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伟民
豇豆,俗称长豆角,为豇豆属种中能形成长形豆荚的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栽培种。豆角是山西省种植范围较广,人们普遍喜欢食用的主要蔬菜之一。豇豆长而像管状,质脆而身软,常见有白豆角和青豆角两种。豇豆适应性强,栽培范围广,营养成分很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C和植物蛋白质,富含粗纤维、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铁、磷、钙等元素,是蔬菜中的肉类,食之能使人头脑宁静,调理消化。
豇豆根系较发达,主根深达50cm~80cm,育苗移栽后植株根系主要分布在15cm~25cm土层中。根的再生力弱,适于直播或育小苗移栽。茎蔓性、半蔓性或矮生。子叶出土。基生叶对生,单叶。第三真叶以上为三小叶组成的复叶,互生。总状花序,每花序具4~8个花蕾,密集顶部,开花结果形似对生。花紫红色、淡紫色、乳黄色。自花授粉。每个花序结荚2~4个,荚果线形,长30cm~100cm,有浓绿、绿、淡绿和紫红色,每荚含种子8~20粒。种子肾形,有紫红、褐、白、黑或花斑等。千粒重 120g~150g。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广泛的豇豆种质资源,在育种方面成果显著。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上世纪70年代育成的之豇28~2,推广面积曾在全国覆盖70%以上,并荣获国家发明二等奖。目前全国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主要有:深绿荚豇豆浙绿1号、浙绿2号等,矮生长豇豆品种之豇矮蔓1号、浙翠无架、美国无架等,适应冬季设施栽培的极早熟品种或矮生型早熟品种,如之豇特早30、之豇矮蔓1号、长豇3号等,出干率高、适宜脱水加工的绿荚品种绿冠1号、浙翠2号、高产2号等,秋季专用品种秋豇512、紫秋豇6号等。
在我国,豇豆种植分布面积广,除青海和西藏外,全国各省市区均有种植。近年来,我国豇豆种植面积维持在33万hm2以上。河北、河南、江苏、浙江、安徽、四川等地每年栽培面积超过1万公顷。每1公顷产量以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等华北地区最高,正常年份在30t以上;其次为东北地区,接近30t;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等地也在20t以上。
3.1.1 培育壮苗。有经验的菜农认为,豇豆直播茎叶旺盛而结荚少,育苗移栽豆荚多。春豆角,特别是春提早栽培的,直播后,气温低,发芽慢,遇低温阴雨,种子容易发霉烂种,成苗差,遇霜冻又易死苗,故以育苗为宜。
育苗可在温室、大棚、小拱棚、阳畦等设施中进行。用营养钵或营养块育苗均可,营养土的配制参见茄果类育苗的有关内容进行。
(1)播种期:一般于惊蜇前后进行。
(2)播种:预先精选种子,将虫伤、秕粒种子剔除,然后每钵或每营养块播种3~4粒。播种后浇水保湿,但浇水不宜过多。再盖1cm营养土后,盖地膜及小拱棚。出土以前不揭地膜,以保温保湿。
(3)育苗期管理:幼苗出土后,用代森锰锌、百菌清等药剂喷雾,防苗期病害发生。出土后揭去地膜,盖小拱棚。管理重点是调控温度,棚内温度控制在20℃左右,即当小拱棚内温度低于20℃时,拱棚以盖为主,棚门以关为主;当小拱棚内温度高于20℃时,揭小拱棚,开大棚门,有利降温降湿。早春出现2~3级以上北风时不要揭膜,以免嫩叶和生长点受伤。
3.1.2 整地、施基肥和作畦。豇豆喜土层深厚的土壤,播前应深翻25cm。关键是要施足底肥,菜农有“三追不如一底”的说法,特别强调基肥的重要性,所以要结合翻地铺施土杂肥5 000~10 000kg,过磷酸钙50~75kg或磷酸二铵50kg,钾肥15~25kg。整地后作畦,畦宽1.2~1.3m,每畦移栽两行豆角,穴距20cm左右。
3.1.3 适时定植。春分后,当第一复叶展开前,可选择晴天中午前后进行定植。采用地膜覆盖和小拱棚生产,能明显的提早上市和提高早期产量。要随时观察田间情况,当地膜与幼苗将要相互接触时破膜放苗,并注意将苗四周膜边压实,风雨天气过后要仔细观察,膜上有积水要排除积水,被损坏的膜要及时压土或重新覆膜。
定植密度,行株距60~65×20cm,667m2栽5500穴,每穴2~3株。定植后,用1:1 000倍敌克松药液淋穴,每穴淋药300g左右,既可作定根水,又可防治枯萎病、根腐病,一举两得。然后盖小拱棚,密闭5~7天,有利缓苗。
3.1.4 田间管理
