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兰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无论是它的使用习惯还是学习方法,都对英语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只有通过细致的对比,发现二者的区别所在,才能有针对性的从宏观把握两种语言,进而在微观上去集中学习和改变,从而最大限度的提升英语学习的效果。本文通过比较英语和汉语的宏观结构差异,进而总结他们的区别所在,期望可以对英语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英语和汉语最明显的差异在于虚词上,英语的虚词包含类型明显较多。其包含了冠词、连接词、介词和感叹词上,也包括了一些助动词。按照一些专家的观点,把代词也放在虚词的范畴内,那么英语虚词量确实足够庞大了。按照数量来说,英语的各种虚词比汉语要多很多。[1]汉语介词只有几十个,但是英语介词却多达290个。当然,英语的代词和连接词也较汉语多。另外,它们在文章里应用的次数也明显要高得多,汉语文章中很少使用虚词,这是二者最明显的差别。
总而言之,汉语和英语关于虚词使用的差异,形成了两者的重要区别。[2]
在对语句翻译的过程中,我们一般可以使用“避虚就实”的方法来实现虚词的翻译:
第一,可以直接略过文章中的虚词,避免翻译结果冗赘;
第二,可以把文章中虚词直接翻译成汉语进行合理表达,实现更符合国人表达习惯的翻译形式。
从语言连接形式上来讲,英语最长用的是形合法。这种方法是在英语句法形式的基础上,用连接词将分句和分句有效连接起来。而汉语的使用恰恰相反,使用的是意合法。[3]这种方法不依赖连接词汇的运用组合句子,而是靠词语意义上的联系来组合句子。例如汉语最常说“明天早上如果起来早了,你就去吃早饭吧”,这两个分句子间没有使用联接词汇,但是从意义上可以看到前后关系和条件与结果关系。但是如果是用英语的话,就要变成“Go for breakfast if you get up early tomorrow morning”,这里面就需要用到if等联接词汇,否则变为病句。[4]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然会形成差异化的语言形式和内涵。在汉语表达里,定语不管长短都是放在名词的前面并且状语一般也是如此,这个使用习惯和中华民族前瞻性的思维习惯吻合。[5]但是英语则不同,英语表达中的定语通常都是较短的才放在名词前面,如果较长的话则放在名词的后面。同时,英语使用习惯一般将状语放在名词后面,这是因为英语国家的民族通常具有后续性的思维模式。所以,从汉语的使用习惯来看,英语的修饰词好像是颠倒的,但是英语使用国家的人们看到汉语的表达也是觉得无法理解,这些都是民族思维模式差异在语言上的集中体现。我们需要认识到这样的差异,按照各自独立的特点来进行表述,实现语言修养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在给某些物体和概念确定名字的时候,英语和汉语使用民族的用法也有差异。英语使用民族更多的是给一个新的概念和物体起个新名字,也就是使用特定的词汇来进行描述,但是汉语则一般使用概括性的词汇,在词汇的前面加上一个区别性的词语来描述。这里的概括性词汇,就是将从属某一类的物质和概念合并起来,用一个类别的词汇来进行统称。当汉语需要描述其下属词汇的时候,一般会在其前面使用,从而能够体现出具体事物和大类的从属关系。汉语的这种表述方式,体现出了汉语环境下语言表达的简练明快的特点。但是,英语的定名方式截然不同,只要是一个新鲜的物质,英语使用民族更多的是用一个新词来进行定义,没有相关概括性的词汇,这很容易让人们有效的记忆和标识。所以我们看到汉语词汇2万多字,英语却有上百万的词汇,这就不足为奇了。
因为英语语句中富含大量的连接词,而且它们的使用频率较高,所以语句一般较长。这种长句子的主句很短,往往都是从句。英语句子中,从句接从句的案例不胜枚举,所以很多语言学者认为英语句子的结构像“葡萄型”一样,主干很短,但是分支特别丰富。与此相反,汉语的语句较为短小简单,一般是一个短句接着一个,层层递进,逐渐深入,信息呈现出竹节一样的发展规律,很少有重叠的现象。所以很多学者称之为“竹竿型”。所以,汉英互译简单的来说就是两种结构的互相转化,需要考虑英语语句的从属关系和逻辑联系,这是翻译的前提。
我们往往可以看到,英语文章的作者可以用一句话将繁杂的信息表述出来,但是翻译成汉语的时候,往往却需要好几个句子才能彻底将句子的意思翻译出来。从内容上来说,需要按照句子的逻辑和内容含义来进行层次化的翻译,使之符合汉语表达方法。
英语在进行排列的时候,一般会按照前面短句后面长句的方式来组合,也就是所谓的头轻脚重。这种现象也是英语文章中倒装句应用如此普遍的原因所在。汉语则没有这么明显的特点,并且一般采用恰恰相反的组句形式。同时,汉语在进行时间和地点组合的时候,往往从大到小进行排列,英语则恰好反过来。[6]
