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看本土原创节目的创新与进步

2014-08-15 00:54
视听 2014年7期
关键词:赛制成语大会

罗 静

2013年夏天,中国电视荧屏进入暑期争夺战的白热化阶段。《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等各类音乐、选秀、真人秀、喜剧综艺节目占据了各大卫视的周末主战场。在歌舞升平的背景之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央视综合频道和科教频道并机播出,整个季播节目平均收视率达到2.6,仅次于《中国好声音》的2.7。2014年4月,由《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制片人关正文和他的实力电传团队打造的《中国成语大会》再次占据央视综合频道周日晚上20:00黄金档期。比起前者,《中国成语大会》的成熟度更高,参与者更众,悬念感更强。在当前语境下,这两档勇挑民族遗产传播责任的原创文化节目,穿越了歌台舞榭的枪林弹雨,直接击中了观众的心。文化类节目的异军突起,也引发了各界的高度关注和思考。

一、原创灵感:以民间耳熟能详的手法表达电视文化

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守护,是中国电视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做文化节目,是以电视手法表达文化传承的最佳方式。我们有了薪火相传的民族文明和智慧作为节目内核,迫切需要寻找一种符合传统文化特征和规律的表现形式作为电视竞赛形态,而这种形态的最佳来源便是民间习性和风俗。

每一个汉字都有“音”、“形”、“义”, 作为初学者,首先要掌握的是“音”和“形”,这个阶段叫做“识字”,考查的办法是听“音”描“形”,这就是听写的最初。每一个成年人都有过小时候在课堂上或者家庭里被听写汉字的经历,时至今日仍然有无数的家庭每天晚上在给小孩子听写汉字。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人们来说,“听写”这个词,遥远而又熟悉,亲切而又历历在目。事实证明,关正文和他的团队选择了“听写”这一方式做为节目的主要表现形式,唤醒了千千万万观众的参与,奠定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功的基础,扎扎实实地体现了中国电视人立足本土文化,从民族习惯中去寻找创作灵感的朴实作风。这类来源于普通人的生活、做给普通人看的节目,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唤醒力,是中国电视原创模式的重大进步,也给每一位有着强烈的文字情怀和研发本土原创电视节目形态的中国电视人提供了极好的灵感和方向。

二、原创探索:推陈出新更上层楼是电视节目的生命力

以成语知识为核心的文化传播充满正能量,而中国成语的源远流长、言近旨远、表里相持让每一期节目都扣人心弦,知识的丰富性和比赛的悬念感让笔者每次回看都觉得需要聚精会神。与同类型节目相比,《中国成语大会》在节目内核和外在表现上都更上层楼,是现代语境下电视节目承担民族遗产传播责任的优秀教科书。

1.中国传统文化搭载全球流行的猜词竞技,趣味悬念顿生

成语由汉字组成,但又比汉字的意思更为精炼复杂,短短四个字就能描述一个完整故事,而且成语之妙在于运用,要会用,必先解其意。哪一种方式最能表现成语节目的电视表达呢?曾经是《幸运52》创始策划的总导演关正文想到了猜词游戏。猜词是全球流行的一种竞技方式,它既能登上大雅之堂,也可以入民俗用于行酒令。选手间两人成组分工描述和竞猜,与敌队捉对厮杀,短兵相接三打两胜,电光石火间成败立现。这种方式既考核描述方解释成语的能力,又考验竞猜方正确抉择成语的反应速度;既体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流传的团结协作精神,又隐喻了狭路相逢智者胜的英雄气概。当中国传统文化遇上全球流行的猜词竞技,《中国成语大会》就有了傲视同类节目的新颖性、趣味性和悬念感。

2.把文化传承渗透到节目的每一个细节

最初进入总决赛的队伍共有三支,分别是春秋队、尔雅队、国风队——从队伍的命名就看得出导演组的匠心独运。节目的宣传片短小精焊却立意深远,分别以厨师烹饪、茶农采茶作为基础画面,彰显出中国成语千挑万选、千锤百炼的特质,透露着浓重的文化香气。而每期九十分钟的节目,没有才艺展示、没有情感故事、没有场外花絮,选手的背景介绍交给字幕,同期声的运用,只是在最后去留的关键时刻谨小慎微地插上一两句,把所有的时间集中于文化营养的灌输和传播。

