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青 王 淙
双语教学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必然选择。2001年教育部发出关于开展高校双语教学的通知后,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双语教学先后得到广泛开展,但目前仍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因此,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双语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该课程主要研究国际背景下企业如何在国际政治、法律、经济、金融环境及社会文化影响下开展国际营销活动,也涉及国际贸易、商务谈判、客户关系管理等课程的知识,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外语知识及能力,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扎实国际营销学专业知识和能力以及良好的英语国际交流沟通能力的外贸专业人才,以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国内外市场逐步融合的现实情况。
双语教学是指在非语言类课程中使用外文原版教材,熟练运用汉语和外语(主要是英语)两种教学语言讲授专业内容的教学方式,是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的延伸和深层次改革。它融学科教学与外语教学为一体,外语只是进行专业学科教学的媒介,不同于外语教学或专业英语教学,更不是讲外语的同时翻译成中文解释一遍,获取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其主要目标,培养的是既精通专业知识又能熟练使用外语的国际复合型人才。
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国际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表现出了“逐潮化”和“简单化”的倾向,至今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
该课程专业性很强,实行双语教学要融合语言教学与专业教学,学生要消化英语和专业两方面知识,这在客观上增加了教师讲授和学生理解掌握专业知识的难度和压力。
笔者曾经在所带商务英语专业班级作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5.7%的学生认为学习该课程难度很大,需花费大量时间在理解英文书面意思上,再努力理解专业知识本身的含义;另外54.3%的学生虽认为难度不是太大,但也不能彻底接受全部的内容。单就英文案例而言,有47%的学生反映读不懂。就单语和双语教学比较而言,有60%的学生认为不如使用中文教学接受的东西多,学得透彻。
首先,双语教师数量严重缺乏。目前大多数高校英语水平高的教师缺乏足够的营销专业知识,而精通营销专业知识的专业课教师外语水平又不太好,外籍教师汉语也不好。
其次,现有双语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一方面,对双语教学概念认识不清,教学目标不明确,出现上述的“简单化”倾向,不重视英语与专业知识的渗透,只教英文专业术语或翻译课文,以致部分学生误认为双语教学就是专业英语课,甚至等同于英语课,造成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受传统英语教学方法影响较深,缺乏对语言应用能力与思维模式的培养,学生不能用外语理解和表达国际营销业务,语言能力成为阻碍双语教学的一大因素。
首先,客观上来讲,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整体尚可,但实际应用能力欠佳,且商务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这都是该课程双语教学的障碍。
其次,主观上来说,许多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且在双语课程难度大的情况下知难而退,缺乏立志成为双语人才的决心与意志。
据笔者调查所教学生得知,只有16%的学生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很少或从来不复习课堂所学知识相关内容的学生高达63%。问及原因,学生们给出了多种:有反映时间不够用的,有因感觉英文教材太难而干脆放弃的,更有因长期形成惰性没有预习或复习习惯的。这多少都与学习是为了考试过关的传统学习观念密切相关。从笔者教学经历看,一般每学期一开始学生们的学习热情特别高,对这门课程表现出极大好奇和兴趣,觉得该课程很有用,也很有挑战性,决心本学期一定发奋学好它。但是到了期中,过半学生的热情大减,只有少数同学能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
一方面,国内教材大都是国外教材的翻版,结合国内实际创新的甚少,同时还存在内容不全、翻译不确切、理解上存在歧义的问题;有的由非英语专业人士编写,语言表达不太地道,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知识的学习。
