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于传统文化中的义门陈人文精神*

2014-08-15 00:43陈世林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子弟陈氏人文精神

陈世林

(九江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江西九江 332000)

孕育于传统文化中的义门陈人文精神*

陈世林

(九江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江西九江 332000)

历史上的“义门陈”是指晚唐五代至北宋中期生活在江州的陈姓家族,因其三百年聚族而居,家崇孝悌,门尚敦睦,受到四个王朝至少六位帝王的旌表。今天,“义门陈”已经成为了一个文化符号。义门陈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下成长起来的,其中所形成的人文精神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投射。义门陈所承载的主要的人文精神,一是爱,对于国家、民族的爱,包括亲情、友爱;二是包容与大度;三是奉献精神,在义门陈,家庭利益永远高于个人利益,国家与民族的利益又永远高于家庭和个人的利益;四是诚实守信;五是勤奋学习,报效国家;六是淡泊宁静的人生态度。今天,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弘扬义门陈人文精神,对于激发正能量、促进社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义门陈 人文精神 仁爱 包容 奉献 诚信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滋润、涵养了无与伦比的中国古代文明,直到今天,它依然光彩熠熠,散发着迷人的光辉,令世界为之折服。在创造光辉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的过程中,中华各民族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作为汉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义门陈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下成长起来的,审视义门陈文化,从中可以清晰地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它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传统文化大厦的建造添砖加瓦,使其坚固厚实,更加璀璨夺目。

一、在中国传统文化滋养下形成的义门陈

历史上的义门陈一般用来专指晚唐五代直至北宋中期生活在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的陈姓家族,由于十数代聚族而居,家崇孝悌,门尚敦睦,晚唐僖宗首次御封“义门陈氏”[1]。此后,义门陈氏至少还受到过三个王朝五位帝王的旌表,“义门陈”因此而得名,义门陈的人文精神逐渐形成,不断发扬光大。义门陈人文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不仅仅得益于陈姓家族内部,可以说,历代帝王的旌表和异性名宦题赠表扬也是一大原因[2]。即使在南宋之后屡遭兵燹,义门陈遗址焚毁殆尽,封建帝王和社会名流仍未停止对义门陈文化的探究、褒奖和颂扬。

纵观义门陈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义门陈氏无不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义门陈人文精神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直接滋养下形成起来的。

首先,义门陈氏的各个当家人,从始祖伯宣公,到因官置庄、治籍德安太平乡常乐里的陈旺,再到制定家法的陈崇,以至不愿“见利忘义而为罔上之事”的陈旭等,每一个当家人几乎都受到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良好教育。正是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他们过着耕读生活,参加科考,有的还享受到朝廷俸禄[3]。这些当家人的人生修养不可能不影响到他们的治家理念。

其次,翻阅义门陈家法、家训、家规等义门陈家族文献,它们分明就是儒家文化直接影响的产物,无不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无不彰显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纲常。

第三,义门陈氏非常看重子弟的教育问题。据南唐徐锴《陈氏书堂记》所载,889年,陈衮“以为族既庶矣,居既睦矣,当礼乐以固之,诗书以文之”,于是创建东佳书堂(后称东佳书院),“子弟之秀者,弱冠以上皆就学焉”[4]。从今天看来,东佳书堂应是我国创建最早的属于教育性质的书院之一。另据《义门陈氏家法》,义门陈还在宅西立学院一所,教授蒙童。从这些文字可以看出,义门陈氏非常注重其子弟的教育问题,而教育的内容主要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从义门陈氏的族谱和其他有关文献来看,义门陈大家庭有众多子弟参加了历代科举考试,进士及第者代不乏人[5]。因此,进行儒家文化的教育当是东佳书院以至其他义门陈子弟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6]。

