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项目式课程的实践研究初探

2014-08-15 00:46李霓虹
教育信息技术 2014年6期
关键词:学科探究课程

李霓虹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农林下路小学,广东广州 510080)

一、概述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纵深发展阶段,许多教育教学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新课程倡导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但以当前40分钟一节课为单位的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设计的现状显然难以把这些能力发展目标得以达成。[1]课堂教学要适应新课程的发展,教师唯有更新观念,改革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积极参与课程的开发,适应时代的发展。

1.教育信息化

随着技术飞速发展,技术与学科课程深度融合已经十分广泛,如何抓住机遇,利用技术对促进教学改革、实现学习方式的现代化对课程改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刚要》也提到必须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在这种应用技术进行学习的大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将对我们的课堂改革起到积极的作用。

2.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

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发展更加依赖新知识、新技术的情况下,基础教育课程结构和内容的改革依然是当前和未来世界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头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各类人才,教会学生探索知识、判断知识的价值的媒介就是课程。21世纪,世纪各国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许多国家把对人才培养作为重要的国策,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仅仅只需要具备知识与技能,还应具备创新素养、合作沟通的素养、文化意识、技术素养等21世纪技能。如何在上述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培养信息时代所需的人才,各国都在纷纷进行探索。2010年起,我们启动了课程的项目式改造或项目式课程的改革探索。2010年8月,由广东省电教馆牵头,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引进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项目“基于远程协作的项目学习研究”在广州市越秀区农林下路小学、肇庆、中山三所学校铺开。我们选题《传统与传承---让粤剧唱响校园》,在语文、音乐、美术、信息技术跨学科开展,这是我校师生首次接触了解了基于项目的学习(PBL)这种教学方法。当年的研究成果在2011年10月在泰国曼谷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第一届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大赛获得最佳项目的第二名。从2011年8月开始我们把PBL尝试应用在数学、英语两门核心课程上,数学科选题《传统与传承—弘扬岭南建筑文化》,英语科选题《魅力广州》并展开研究,我们强调项目学习的方法与核心课程的整合,学生必须把所学的课程知识运用到探究学习的过程当中,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作品创作。研究成果于2012年11月在韩国汉城举行的第二届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大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并于2012年12月在泰国曼谷举行的亚太地区《教师专业成长与可持续发展远程协作工作坊》上作汇报,得到了亚太地区的专家和各国与会教师的高度评价。从2012年8月开始,PBL在我校各个学科全面铺开。老师们通过认真学习领会新的课程标准后,打破传统的依托教材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格局,对所教学科教材进行重整和设计,以问题带动的项目式学习方式引领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我们在广东省电教馆、陕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的专家们的指导和帮助下,全校组成了十一个项目组,通过确定选题,根据学习的需要重构教材,撰写项目方案,组织学生开展扩展阅读(听读)、问卷调查、表格设计、绘制思维导图、语言实践、作品创作等多样化的探究学习活动。

二、项目式课程的涵义

1.基于项目的学习(PBL)

基于项目的学习是以学科的概念和原理为中心,以制作作品并将作品推销给客户为目的,在真实世界中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活动,并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着的问题的一种新型的探究学习模式[2]。PBL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动手实践,注重学生的信息素养、全球化视野、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有效沟通、数据分析等21世纪技能的培养。在国际上多通用在科学、艺术、综合实践等课程上。

2.国家课程

所谓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统一课程,它体现国家意志,是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3]

3.项目式课程

(1)定义

项目式课程是一套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在复杂、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引导学生运用课程知识自主地进行问题分析与探究,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解决问题或制作作品来完成自己知识意义建构的教学模式。我们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现有的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的国家课程中运用项目学习的方法,在原来单元知识进度的基础上以项目为依托对教材知识进行重整和再设计,以问题驱动方式引领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最终完成学科知识的建构。

(2)项目式课程的特点

①问题情境为导向

在前期的项目设计过程中,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需要什么工具都必须建立在一个问题情境中,真正的探究活动都源于问题,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利于学生围绕着一个问题开展学习。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能促使学生在情境中分析情况,综合运用所学的学科知识解决问题,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②突出学科特色

不同于综合实践活动课,项目式课程的设计与实施都特别强调依托学科课程来进行设计,不能脱离和忽视学生的学科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科素养是项目式课程核心培养目标,项目学习以课程为导向兼顾了学生的课程知识结构和能力发展,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能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的学科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批判性的思维。

③项目式课程的类型:A.大项目: 在全校、全学科开展,时间跨度较大、学科和知识主题综合性更强的项目,涉及社会、自然、比较复杂真实的问题,需要跨学科知识进行。B.小项目: 在本学科内进行,时间跨度较小,以单元或若干学科知识主题整合为项目来源。

三、基于项目学习的课程重构

开展项目式课程的学习,我们需要对现行的教材进行改造,以便能够适应项目式的学习,课程改造主要是事课程内容的重组。在课程改造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搜集分析资料

项目式课程就是要解决新课程脱离实际生活的问题,因此在项目式课程改造前,要先搜集相关资料,仔细分析,选取具有实用性,能够完成新课程标准制定的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和实践应用能力的课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调查访谈

在搜集、分析资料后,还要经过进一步调查讨论项目的可行性和研究价值,可采用网络或实地调查的方式,也可访问老师同学,或询问相关专家等,获得指导性意见,以确定是否继续深入开展项目。

3.作品创作

与传统教学的作业不同,项目式课程的作品可以是学术论文或调研报告,可以用课件进行汇报和答辩,也可以写研究性报告,也可以是画报、小册子、电影作品等。

4.整合多种资源

在课程改造的过程中,会利用多种类多渠道的资源,如何把这些资源有效整合,并充分利用起来,更好地为探究活动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5.课程目标调整