动作发生的次序和语序间是否有对应性也是英语的重要差异之一。因为英语有着丰富的连接词汇和时态表达来体现事件发生的时间,所以它的语序和时序没有必然对应性。也就是说先发生的事件可以先说,也可以后说,这有点类似于电影的剪辑方式一样,可以违反事故发生的次序来描述故事。然而汉语是按照事件发生的次序来排列组合的,也就是说语句的顺序和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存在较大的相干性。这说明了汉语的语句结构顺序能够直观的反映现实事件的时间结构,就像现实生活发生的痕迹一样,全部表现在句子当中。很多学者形象的将汉语的这一特点称之为“临摹型”的排列方式。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汉语是一种作画型的语言,也是由于汉语可以有效的反映真实生活,让人通过语句在脑海中真实再现事件发生的经过。中华民族思考客观事物的思维模式更加偏重对事件的感悟和把握,习惯按照事件发生的真实顺序来组合句子,语言更重视严谨性。但是英语使用民族对事件发生顺序和语句排列顺利的思维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语句的灵活性较大。[7]
同时,英语语句一般是先说明作者对事件的态度再进行具体的事情描述,但是汉语则恰恰相反。这里同样存在事件发生顺序和语句顺序的相关性问题。汉语文章更多的是先描述发生事情的经过,进而进行表态。但是英语则刚好反过来。
另外,在描述一个事件因果关系的时候,英语中对时间原因的描述可以放在前面,也可以放在后面,更多的是偏向后者。如果描述原因和目的的短句不需要强调,则一般放在后面。如果需要特殊强调的话,一般需要放在前面。但是在汉语语句中,前因后果的组句顺序更是成为汉语表达的重要特征。
在英语句子中,名词一般用来表示动作的概念,而汉语更多的是用动词来体现。名词化和动词化的应用关系也是汉英两种语言互译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如果在英语译文中使用动词不当和在汉语中使用名词不当,这样表达的意思就大相径庭了,因此,英、汉名词化与动词话的使用方法要区别妥当。
语言学者更多的认为:汉语和英语都具备5大语法结构单元,具体如下:
英语包含了构词要素、词语、词组、短句和句子等;
汉语包含了汉字、词语、词组、短句和长句等。[8]
通过笔者有针对性的分析汉英语法结构与译文,可以发现在标书同一个意思的时候,汉语更多的是使用高级阶的语法单元。也就是说当英语翻译成汉语的时候,一般会将低级阶的句法单元换成高级阶的语法单元进行表述。比如英语的单词一般都会被翻译为汉语的词组甚至是短句,英语的词组一般会被翻译成汉语的短句甚至是长句,英语的长句可以被翻译成汉语的多个句子。笔者认为将英汉译这种翻译方式可以称之为“海绵膨胀式”的翻译形式。也就是说,翻译前后,本质意思是不变的,只是句子和单词的数量增多了。同样,可以将汉语译成英文的方式称之为“饼干压缩式”。也就是说翻译前后,意思没变的前提下,语句得到了大量的精简。这种低级阶和高级阶的相互转化需要在把握语句意思的基础上进行的。
英语和汉语来源于不同的语言体系,两种语言的发源地相隔数千公里,它们差异化的背后代表着民族思维习惯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别,可以帮助我们防止汉化英语和英化汉语现象的发生,极大的提升学习效果和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当然,在其中语言的表达能力至关重要,需要我们教学中给予足够的重视。
[1]蒋俊梅.中国英语及其语言层面特征[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3).
[2]张爱朴.英语虚化动词结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3]谈文艳.关于英汉对比下汉语语序的理据性和象似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
[4]王明梅,王卓尔.句法象似性与英语语法教学探析[J].鸡西大学学报,2010,(04).
[5]胡细辉.英汉思维差异对大学生英语段落写作的语篇影响及其教学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4).
[6]欧阳苹果,曹群英.从句法象似性看英汉句子结构差异[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02).
[7]陈友勋.汉英差异的认知诠释[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
[8]何明珠.英语无灵主语句与汉式英语[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