床综合性实验的开设,不断探索构建与信息技术环境下适合的教学模式。在探索和实施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具有较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需要努力实现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最佳结合,探索适合学生思维的学习方法[4]。这对带教教师是一种挑战,也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有力途径。
4.2 积极参与教师技术能力培训 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必须依靠自身的学习、实践以及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活动来实现。世界各发达国家为了发展信息化教育事业,都非常重视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投入大量经费。通过培训可大大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提高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以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培训、研究、应用一体化的培训方式可将教师培训、科研和日常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从实际教学问题入手,以共同建设为切入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建立实践共同体,这对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具有积极作用[5]。
总之,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教师的信息化专业素养的提高对转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专业素养,才能适应当前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1] 王忠政,张国荣.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领导力开发[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1):134 -137,165.
[2] 王德炎.信息化社会背景下高校教师角色转型[J].教育评论,2010,(1):68 -70.
[3] 陈大伟,孟晓莉.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培养策略[J].现代教育论丛,2008,(9):44 -48.
[4] 王沁萍,陈向伟,李军纪.我国高等教育中PBL教学模式应用的研究现状[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2):1071 -1074.
[5] 男国农.怎样理解信息技术及教师素养的形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1):3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