另一方面,国外原版教材虽有诸多优点,有利于学生直接接触国外营销学者的先进思想与理论,但在我国市场不易买到,教师只能在网上查找很有限的资源,给知识更新带来了很大障碍,即使买到学生也很难接受价格;而且这些教材的编写理念、内容安排、深度、涵盖范围、课程学时数等方面不完全适应中国国情,对于我国企业没有针对性,阅读难度大。
目前,很多高校虽有双语教学课程,但相应投入不足,包括激励与约束规章制度制定、配套的校园双语文化建设(语言环境匮乏)、教材教辅资料开发资金及师资队伍培训等软件建设,也包括教学设备等硬件建设,双语教学环境不佳。
由于生源和师资问题,大多高校采用大班授课模式,学生人数多达几十甚至上百,教师很难了解每个学生情况及教学效果的反馈,也很难开展师生互动和灵活教学方式,大多采取灌输式授课模式,于是双语教学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很多高校没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使得学生不能在实践中对本就难懂的英文国际市场营销知识有真切的认知。这是因为,一则多数企业出于正常营业和保护商业机密考虑,不愿接待学生实习实践,愿意的也不会长期合作,这就使学校很难找到课外实践基地;二则学校由于资金短缺或观念保守,没有建设校内实验场所,使得学生缺乏模拟外企营销的实践环境。
解决上述存在问题,可在以下方面做一些探索和实践。
探索新的双语教学模式,必须以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的实际水平、“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特点以及双语教学的本质为原则,以提高学生语言和专业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为方向,逐步打破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
这是指校方进行的双语教学环境建设,主要包括:
⑴软件建设。第一,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双语教学观念,这是正确探索的前提。此点可参见上述双语教学有关论述。第二,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及配套政策,用有关标准规范双语教学,激励教师探索,以保障双语教学的有效性。第三,建设校园双语文化以创造外语氛围,为锻炼学生外语能力服务。笔者所在学校就一直在外国语学院倡导外语氛围建设,已取得明显成效。第四,加强双语师资建设以保证教学质量。一方面,学校必须加大投入引进师资,另一方面对现有师资进行改造,鼓励外语课教师到相关高校或在本校(如果有经管院系)进修商务类课程,然后尝试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同时派英文水平低的专业课教师在国内培训或到国外学习。
⑵硬件建设。这包括教学设备(多媒体等)配备、校内实验室建造、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双语教材开发及教辅、科研资料获取(网络或书籍)的资金支持等,相对软件来说容易实现。
有了双语教学环境,还要探索具体的课内外双语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由教师、学生、教材及媒体等四个要素构成的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形式,故探索从这四个方面展开。
⑴教师方面。教师可主要在教学方法、教材选择、考评方式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和创新。
①尝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把握双语教学内涵的前提下,教师可根据培养目标、学生情况、教学条件等现实灵活采用教学方法,避免单一化。此时应坚持如下原则:首先,因材施教。教学开始前,教师可通过问卷调查、当面测试等不同方式了解学生的英语基本能力及对双语教学的认知情况(包括希望达到的学习效果、愿意接受的教学模式、教材、限制因素等),从而给学生准确定位,然后以大多数学生的英语水平为准确定教学中英汉两种语言的比重,选择合适的双语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特点有的放矢。其次,以学生为主。教学中要转换师生角色,老师在双语交流的时候是学生的朋友,在情景模拟的时候是学生的观众,在案例分析的时候是学生的顾问。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通过多种形式增加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挖掘其潜力,从而得到更多锻炼。再次,坚持英语为学习营销专业知识服务。课堂英语要简洁易懂,以便学生能充分理解专业内容,尽快适应双语课堂教学。同时,还要注意循序渐进,视全班接受情况而逐步过渡到英文过半的双语教学。第四,努力营造英语使用环境,既注重语言“输入”即教师较有难度的外语知识讲授(Krashen,1980s),更注重语言“输出”即学生外语的表达与应用(Swain,1980s)。比如,鼓励同学多用英语提问或者回答问题、提交作业、讨论、演讲、演示、模仿、角色表演、游戏等,除了给予口头表扬外,也可给平时成绩加分。第五,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比如,课堂上案例分析时让学生参与讨论;要求学生关注国际著名报刊(如Financial Times,The Wall Street Journal,The Economists,Business Week等)有关国际市场营销的报道和案例并提交英文读后感;分组制订某产品营销计划并在课堂上作演说汇报,以及完成学期国际市场调研报告等。