3.专家货真价实,诠释锦上添花

《中国成语大会》邀请了学者郦波、作家毕淑敏和蒙曼教授作为文化专家参加节目。这三位专家并不能操纵队员的生死,他们的出现只是为选手所解释的成语做出处和意义的诠释。比如在总决赛第五场,选手在描述的时候说“这个词的意思是‘不是真的喜欢’”,对方马上猜出来是“叶公好龙”。然后郦波老师就告诉大家,其实叶公是几千年前的一位水利专家,他喜欢观察当地的河流走向,并画在纸上进行记录和研究。不懂的人以为他画的是龙,其实不然。如今他建的水利工程遗迹还在,当地的百姓都很感谢他。这个被人们嘲笑了几千年的人,其实是一个伟人。这一段“为叶公正名”在获得全场掌声的同时,完成了节目对成语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完美普及。专家的存在也确保了节目的准确性和权威感。

4.赛制残酷悬念重重,急转直下扣人心弦

《中国成语大会》在赛制上的设计别具一格。比赛最初的生存之战发生在春秋、国风、尔雅三队之间。尔雅队失利被灭之后,苟活的队员被国风和春秋挑至麾下沦为“亡队奴”,进入两队较量阶段。这种赛制隐喻了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代,十分耐人寻味。

每场总决赛会有四位失利的选手进行最后的生死博弈,先是与自己熟悉的队友继续配合,然后挑选陌生的敌队选手组成临时搭档,猜词最少的两位选手被淘汰。描述方不能说出被猜成语中的任何一个字,否则就算犯规。前途无量的黄杨同学在命悬一线时选择了敌队中描述能力非凡的徐文红,然而这对临时搭档的缘分却因为徐文红连着三次犯规戛然而止。任徐文红哭得梨花带雨,时乖命蹇的黄杨同学也只能抱憾离去。没有复活、没有踢馆,残酷的赛制使得节目峰回路转精彩纷呈。

5.参与程度扩大,知识普及度增高

《中国成语大会》最初海选时,有三万多人报名参加。既有年仅十三岁的少女作家何欣航,也有五十多岁的警察大哥;既有妙手回春的医生徐源,也有全国SK冠军邢正;既有来自台湾的选手叶妙玉,也有朝鲜族姑娘权春燕——这位选手小时候基本不会讲普通话,在大学里用朝鲜文字做笔记,是凭着对汉语言文学的高度热爱,才有了现在赛场上字正腔圆的她。从三万多人到最终走进总决赛的三十六人,《中国成语大会》可谓大浪淘沙,来自不同年龄、行业和民族的选手大大增强了节目的可看性和普及性。

6.选手才智过人引爆收视,策略各有路数为节目增彩

竞技类节目是否能留住观众,选手的临场表现是关键因素之一。踢足球有合理冲撞,猜成语也可策略性犯规。比如面对“始乱终弃”这个只能意会很难言传的词,描述方急中生智地直接念出“弃”字迅速跳到下一题,从而为自己的团队赢得时间。另外,选手们在磨合中也找到了一些技巧,比如要猜“鱼贯而入”,描述者就会说“衔尾相随”;一提赵括,对方就会知道那是“纸上谈兵”……考的就是两人之间的默契和想像力。选手在节目里的出众表现奠定了《中国成语大会》的收视稳定度,这些例子也从侧面告诉观众,时时处处有智慧,关键时刻讲技巧。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中国成语大会》在表现手法上大胆创新,在赛制上别具一格,既完成了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又为观众送上了极具可看性的电视节目。这是中国电视人在原创节目模式上的重大突破,给予了在原创模式道路上摸爬滚打的中国电视人以巨大鼓励。

三、原创使命:立足本土文化,持续创新发展

人们喜欢一档电视节目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看综艺节目能让人愉悦轻松,看新闻节目满足信息需求。那么,文化节目能带给观众什么?笔者看来,文化节目能够唤醒每个华夏子孙的民族荣誉感,从而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因热爱而自豪、因自豪而传承、因传承而发扬光大。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沉淀,是电视原创节目的温床。但是,正如关正文所说,“公众并不会因为你在承担传承责任或者你在制造了某种差异就喜欢你,大家需要的还是好节目。”因此,我们要在普通人的生活中发掘精华闪亮的东西,并以普通人乐于听闻的方式进行电视呈现,不断加大创新力度,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才能做出有生命力的、接地气的、有感染力的好节目。而作为媒体人,我们在学习其他同行先进理念的同时,更要具备一双慧眼,在我们祖先千百年沉淀下来的文化中寻找、探索、传承,这是每一个中国电视人义不容辞的使命。

猜你喜欢
赛制成语大会
饭圈乱象:历年竞技类综艺节目的赛制分析与思考
WAIC与WIC大会简介
北京少儿散打比赛采用评分赛制刍议
声讨大会
大会选举
拼成语
第39届ISO大会撷英
猜成语
赢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