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晓利
(绍兴文理学院 工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
基于答辩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以“模拟电子技术”为例
乔晓利
(绍兴文理学院 工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作者进行了答辩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并应用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该模式主要包括: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模块;每个模块设置几个讨论课题;学生分组、分工学习讨论;课堂陈述及答辩.通过教学实践,达到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等目的.
答辩式教学模式;模拟电子技术;考核与评价
“模拟电子技术”是高等学校电类工科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传统教学方法是按照教科书的编排顺序组织教学,注重了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从教学结果来看仍存在许多问题,还有待提高和完善.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1)被动学习.学生在学习中普遍感到知识点不仅多而且抽象,不易理解,学生在课堂上看似听明白了,而实际上他们掌握的程度仅仅浮于表面,并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2)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不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较差.没有理论知识与工程课题实践的有效配合,学生无法切身体会工程实际与理论知识之间的关系,久而久之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觉得没有实际应用价值,产生了厌学情绪.(3)教学质量评价方法滞后.以往的考核形式为“期末笔试+平时成绩”,这种评价方式虽然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对一些基本概念、知识、理论的掌握情况,但无法全面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不利于培养具备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1].上述问题的根结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的动力.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已经不适用于当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课程教学.鉴于此,本文提出基于答辩式的教学模式,目的是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学习,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做到乐于学习,学有所得.
学习的过程不仅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更是学生建立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学生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信息的主动建构者.
所谓答辩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的监控和引导下,学生以答辩为主,与个人独立学习相结合,或者是以小组形式的合作答辩,也可以是一人或者多人主辩,接受全班同学及老师的质疑,以全班同学共同研讨的形式完成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这种教学模式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把整个课程根据教学任务划分成几个模块,每个模块划分为几个讨论课题.让学生对每个讨论课题细加琢磨,找出各个论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深入理解所学内容,也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2-3].
2.1 “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内容模块划分
根据“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内在联系及教学任务,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半导体电子器件.主要讲述半导体电子器件的形成、工作原理及应用.
(2)基本放大电路.主要内容包括三极管及场效应管不同接法的单级基本放大电路的结构,静态工作点的含义,该放大电路的交直流信号分析及技术指标的计算,多级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差分放大电路的特点及分析方法,功率放大电路的优缺点及改进措施,等.
(3)集成运放.主要包括集成运放的特点、分析方法及应用.
(4)电源.这部分实际上是集成运放及电子器件的应用.
以上四部分中的第二部分是“模拟电子技术”的核心内容,也是重点内容,而基本放大电路的交流信号分析是该部分的难点,因此这部分需要重视;第三、四部分的集成运放和电源与工程实际应用联系紧密,为了防止理论与实际脱节,这部分需要加强实验教学的内容,使学生掌握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的方法,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2课题设置及学习方法
对于第一部分,可以设置如下问题:(1)PN结的形成原理是什么?(2)PN结与二极管及三极管有何关系?(3)二极管及三极管各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有什么内在的联系?(4)目前市场上有哪些常用半导体电子器件?等.对于(1)~(3)讨论问题,学生通过看书学习和讨论,了解半导体电子器件的形成原理及特性;对于讨论问题(4),主要目的是增加学生对半导体电子器件知识的了解.
对于第二部分,可以设置如下问题:(1)基本放大电路的结构有哪些?电路中各个元器件的作用是什么?(2)静态工作点的物理意义是什么?电路中哪些元件影响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静态工作点随元器件参数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是什么?(3)基本放大电路的交流小信号模型是如何得来的?如何画出?如何分析电路中的各个参数?(4)场效应管基本放大电路与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相比有什么不同?(5)差分放大电路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分析方法?(6)功率放大电路有哪些优缺点?如何克服其中的缺点?等.这部分内容仅仅通过教科书的学习,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基本电路内部的变化机理,可建议学生利用一些仿真软件(例如Pspice,Multisim等软件)[4]对基本放大电路进行仿真,帮助其理解.
