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

2014-08-15 00:51刘福江马也名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价值观生命大学生

刘福江,刘 琴,马也名

1.衡阳师范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2.湖南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近年来,随着学习和就业竞争的压力,加之受多种社会思潮和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影响,许多大学生陷入了深度精神困境。从几年前的云南大学 “马加爵杀人案”到不久前的复旦大学 “投毒事件”,一个个大学生暴力事件触目惊心,自杀和他杀现象让人惨不忍睹。我们不禁深思,为什么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会在充满梦想、充满希望的大学校园里频频陨落?又是什么让作为 “祖国的希望”、“时代的宠儿”的大学生们如此漠视生命?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加强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教育已刻不容缓。

一、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现状

众多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当前大部分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都处在积极层面,并呈良好发展趋势。多数大学生对生命的本质和特性有正确的认识,并能做到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他们对自杀、伤人等现象基本持否定态度,并能认清生命的价值所在。但是,由于目前我国高校普遍没有构建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有效体系,致使部分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发生了扭曲。

(一)否定自我生命。都说当代大学生是 “蜜罐里泡大的一代”,他们从小就享受着优厚的物质生活,没经历过什么风雨挫折,然而,随着社会的改革发展,长大了的他们却不得不面临比父辈大得多的就业压力、竞争压力和生存压力。面对重压,部分大学生找不到正确的释放途径,没有做好合理的心理调适,往往一遇到困难就容易否定自我生命,选择自杀。2009年8月22日,深圳大学一大三女生从七层住宅楼楼顶跳下,结束了自己年仅19岁的生命,原因是在迎接新生过程中犯错,遭到老师批评。2010年3月12日,北大汇丰商学院2006级一硕士研究生因应聘过程中被末位淘汰,不堪重负而自杀。2011年4月15日,邵阳学院一女生因遭到强奸,不堪受辱而投湖自尽。2012年3月28日南京审计学院一女生因跟男友分手,感情受挫而跳楼身亡。大学生自杀现象频频发生并呈上升趋势,他们片面的否定自我生命,采取极端的方式结束生命,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缺乏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在困惑和痛苦中无奈地选择死亡。

(二)漠视其他生命。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需要被敬畏、被尊重。孔子主张爱惜他人的生命,孟子更是不忍杀害动物,“是以君子远庖厨”。然而,部分大学生却对其他生命漠然视之,残忍伤害动物,甚至暴力杀害他人。2005年11月,复旦大学研究生张亮亮从网友处领养了20只小猫,对这些小猫残忍虐待之后无情抛弃。2007年12月,云南丽江女大学生张超伙同男友抢劫杀害一男子,并将其尸解为260多份抛入护城河。2009年11月,吉林农业大学学生郭力维用尖刀将同寝室同学刺死,原因竟是该同学曾嘲笑辱骂于他。2010年10月,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深夜开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身亡。2013年4月,复旦大学研究生黄洋被室友林某在饮水机中投放有毒化合物,饮水后中毒身亡。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这些大学生以伤害或杀害他人的极端方式来解决问题,对生命极端冷漠,对他人的痛苦麻木不仁,期间隐现的有关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问题,值得每个教育者乃至全社会的深思[1]。

(三)迷失生命信仰。信仰是心灵的产物,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是人类精神生命的寄托。当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尚未完全定型,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他们常常感到迷茫和彷徨,找不到人生方向,从而出现了生命信仰的迷失。部分大学生试图在宗教信仰中找到生命依托,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困苦感到无助和失望,在宗教的诱惑面前不能自拔,以逃避现世的苦难,寻求精神慰藉。还有部分大学生在世俗的生命信仰中迷失了方向,他们在功利主义信仰的诱导下,过分追求物质利益和享乐,致使精神逐渐空虚,一步步迈向了功利主义的歧途。迷失了生命信仰,常常使大学生们感到虚无,而持续的虚无又让他们开始怀疑生命和现实世界,他们的生活形态和生命价值就难免在精神沦落中变异乃至消亡。

(四)扭曲生命价值。生命存在本身就是有价值的,只有对生命价值的正确认识,才能引导大学生在生活中找到生命的真谛所在,让他们感到在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不因一生的碌碌无为而感到后悔。虽然大部分大学生都能正确认识和评价生命价值,认为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对社会的奉献,但仍有部分大学生扭曲了自我生命价值。他们无法清醒地意识到自身生命的责任所在,片面地认为生活中只有鲜花和掌声,但现实的差距、平凡的工作和平淡的生活让他们无法适应,看不到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只能在不知所措中惶惶度日。在人生观、价值观日趋多元化、个性化的当代,部分大学生明显倾向于个人享乐和自我实现,他们社会责任意识淡薄,过分强调自我而忽视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一味追求所谓的热门专业,在选择工作时一味追求所谓的高薪职业,而忽视自我兴趣和社会的需要,带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

二、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扭曲的原因分析

部分大学生扭曲的生命价值观在全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扭曲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科学对策,是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当务之急。

(一)文化原因。生命价值观就是文化的一种凝结,文化是影响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发生扭曲的最深厚的原因。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力的弱化使儒家 “尊生、重生”和 “舍生取义”的生命思想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部分大学生在生命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没有接受传统文化的良好熏陶,甚至盲目批判和抛弃中国传统文化,导致其不能正确的看待生命,缺乏生命责任意识和社会奉献精神。另一方面,影视文化和网络文化等新兴文化的崛起也对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许多大学生都迷恋一些以黑社会、武侠为题材的电视电影和以厮杀、打怪晋级的暴力网络游戏,很容易把影视和游戏中的角色扮演带到生活中,模仿影视作品的暴力镜头和游戏里的暴力手段并在现实世界中做出类似的行为,往往导致严重的后果和不良影响。对传统文化的忽视和暴力文化的兴起使大学生们在虚拟的世界里迷失自己,严重阻碍了大学生们正确认识自己,认清生命的价值。