第四,义门陈氏不仅受到历朝帝王旌表,还屡屡得到朝廷“蠲免沿征徭役”等恩惠。最早给予义门陈蠲免徭役见诸史书记载的是南唐先主李昪[7]。当990年义门陈“人众乏食”,处于生活困窘时,宋太宗降旨,准予下访官员所奏,“每岁贷粟三千石”。《宋史》《玉海》《十国春秋》《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史志文献也都记载了赐书、赠物、题字、免杂科等皇朝给予义门陈的历朝恩典史实。义门陈正是在最高统治者的直接关怀下发展壮大起来的。皇恩浩荡,义门陈氏应该没有背离当时主流文化的理由,陈旭不做“见利忘义而为罔上之事”便是明证。中国自汉代开始,特别是唐宋以后,意识形态里的指导思想主要是儒家思想,因此,义门陈氏自始至终都是在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滋养下成长起来的。义门陈人文精神正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中形成的。

二、义门陈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义门陈根植于中国古代社会,它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其人文精神孕育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从义门陈,可以清晰窥见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义门陈人文精神概括起来,至少有六个方面。

(一)大爱无疆

仁爱是义门陈氏得以立家之本。义门庄人口繁衍到三千九百余人,聚居约三百年,如果没有彼此之间的相亲相爱,代代相续,就不可能有声震寰宇的“义门陈”之说。当然,义门陈氏的“爱”首先始自父母兄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正是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义门陈氏产生了“三孝”的故事,有了“孝通鬼神”等美谈。由爱父母兄弟延伸到爱大家,爱家族。在义门陈氏家谱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三孝”之母王氏奉宋太宗旨意入朝,在后宫,针对皇后询问义门陈历世不分家的原因,王氏答曰:“堂前架上无衣主,三岁孩儿不识母。丈夫不听妻偏言,耕男不道田中苦。”[8]这分明就是儒家所倡导的“大道之行”的“大同”社会,也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家族。

义门陈何以聚居至数千人口,历时数百年之久,应该说,更多的还是这个“义”字在支撑着。小家的和谐相聚靠“孝悌”就可维持,这是小“爱”。当家庭规模越来越大,更多的人不在严格意义上的“孝”、“悌”范围之内时,“孝”、“悌”的作用就恐怕有限了,或者说完全局限在“孝”、“悌”上或许只能起反作用了。所以,当义门陈人口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义门陈一族的和谐相处更多的应该是靠“义”聚,依靠大“爱”来把整个家族团结在一起。也许这就能够解释清楚历朝统治者在旌表义门陈氏时,以“义”来名状,以此来表率社会,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义门陈氏的仁爱之心并不仅仅局限于家族内部,一旦社会和民族需要,他们也会毫不吝啬。义门陈《家范·睦邻族》要求义门子弟与邻里“疾病相扶,死丧与赴,患难忧急”,义门陈《家训》也要求“和乡党以息争讼”,它们强调的都是要与异姓邻里和睦相处,患难相依。这在史料所载的义门陈办学等方面都有所体现[9]。

总之,在义门陈,是大爱让义门陈氏枝繁叶茂,名垂青史。

(二)包容与大度

兄弟姐妹聚居生活,朝夕相处,摩擦误解在所难免,何况义门庄上大多数人之间还是远房兄弟,义门陈氏所以能够三百年和睦相处,靠的就是彼此之间的包容与大度。他们心地善良,胸襟坦荡。正是这种包容与大度缓解并最终化解了许许多多的矛盾纠葛和恩怨情仇。可以想象,如果义门陈氏有一批小肚鸡肠、心胸狭窄的人,情况又会怎样?所以,义门陈氏绝大多数人的心胸应该说都是非常宽广的。

值得一提的是,义门陈还有一部作用重大的《家法》,以及《家训》《家范》等良好的家族规章,它们正确规范着义门陈子弟的操守行为,共同影响着义门陈大家庭的长久稳定与和谐。