对于第三部分,可以设置如下问题:(1)虚短和虚断的含义各是什么?(2)理想运放的特点是什么?(3)各种反馈电路对整个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有哪些?(4)深度负反馈的条件是什么?深度负反馈对电路的影响有哪些?等.由于这部分主要与应用环节有关,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引入仿真课题,学习制作简单的运放电路,并讨论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把制作的简单电路和仿真电路进行特性比较,看有什么不同.通过这样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运放的理解,通过制作简单电路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
对于第四部分,可以设置如下问题:(1)滤波电路的作用有哪些?(2)特征频率由什么决定?(3)正弦波发生器形成的条件是什么?(4)非正弦波发生电路的结构有哪些?哪些因素影响这些电路的性能?(5)直流电源的产生原理是什么?如何得到较好的直流电?等.这部分与第三部分类似,仍然采用“理论学习+仿真+制作简单电路”的方式进行学习与讨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仅仅起引导和点拨的作用,把时间交给学生,这样才能够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性.
2.3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合适的学习方法决定着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基于答辩式教学模式的“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学生主要采用如下几种学习方法:
(1)阅读与查资料.对于理论性知识,采用该方法.
(2)讨论与答辩.对于难于理解的知识点采用讨论与答辩的学习方法,教师点拨其中的难点;对于学生无法理解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加以指导,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
(3)仿真.对于应用性较强,且通过阅读无法深刻理解的知识点,采用仿真方法加深学生的理解.
(4)制作简单电路.该方法主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都可以采用(3)+(4)的学习方法.
2.4学生团队建设
“模拟电子技术”的主要教学内容分布在9个章节中,可以将学生分成9个组,每个组3~4人,每组负责一个章节,作为主答辩组,接受其他同学及老师的质疑,进行讨论和答辩;教师根据学生的答辩情况给学生打分,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对于重点和较难的章节,教师可协助学生完成答辩过程.
2.5保证措施
教师设计好教学过程后,如何能够让学生按照教师的预定目标和教学模式顺利进行课程学习就是最关键的问题了.教师设计得再好,没有学生的配合,是无法达到教学目的的.因此,必须制定相应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与激励措施,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以往的考核方式主要为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其中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平时提问与作业完成情况,期末考试成绩就是学期结束时的闭卷考试分数.这种考核方式无法全面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不利于培养具备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基于答辩式的教学模式主要采取如下考核方式:问题+作业+仿真课题+制作简单电路+期末考试.这里的“问题”主要包括学生自身提出问题的次数、回答他人问题的次数以及正确率;“作业”主要指教师布置作业完成的情况;“仿真课题”主要指教师布置的仿真课题任务+学生主动进行的仿真课题的完成情况;“制作简单电路”这部分主要采取学生主动选题、自行制作的方式,可以作为激励分;“期末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
为了保证教学过程有序顺利进行,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乐在其中,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与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教师要关注平时不主动发言的学生,鼓励他们加入学习与讨论的过程中.
(2)每堂课后教师要注意总结,对整个答辩的准备、陈述和讨论等环节及时评价.
(3)制定相对公平的评分办法,评分要客观、公正.
(4)考核机制要加大平时成绩的考评比重,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付出劳动的评价.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出现的问题,并给予帮助,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要不断鼓励.
[1]石会,邓元庆,关宇,等.“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C].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12年论文集.
[2]吴妮娜.答辩式教学模式在生事业管理课程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5):980-983.
[3]邱启祥,徐能全,刘瑞珍.答辩式教学模式在人体局部解剖学实验课上的应用[J].解剖学杂志,2010,33(1):140-141.
[4]董杰.仿真软件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实例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4):44-45.
2013-10-22
绍兴文理学院第四批“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模式改革资助项目
乔晓利(1975-),女,河南洛阳人,研究方向:高等学校教育教学.
G424.1
A
1008-293X(2014)08-009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