①及时搭架引蔓:抽蔓后,应及时去掉拱棚,搭架引蔓。搭架方式有“人字架”、“篱形架”和“鸟窝架”。搭架材料有竹竿、树枝和纤维绳等。
②水肥管理。豇豆从移栽到开花前,以控水促根为主,进行适当蹲苗,促进开花结荚;座荚后,要充分供应肥水,使开花结荚增多。初花期不浇水。当第一花序开花座荚后,几节花序显现后,要浇足头水。头水后,茎叶生长很快,待中、下部荚伸长,中、上部花序出现时,再浇第二次水,以后进入结荚期,才能获得高产。采收盛期,随水追肥一次,667m2用尿素15kg、二铵25kg或磷酸二氢钾22~25kg。
③整枝、摘心、打杈。一是基部抹芽,主蔓第一花序以下各节位的侧芽全部抹掉,促进早开花。二是蔓腰打杈,蹲苗期应及时将各混合节位上的小叶芽摘除,促进花芽生长,在侧枝长出的情况下,也可留一叶摘心,利用侧蔓第一节形成花序。三是打群尖,中后期,主蔓中上部长出的侧枝,应及早摘心,促进豆角生长。四是主蔓打顶,主蔓2m以上时打顶,促进各花序上的副花芽形成,也方便采收豆荚。
3.1.5 及时采收。春提早栽培的目的是早上市,获高效,加上豇豆又以其嫩荚为商品,因此应及早采收,一般在开花后5~7d可采收上市。采收时不要损伤花序上的其他花蕾,更不能连花序柄一起摘下。应该按住豆荚基部,轻轻向左右转动,然后摘下。
3.2.1 品种及土壤选择
秋季豇豆种植应选择抗寒抗湿性强,翻花能力强的春柳、扬州邦达2号等品种。土壤应选择地势较高、土层深厚、排水良好、酸碱度适中且未种过豆科作物的砂壤土为好。
3.2.2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秋季豇豆应选择在8~9月播种。播种方式以直播为宜。合理密植,亩用种量1.25~1.5kg,行距50~60cm、株距8~10cm,双行植,每穴播2粒种子。
3.2.3 田间管理
(1)插竹引蔓:一般苗长到30~40厘米时进行插竹引蔓。引蔓应在睛天气候凉爽时进行,以每支篱竹引蔓4条左右为宜。
(2)肥水管理:豇豆施肥应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基肥在结合起畦时施入优质土杂肥1500~2000kg和45%三元素复合肥20kg,在初花期结合培土时在畦两侧施入45%三元素复合肥30~40kg。幼苗期追肥应薄施淡施,随着植株的生长逐渐增加施肥浓度,每次追肥应在睛天进行。收成期间看长势酌情补施追肥。
豇豆在整个生长期都忌湿,土壤过湿容易引起徒长或烂根,尤其是播后土壤过湿,种子吸水过多而出芽过早过快,使幼苗的组织娇嫩,抗逆性能减弱,容易引起徒长或死苗。因此播种应选择睛天进行,并在播种前先在播种行间淋透水后再播种,播后2~3d内不要淋水。种子开始出苗时适量浇水,有利幼苗生长健壮。开花结荚时需水量较多,尤其是秋季气温高水分蒸发量大,早、晚间要浇水以调节田间小气候。
豇豆病害主要有根腐病、锈病、白粉病、炭疽病、枯萎病、病毒病等。
(1)锈病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0%硫磺悬浮剂200倍液。
(2)白粉病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70%甲托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瑞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三唑酮1 000倍液。
(3)炭疽病防治方法:种子处理用种子量的0.4%的多菌灵或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60%防霉宝600倍液浸种30min,洗净晾干后播种。发病初期用70%甲托500倍液或炭疽福美800倍液喷雾,也可用25%溴菌清800~1000倍液。5~7d,连续2~3次。
(4)枯萎病防治方法:发现病株,及时将病叶摘除销毁。初期喷洒百菌清+甲托700~1 000倍混合液,百菌清1 000倍液+70%代森锰锌1 000倍混合液,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后期克抗灵1 000倍液或克露500倍液喷雾,5~7d1次,连续2~3次。
危害豇豆的害虫主要有蚜虫、美洲斑潜蝇、甜菜叶蛾、豆荚螟等。但最为常见的是豆荚螟。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有清除落叶落荚,减少虫源,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杀。②药剂防治:现蕾期开始喷洒2.5%溴氰菊酯3000倍液,或灭杀毙及40%氰戊菊酯6000倍液等。生物农药如强敌312粉、阿维菌素、阿维·甲氰等大力推广使用,但也应注意轮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