(三)奉献精神

在义门陈,家族利益永远高于个人利益,一旦二者发生矛盾,小家只能让位于大家,个人只能让位于家族。或者至少可以这样说,在义门陈聚居时期,奉献精神主导着整个家庭的风气,否则,不可能一大家人三百年在风风雨雨中走过,相亲相爱,其乐融融。

“公心”如此,首先应该肯定的是义门陈一整套制度规定在起作用。义门陈的规章制度涉及到居家生活、生产劳动、处世为人等方方面面,其中对“公心”的强调尤甚。“公”则意味着舍小家,为大家,奉献与牺牲。在义门陈的管理中,每一方面都指派“公平刚毅”之人,如同今天的政府各个职能部门。义门陈氏也就是在这个“政府”管理之下的一个小社会。在义门陈,不论何人,优异者予以褒奖,违反制度规定的则给予相应惩处。由于家长与家族长者坚持不懈地努力和示范作用,并且代代相承,义门陈子弟逐渐养成了公则光荣、私则耻辱的观念意识,经过大家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于衍成风气,主导义门陈族人的行为。

有一则故事很能说明这个问题。据同治版《德安县志》等史载,北宋淳化四年(993年),义门陈家长陈兢受赐一只御鸽。陈兢并未独享皇恩,而是将其捣碎,和酒一壶,让合门三千余口共赏其味。之后,陈兢又得宋太宗赏梨一个,这次他没有分食给大家,而是独食之。这两件事意在说明一个问题,义门陈一族要同甘共苦,永不分离。事虽小,对义门陈子弟的教育影响却很深远。

对于义门陈来说,大家庭利益虽然高于小家和个人,但还有比家族利益更重要的,那就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据《德安县志》等史载,当义门陈发展到鼎盛时候,北宋朝廷担心义门陈氏朝野太盛,于是宋仁宗下旨义门陈分析,聚居了三百年的义门陈大家庭终于在公元1063年奉敕析烟[10]。人们常说故土难离,何况又是在家族兴旺、盛世太平之际,而且迁徙的目的地散处全国各地,远隔千山万水,可以想象他们当时的心情,虽然极不情愿,但为了更大的国家利益,所有远迁的义门陈子弟还是忍痛割爱,义无反顾地按照朝廷规定的迁徙地点逐一迁徙到位。这是义门陈长久以来奉献精神教育影响的结果。义门陈对于国家民族的奉献精神从陈士尹的事迹当中也可看出来。在异族入侵,民族遭遇危难之际,身受义门陈文化影响的抗金英雄、南宋建炎年间淮西军马副统帅陈士尹,挺身而出,投身沙场。陈士尹从军15载,与敌鏖战时总是身先士卒,奋不顾身,屡建功勋,最终战死疆场。

(四)诚实守信。

义门陈一族团结友爱,肝胆相照,互不相欺。正是由于彼此之间的以诚相待,才使得义门陈大家庭保持数百年的和美与生机。对内是这样,对外,义门陈同样如此。他们诚恳做人,实在办事,坚守信义,从未含糊。

据《宋史》等史籍记载,北宋淳化元年(990年),陈兢主政义门陈时,义门家族“常苦食不足”。为助义门陈渡过难关,朝廷每岁贷粟三千石。到999年陈旭出任家长时,情况略有好转,义门陈开始每岁贷粟减半,其意在“省啬而食可以及秋成”。由于年成不好,当时市场上粮价较贵,有人劝陈旭对朝廷贷粟“全受而粜之,可邀善价”。可陈旭的回答却是:“朝廷以旭家群从千口,轸其乏食,贷以公粟,岂可见利忘义,为罔上之事乎?”(《宋史》卷四百五十六)

陈旭不欺贷的榜样及其舆论褒扬,更加激励义门陈子弟诚实守信,坚守做人的底线,为当时的社会风气带来了积极影响。

(五)勤奋学习,报效国家。

义门陈注重子弟的教育问题在史志材料和一些学者的研究资料中已经清晰反映了。他们崇尚读书的目的则在于科考和仕进,进而效力国家[11]。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全族应举者403人。这一年,义门陈在中央和地方任职的子弟共有47人[12]。

