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师信息素质的提高

2014-08-15 00:52徐博文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素质道德

徐博文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0 引言

在数字化、网络化时代,人类对信息的高度依赖已成为时代的主要特征。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为高校造就了一个优越的信息环境。信息资源极大丰富却又良莠混杂,既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科研信息,又有令人难辨真伪的散乱信息。如何发现、辨别和捕捉信息,成为了高校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信息素质,它决定着教师在网络环境中的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也决定了其教学创新的成效。

1 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师的信息素质分析

信息素质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 Paul urkowski于 1974 年提出[1]。 1989 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信息素质全国委员会,在该年度的年终报告中对信息素质的解释是:具有信息素质的人应该知道何时需要信息,并具有寻找、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2]。信息素质包括一个人的信息需求、信息意识、信息道德等方面的基本素质。

1.1 信息需求

信息需求是指现实的信息需求,即教师以自己方便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及时获取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完整可靠的信息的要求。当前,高校教师信息需求及满足程度,直接关系到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只有大量获取信息,高校教师才能完成高质量的科研任务,才能创造性地将科学的理论、扎实的知识和前沿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其信息特征具有专业性、综合性、全面性、权威性。所以,在目前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师的信息需求具有以下3个方面的特征:

(1)所需知识信息不再局限于一书一刊,而是关于某一问题的有关的全部书刊和声像资料,即要求信息的全方位化与综合化。

(2)获取知识信息的方式不再以人工为主,而是主要依靠自动化和电子化。

(3)所需获取的知识信息不仅要求完整而系统,同时要求获取过程要十分简便[3]。

1.2 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指人对信息敏锐的感受力、判断能力和洞察力,即人的信息敏感程度。在运用信息过程中,人们可以自觉地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行为、理论观点等从信息的角度进行理解、感受和评价。通俗地讲,就是面对不懂的东西,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并知道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寻求答案,这就是信息意识[4]。高校教师的信息意识是构成现代优秀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强化教师的知识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创造型人才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到处充满着竞争,但不论是经济竞争,还是科学技术竞争,乃至人才竞争,归根结底都是知识信息的竞争,而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首先应增强自身信息意识。如何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信息意识呢?首先要培养高校教师对信息的敏感度,这是增强高校教师信息意识的前提条件。在现代教育中,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手段,还是教师角色都在不断发生变化。教学内容不能再局限于现有教材,教学模式也应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指导学生获取知识。这些都需要高校教师具有更强的信息意识,对新事物具有敏锐的反应能力。

1.3 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指整个信息活动中的道德,是调节信息创造者、信息服务者、信息使用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信息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使社会个体遵循一定的信息伦理与道德准则,来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在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师的信息素质作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有效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保证。教师应了解自己的信息需求,能在信息需求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问题,具有识别潜在信息源的能力,能制定成功的检索策略,检索信息源;具有利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将新信息结合到现存的知识体系中的能力,运用批判性思维,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然而,现代信息技术传递的大量信息中,精华与糟粕并存,因此,教师的信息道德不仅仅体现在搜集、检索、处理和使用网络信息上,还应具备较强的信息伦理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有较强的信息免疫力,能够甄别有害信息,帮助学生抵制有害信息的侵蚀,更主要的是教师本人首先应履行网络环境下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

2 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师的信息环境和素质现状

2.1 网络环境下高校丰富的信息资源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内容丰富、数量庞大。信息资源呈现出数字化、多媒体、类型多样、数量庞大,跨时间、空间等特点,信息资源的全球共享将成为现实。高校的信息资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图书馆目录。图书馆目录在网络环境下,主要指OPAC,即公用图书馆联机目录。用户通过URL地址,可检索到因特网上数以万计的各类图书馆馆藏目录[5]。

(2)数据库信息资源。数据库信息资源主要是指通过因特网提供的商业与非商业服务的数据库资源。如著名的联机检索系统DIALOG和STN都通过因特网提供数据库查询服务,经过授权的用户,除可以通过远程登录方式进行检索外,还可以通过WEB浏览器进行查询,OCLC信息机构在网上提供了海量书目数据库和文献数据库服务。而网上免费的数据库资源也很丰富,如美国专利数据库、加拿大专利数据库以及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的著名的MEDLINE数据库,都可以通过WEB方式免费检索。国内的中文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也发展迅速,著名的信息资源系统有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国家图书馆、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等。

(3)电子出版资源。电子出版资源是指通过因特网提供电子期刊、报纸、图书等网上浏览、订阅服务。传统的出版物在网上发行和依托网络新创建的电子出版物已构成网络上科技信息的主流。

(4)参与信息资源。这类资源主要包括指南、词典、文摘、索引、百科全书等。

(5)软件资源。软件资源是指分散在各地的FTP服务器上的公共软件、共享软件和其他相关文件等。它们对从事计算机管理和应用的人员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资源。利用网上免费软件,可极为方便地开展工作,这些软件可以在多种平台上用,小到工具软件,大到各类系统软件。

