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欣,郭 楠 ■苏州科技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简称控保建筑,是指苏州尚存的具有保护价值但不能评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老建筑。根据2003年颁布的《苏州市古建筑保护条例》显示,位于苏州古城区的控保建筑共250处,随后分别于2004年、2005年及2014年,又新增近200处。然而控保建筑的挂名并未对其保护和利用产生实质性地帮助,老建筑的损坏程度日益严重。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一个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苏州历史文化保护区,聚集了文保建筑9处,控保建筑43处。随着近年来民众思想意识的觉醒,文化为导向的旅游业发展为控保建筑的开发与利用提供新的思路。平江历史街区的盛名成为这43处控保建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同时,老街区也会因为控保建筑被挖掘的价值而再一次发展壮大。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多以明、清及民国时期古建筑留存,由平江河为主轴,形成了水陆并行的双棋盘格局,完好保存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特色。
2002年,苏州市委、市政府启动了平江街区先导性试验工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阮仪三主持编制规划,相继实施了房屋修缮、码头修整、管线入地等一系列工程。改造完成后,特色客栈、高档会所、古琴会馆、老字号茶楼等相继落户。如今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古色古香,文化气息浓厚。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其独特的小桥流水的慢节奏文化和方便舒适的快节奏生活吸引着大批游客。因此,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拥有不可估量的优势和深厚的内力带动本地区控保建筑走上以文化为导向的发展之路。
经过对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天宫寺巷、悬桥巷、大儒巷等13条街巷29处控保建筑的调查发现,其中26处作为保障性住房、一处为学校、一处为宾馆,还有一处空置。就保护情况而言,有13处保护情况较好,9处一般,另外7处较差。然而较之苏州其他地区的控保建筑而言,该街区控保建筑的保护情况还算乐观。用途单一、修缮资金缺乏使得控保建筑只能随着时间流逝渐渐老去,慢慢失去其历史文化价值,直至拆除。因此调查出每一处控保建筑的情况,根据具体环境为其找到新的发展方向,成为当务之急。
为使控保建筑更加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必须对控保建筑的内部结构进行调整。首先,最棘手也最重要的就是电路改造,现代生活对电的需求越来越大,控保建筑中大部分电路已经老化,需对电路进行统一改造,既排除安全隐患又利于日常居住。其次,在处理屋顶时,在望砖和小青瓦之间,采用现代钢丝网水泥砂浆阻隔瓦及望砖之间的空隙,既能阻隔了室外灰尘的进入又能防止室内空调风的流逸。然后,现代坐便器和蹲便器取代传统茅房,局部设置卫生间的楼面替换成钢筋混凝土楼面,以便于更加防水和持久。最后,采用地暖地面做法,在方砖和基层之间增设防潮防水层,加铺电热丝层,最后在方砖上刷有机硅,以阻隔方砖吸尘吸水。
外部风貌上,坚持保留原有建筑风格的宗旨,根据保护情况的不同分三类进行修缮。第一类,对于保护情况较好的建筑,不改变建筑原有的外部装饰、结构体系、平面布局和内部装修;第二类,对于已经受到部分损伤的建筑,不改变建筑基本的外部装饰、平面布局和特别有特色的内部装修,根据需要对建筑进行适当修整;第三类,对于保护情况较差、已经受到比较严重破坏的建筑,在保持建筑风格的基础上进行大规模的修缮,对于个别破坏严重难以修缮的建筑,申请进行拆除和重建,重建的建筑需保持之前的建筑风格。
根据对29处控保建筑周边路面宽度、车流量以居住环境的调查发现,控保建筑周边路面宽度与车流量成正比、与安静程度成反比。其中10处周边路面较窄,车流量小,环境安静,经过修缮后可继续留作民居;11处周围路面适中,车流量适中,环境较安静,经过整修可以发展成特色民宿;剩余8处周围路面较宽,车流量较大,环境热闹,有良好的条件发展成具有平江特色风格的店铺。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沿平江河而下,为主街;待开发的控保建筑位于平江河边的小巷子中,为副街。现主街开发已近乎饱和,亟需挖掘隐藏于副街中的苏州文化,丰富产业结构。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自2002年专家阮仪三主持规划后,在以文化为导向的旧城改造模式上取得巨大成功。然而日益增多的商家入驻及客流量,反而使其独特的文化底蕴渐被遗忘。为留住平江路的文化特色,利于今后更好发展,就该街区今后发展提三点建议。
(1)调整产业结构。紧紧围绕文化为导向的宗旨,增加记录苏州历史和生活的画馆、江南生活体验馆、地道的苏州饭馆以及有小桥流水风格的民宿,减少无特色商铺的存在,丰富商业结构。
(2)打造专有品牌。平江文化整体打包,设计专有logo,并制作成纪念品;打造古巷、文保、控保建筑立体名片,制作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地图。
(3)改善道路交通。平江街区位于苏州老城区,交通拥挤,停车困难,建议建造地下停车场。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控保建筑修缮应根据实际保护情况遵循“外部小调整,内部大改造”的宗旨,以文化为导向,分民居、民宿、店铺等方向改造。其发展应符合该区域的文化氛围,在充分挖掘其自身价值的同时为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增添新的色彩。那些被深深埋藏在控保建筑中的文化财富,终将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淋漓尽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1]周云,史建华.苏州古城控保建筑的保护与利用[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2]陆进良,殷新,洪杰.园宅——苏州054号控保建筑修缮更新[J].华中建筑,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