②选择合适的教材。教材决定双语教学的内容、范围及教学方法,所以教师选用时应慎重,一般遵循以下原则:首先,要有权威性,以保证学生领略到“原汁原味”的东西,包括专业内容系统准确性、专业语言表达、专业教学思路等。其次,要有时效性,以保证学生学到国际前沿的学科知识。再次,要有针对性,以保证教材内容与本校专业培养目标和本校学生接受能力相匹配。
③采取综合客观的考评方式。教学效果要靠全面客观的考核评价方式衡量,这就要建立一个全过程、多指标的考评体系,做到结果测试与过程考核并重,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综合素质、教学效果。考核标准和原则要在开课之初就定下来以指引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可探索如下方面:首先,灵活多样的学生平时表现考核。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设置涉及课前、课中、课后的多样化任务来考查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能力与效果。笔者探索过的一种有效做法是:首先在开学初以抽签的方式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以5人左右为宜),每组代表一个公司,同时选定营销对象的国家;然后要求每组在整个学期学习过程中结合所学内容用全英文制订、完善一份不少于3000字的打入选定国家的国际市场营销计划书;最后在期末课程结束时每组上交计划书并让所有成员利用PPT作三分钟的计划书陈述。整个考核过程既锻炼了学生英文搜集信息、写作表达能力,也锻炼了其团队协作及创新能力。平时也可以采取辩论、演讲等形式。这属于过程性考核。其次,客观公正的学期考试。教师要选择贴近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的考试方式,坚持平时与期末成绩并重,书面与口头表达相结合。一方面,书面考试时教师既可用英文试卷也可用学期论文的形式考试。设置英文试卷时要加大原理应用、案例分析等题目的比重,降低单纯记忆性题目的比重,着重考查学生对营销基本理论的理解以及综合运用英文的能力。采用学期论文考试时,命题既可由教师从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科研课题中分解出来,也可由学生自己建议考试的论文题目,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同时也能参与科研工作。另一方面,口头考试既可让学生在题库中现场抽题,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语言表达及应变能力。此外,也可采用商业实践考试,比如要求学生以团队方式进行产品推销、营销方案设计、广告设计等,最后撰写英文调查报告,并作口头陈述。这属于形成性考核。再次,及时客观的教学监督,如教务管理部门不定期检查、教师互评、学生网上评教等,实现双向考核。
⑵学生方面。作为学生,最主要的是要有坚定的意志参与双语教学,注重对知识的日积月累;其次是坚持外语和专业知识学习并重,理论密切联系实践;再次是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
⑶教材方面。除上述选用原则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鼓励双语教师以国外教材为基础,根据我国国情和自身教学实践经验编写适合本校使用的教材,或开发适合使用的教辅材料,也可采用原版教材,同时配合教师自编讲义和网络资源使用。
⑷媒体方面。教师应摒弃单一呆板的手段,积极采用便捷的现代化工具设备,构建融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网上教学、电化教学为一体的多维立体的教学平台,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弥补课内教学时间的不足,利用双向沟通提升教学深度。可探索的媒体有:首先,利用投影仪大屏幕、触摸屏显示器播放PPT课件、音视频资料、图片;其次,搭建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如班级公共邮箱、QQ群、微博、论坛等,以供师生课下沟通;再次,利用微信平台进行现场实时讨论、反馈问题。
综上所述,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双语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对于我国高校及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和教师要根据课程特点、学校和企业实际,在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等方面进行教学模式的全方位探索与实践。
[1] 董宇欣.我国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2] 任桂芳.双语教学初探[J].教育革新,2006,4.
[3] 易文燕.市场营销双语教学实践探讨[J].时代教育,2009,5.
[4] 张毅芳.“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广场,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