无论是跨学科的“大项目”,还是学科内重组的“小项目”,都要对课程目标进行调整。“小项目”要考虑到课时及单元间的知识重组,形成知识体系,比较好掌握。“大项目”要考虑学科间的知识融合,也要综合考虑整合后各学科课程目标的相应变化。

6.评价方式

评价主要考察学生的研究素养,以鼓励为主,例如体会、思考、感悟、总结及计划等,以自评和他评相结合。项目式课程更注重的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成就感带来的体验促进学习,并在精神上获得满足。

四、项目设计

项目式课程学习是围绕学习项目进行的,项目的设计都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根据教学任务及课程目标,对课本知识进行扩展和升华,结合生活实际确定有研究意义的项目,或从知识拓展中提炼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因此在整个项目式课程改造的过程中,项目设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设计的项目一定要有学习的价值,值得学习探究;要有开放性,发散学生思维,开展多方面的研究;还要有一定的探索性,使学生有兴趣和积极性去深入研究。活动内容难度要适当,既要有一定的挑战性,也要使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

项目设计按内容可分为多学科交融的“大项目”和学科内知识整合的“小项目”。

“大项目”具有如下特点:

1.聚焦于真实的问题

“大项目”往往涉及多学科知识,聚焦于生活中的真实问题。目前教材中的问题多数简化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生虽然学会了做教材里的题目,但是离实际应用知识还有一定距离,解决真实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时间长

“大项目”提出的问题相对复杂,学生解决起来会相对困难,学生不仅要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甚至要应用新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从未遇到的问题,耗费人力较多,花费时间会比较长。

3.多项课程标准

“大项目”是多学科交融的项目,涉及多门学科,自然也要符合所有涉及学科的课程标准,符合所涉学科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此外,课程标准还可以对我们的项目式课程起到重要的监督、指导和评价作用。

4.涉及内容多

“大项目”至少涉及两门以上学科,内容比较多。解决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也许会涉及课本内知识,甚至课外知识。

5.范围广

“大项目”涉及内容多,解决复杂的问题涉及的知识范围必然很广,可能是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这大大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小项目”具有如下特点:小项目大多只涉及一个主题,问题容易梳理,简单易操作,因此可以短期内完成,多以校内活动为主。

五、项目实施

1.以问题驱动

项目式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利用课本知识自主解决问题,合理的问题驱动可以引起学生的认知不平衡,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设计的驱动问题要紧扣学习目标,难度合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既有成就感又能提高实际应用的能力。

2.探究活动

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可以利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例如文献检索、网络搜索、阅读相关书籍、小组讨论、自主学习与小组讨论等。学生之间协作学习,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交流讨论,经过调查研究,提出假设,分析和查找资料,验证假设,取得初步成果。

3.主动建构学科知识

在项目式课程学习的过程中,项目设计的活动可能涉及学科内知识,也可能涉及学科间的知识交融,这就需要学生主动建构学科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更系统有效地利用知识解决问题,在“做”中学。

4.作品的制作与分享

项目式课程的学习中,学生作品要以一定的形式展示给评价者,可以是实物模型、电子文档、视频音频文件、演示文稿等。

学生的作品后完成不要急于分享,而是先接受老师和其他同学,甚至家长和专家的指导意见,头脑风暴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作品分享要体现学科素养、信息素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合作探究。

5.作品评价

与传统教学不同,项目式课程以项目为中心,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利用网络摄取相关知识,解决问题,自己不断评价反思。改造后的项目式课程的评价贯穿始终,既重视学习的过程,也重视学习的结果,要让学生乐于体验学习的活动,要求人人参与,分工合作,享受学习的过程,掌握最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激发兴趣,积极思考,发散思维,勇于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阶段性学习结束后,学生要和其他学生、教师、家长甚至专家和管理者分享自己的成果和活动体验,接受其评价,自评与他评结合,依据各小组的评价结果不难判断结果。

六、特色亮点

1.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

硬技术软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学生运用学校的专题网站上的平台、并能熟练运用各种信息资源进行学习。同时也把思维导图、学习支架等工具充分利用进行学习。

2.对国家课程进行了改造

运用项目学习的方法对现有的国家课程进行改造,我们打破目前教师单一使用教材的传统做法,根据项目设计的需要整合多种资源,重组教学内容后,围绕要解决的问题组织学生开展拓展阅读、收集资料、问卷调查、表格设计、绘制思维导图、语言实践、作品创作等多样化的探究学习活动。

3.创新应用了基于项目的学习(PBL)

基于项目的学习在国外的教育非常盛行,但大多应用于综合性学习的学科,国内在引入的时候多用于科学、综合实践、艺术类的课程。在语文、数学、英语的核心课程中应用的案例极为少数,能够运用该方法对教材进行重构的案例更加是凤毛麟角。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http://baike.baidu.com/link?url=BV5G-upF-m3kA8acjqvYP29jm9f4eKsTTY8e2iNI4Q6X oi-AiUpcYbP3YxAliLLw5V_SrNZFEgNm4YtHOXoiCK

[2]刘景福,钟志贤. 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研究外国教育研究. 外国教育研究, 2002, 29(11):19-22.

[3]许洁英,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含义、目的及地位. 教育研究, 2005, 8.

[4]Knoll,Michael.The Project Method: Its Vocational E.ducation Origin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Journal of Industrial Teacher Education,1997(34):59-80.

[5]吴莉霞.活动理论框架下的基于项目学习(PBL) 的研究与设计[ 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6]Moylan,W.Learning by Project Developing Essential 21st Century Skills Using Student Team Projec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arning,2008 (15):287—292.

[7]贺巍,盛群力.迈向新平衡学习一美国21世纪学习框架解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l,29 (6):79—87.

猜你喜欢
学科探究课程
【学科新书导览】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