(6)新闻资源。新闻资源信息是指传统媒体,如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社等通过因特网发布的新闻信息,也包括围绕各种主题和兴趣的讨论言论(如通过BBS发布的信息)。网络在时间和空间领域拓展了信息环境,但网络却并非万能。高校还有许多非网络性资源,如纸制印刷型出版物、音像资料、幻灯制品、封装型只读光盘、缩微制品等各类文献。这些丰富资源为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提供了基础保障。

2.2 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师的信息素质现状

在国家社科基金的支持下,由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面向教师所作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教师希望图书馆提供课题查新、文献索引等服务,表明教师注重科研的创新性和科研成果的社会效益,具有较强的信息需求和正确的科研态度;但是,高校教师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教师的信息道德也有待进一步培养。

(1)高校教师的信息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据调查,高校教师仍习惯利用传统的图片、卡片目录[6],通过中、外文图书、期刊获得信息。虽然校园网络环境明显改善,但仍有一半的教师不习惯使用因特网这种便捷的工具,如,仅有1/3的人通过查阅光盘及网络数据库获得信息。不少教师固守传统的思维观念来指导自己的思维活动,其信息意识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的必要。

(2)教师的信息能力和计算机能力有待提高。信息获取能力、识别能力、接受能力、存储能力、评价能力、利用能力及创造能力是信息时代教师必备的信息能力。有90%以上的教师具有应用计算机的背景知识去进行信息资源的检索的能力,但满足自身深层次的文献需求时存在诸多障碍。如,不了解数据库(网络信息)的基本知识、不懂数据库检索的基本方法、不会使用检索技巧、不会构造检索式、对信息检索知识一知半解等,其信息能力和计算机能力有待培养。

(3)教师良好的信息道德有待进一步培养。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带来了根本性变革,同时也引出许多关于信息道德的问题。如人肉搜索、网络剽窃知识产权、网络传播不良信息、网络黑客等。因此,学生能不能在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学习问题的过程中遵守信息道德,与教师的正确引导密不可分,所以,其信息道德需不断培养与提高。

3 网络环境下提高高校教师信息素质的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教师信息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势在必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

3.1 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训

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办公软件的应用、课件开发平台的使用、动画制作软件的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等一系列课程的培训。首先以中青年教师为突破口,重点培训,以点带面。其次,要重视教师的观念更新,培养信息素养所包含的理念:在数据的处理和使用过程中,基于资源的学习、项目的学习,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和数字学习的观念,或经常在网上查找新的有关信息素养方面的理论文章,或经常在一起座谈,交流学习心得等。

3.2 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搭建平台

高校应该为教师创造良好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在注重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的同时,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信息化的技能评比及各种信息技术的竞赛,对教师日常的信息化教学和信息化工作进行鼓励和督促。只有在不断地应用中,教师的信息素质才会提高,教师才会有所感悟,才会有利于高校的信息化的发展。

3.3 培养教师的信息道德

高校要通过举办有道德指向的信息素质教育培训班、规范教师的信息行为、结合校内外实践活动来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信息道德,使教师具有高尚的信息道德和严格的信息行为规范,树立新的道德观,养成良好的信息行为习惯,约束和制止各种不文明行为,更好地开发、传播、加工、分析、管理和利用信息知识。

3.4 教师主动提高信息素质

高校建设有校园网、多功能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教学资源库等。这就需要教师有自觉地学习和使用信息化的意识和能力[7]。教师本人应该自觉地培养网络阅读的习惯,适应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从单纯阅读文字发展到多媒体电子阅读;教师也应习惯运用多媒体写作。如教学课件、电子幻灯片、个人教学网站的建立等;教师还应主动地在多媒体教室上课,边学边用,逐步掌握和提高相关的网络技术。另外,教师应经常使用电脑处理日常事务,如成绩统计、号码管理、藏书管理、子女学习等。教师只有这样才能适应高校信息化环境,才能提高自身信息素质。

4 结语

教育必须面对信息化社会,迎接信息化挑战,实施教育信息化战略,带动整个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的革新。作为教育中的关键因素,高校教师信息素质在信息化环境中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教师必须适应信息化社会所提出的新要求,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信息培养,适应信息化浪潮。

[1]蓝巧燕.论信息素养教育与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J].高教探索,2011(2):18-19.

[2]路雅祺.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几种途径[J].图书馆学刊,2007(2):83-84.

[3]叶汝军.浅谈高校信息资源整合[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3):57-58.

[4]李永宁.西部高校信息资源利用水平有待提高[N].中国教育报,2008-7-21(5).

[5]刘 明.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浅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9):35-36.

[6]李 容.21世纪高校信息素质教育教师的素质探微[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22-23.

[7]路雅祺.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几种途径[J].图书馆学刊,2007(2):25-26.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素质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