义门陈子弟勤奋学习来自于良好的家风影响。虽不是殷实之家,义门陈却要举全族之力兴办教育。根据义门陈《家法》规定,儿童年至7岁就要统一接受启蒙教育。学有所成者除给予一定的奖励,还要送至东佳书院接受“高等教育”。众多学有所成者的身教影响、良好的家教氛围、不错的教育条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义门陈子弟发奋读书,立志有为。

(六)淡泊宁静的人生态度。

义门陈氏虽然立志进取,但在人生态度上却是淡泊宁静的。义门陈宗谱里载录了义门陈始祖陈伯宣的家训语录:“清修逸乐虚中之实,禄位权势实中之虚”。身处盛唐的著作郎陈伯宣其实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他的话曾被其后人刻于堂柱之上以示族人。志存高远,执著追求,但又淡泊名利,保持心灵的圣洁与完美,应该说,这是人生的高境界。

不可否认,如同中国古代宗法社会一样,义门陈文化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封建性糟粕,这是人们研究义门陈时需要加以注意和剔除的。

三、弘扬中华文化传统,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义门陈人文精神的形成时期正是中国文化由中古向近古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交替经受了安史之乱、黄巢起义、藩镇割据、宦官乱政、五代之乱等剧烈的社会动荡。因此,从唐末开始,封建最高统治者就曾试图通过树立某种典范,来匡正社会风气,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同时维护最高统治者的权威。当然,唐僖宗所处的年代不可能最终实现这一目标。五代时期的统治者也企图通过旌表义门陈等家族的举措来完成这一夙愿,但最终同样是徒劳的。直到北宋以后,社会进入了一个相对较长时间的稳定和经济全面恢复、发展时期,整个统治集团对义门陈氏投以了热情地关注,从上到下纷纷旌表、赞美义门陈氏,义门陈人文精神因而得以不断发扬光大,对社会风气产生持续的积极影响。此一时期,还是程朱理学的形成时期。据义门陈氏家谱记载,朱熹曾考察过义门陈,并为义门陈家谱作序。义门陈或许成为了程朱理学的最好现实范本,为理学的形成提供了难得的现实教材。

今天,改革开放把中国经济全面送入了快车道,把当代中国社会带入了发展的关键期,同时也把中国文化的发展带进了十字路口。这个时候人们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就显得特别重要。“义门陈”已经成为了一个特定的文化符号,义门陈文化所承载的大爱、包容、奉献和诚实守信等人文精神是我们今天需要大力弘扬的民族优良品德。大家在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宝藏的时候,要以科学的态度认真搜集和整理义门陈的历史文化资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弘扬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元)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 1977.13391(卷四百五十六).

[2]黄宝权.江州“义门陈氏”家族的教育活动[J].教育评论, 2012(5):135.

[3]陈文华.江西通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9.378.

[4](清)董诰.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 1983.9279(卷八百八十八).

[5][9][12]虞文霞,王河.宋代江西文化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2.420.

[6]许怀林.江西通史·北宋卷[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8.259.

[7]陆游.南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 1985. 395(卷十七).

[8][10]许怀林.江西通史·北宋卷[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8.224.

[11]张劲松.陈崇与东佳书院——一种社会文化史的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5):12-17.

(责任编辑秦川)

本文为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编号12LS10)阶段性成果。

2014-04-02

陈世林(1961-),男,九江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语言文学。

G 127

A

1673-4580(2014)02-0012-(04)

猜你喜欢
子弟陈氏人文精神
江东子弟多才俊
陈氏太极拳:拳小,艺精
民国《姜山陈氏新祠宗谱》述介
陈氏定瓷入选十大文化产业优质产品品牌
刘墉 从寒门子弟到“华人之光”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教育老兵”李守义:为打工子弟打开一扇窗
陈氏验方回乳灵回乳体会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