(二)教育原因。生命是教育的起点也是其最终落脚点。目前来说,我国学校教育基本上还是以 “应试教育”模式为主导的,大学生们所接受的教育基本局限于应试的内容,而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人际交往等内容很容易被忽视。于是,背单词、背公式取代了对生命的感悟和体验,考证书、考级取代了对人生价值的深层次思考。大学生们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僵化的知识和永无止境的考试,却让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冰冷的分数中渐渐流失。另一方面,受市场需求的影响,就业率的高低逐渐成为衡量一所大学和一门专业好与坏的重要标准,高校为了向市场输送大批量的实用人才,开设了许多 “短平快”的实用型专业。大学教育逐渐走向功利化和工具化,忽略了本应该具有的崇高理想信念教育。现在的大学生很少花时间去阅读文学名著和哲学著作,他们学习知识只是看是否实用,能否找到好工作、获得高收入,而不是为了探寻生命的美好、追寻生命的价值。在这样的教育下,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异化在所难免。

(三)家庭原因。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摇篮也是避风的港湾。父母家人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自身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生命价值观及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当前,有不少家长在孩子成才教育的观念上存在偏差,他们认为只要学习优秀、考上一流大学就是成功。他们过分重视子女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德育和良好人格的培养。学生背负着巨大的学习压力,一旦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就容易产生抑郁和自卑心理,甚至以自杀来寻求解脱。还有一些家长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忽视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内心想法,一味的要求孩子按自己的思维模式来发展,做错了事就光顾着批评指责,与孩子之间缺乏平等沟通。此外,家庭关系和谐美满的大学生性格活泼外向,面对生活积极乐观。反之,家庭成员经常吵闹打骂或是父母离异的大学生则自卑敏感,对待生活和生命常有消极情绪和过激行为[2]。

(四)社会原因。社会是每个人生活的载体,对于生活在其中的每个个体都有着巨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结构的变革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大学生们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加之各种社会思潮的兴起,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下,大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变得更加自我和务实,他们缺乏社会奉献意识和伦理道德观念,只顾追求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逐渐远离了生命的内涵和本质。有些大学生为达到个人目的不惜损害集体和他人的利益,甚至危害他人生命。而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和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多种价值观的冲突也越来越激烈,被错误的价值观所左右的概率变得越来越高。如现在很多女大学生都有着 “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观念,认为高学历只是 “钓金龟婿”的筹码;还有部分大学生奉行 “一切向钱看”的观念,认为有钱就有一切,他们用学到的网络技术知识进行诈骗或窃取他人银行账户的资金,更有一些女大学生为了金钱不惜出卖自己的身体,迷失在金钱的世界里。

(五)个人原因。大学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也是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期。这一阶段他们的个性心理发生重要变化,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也往往易于造成各种内心矛盾,影响他们正确生命价值观的形成。进入大学后,大学生的主体性意识逐渐增强,他们渴望独立和自由,强调个性和自我,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轻视他人,远离集体。同时,这一时期他们的思维方法过于片面和狭隘,喜欢思考但又不善于思考,在认识问题、处理复杂事务的时候容易出现偏激和固执的倾向,从而导致非理性的行为。意志力薄弱也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学习成绩差、工作能力弱、恋爱受挫、人际关系不协调等极易在群体生活中发生的事情都可能给他们带来自卑感和挫败感,从而使他们对人生失去信心,意志消沉。有的学生甚至因为自己长得不漂亮、家庭条件差就自认不如他人,从而怀疑自己、否定自己,并因而一蹶不振、破罐破摔[3]。

三、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是指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式,引导学生充分认识生命的价值及其意义,从而敬畏、珍惜、尊重、欣赏、充实和发展生命的一种实践活动。加强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大学生理解生命之真、善、美,发现生命意义之所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现实课题。

(一)转变观念,牢固树立 “以人为本”的生命价值观教育理念。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对象是人,最终目的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固化陈旧的教育观念,树立 “以人为本”的生命教育理念是高校开展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对于高校来说,“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的生命为本,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 “以人为本”的生命教育理念,高校就要逐步淡化教育的工具化和功利化倾向,转变只关注学生成绩和工作技能的教育观念,更加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和谐人格,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教育除了要尊重学生的生命、关注学生的生活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理解生命之真、发现生命之美、追求生命价值,在浓浓的生命关怀中实施人性化教育。由于当代大学生多为个性鲜明的90后,高校树立 “以人为本”的生命教育理念还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而不能像流水线似的按照一个标准、一套方法来教育所有的学生。只有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高校生命价值观教育才能真正唤醒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滋养大学生的生命成长[4]。

(二)心理疏导,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谐心灵。一个和谐的生命,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该是身心健康的统一体。据多个大学生自杀原因调查分析的结果显示,心理障碍是其走上不归路的重要原因之一。当代大学生寒窗苦读十几年,经历无数考试的磨难才走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然而,大学并不是没有烦恼的乐园,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让他们身心俱疲。因此,从心理上消除大学生的人生困惑,培育和谐的心灵,显得十分重要。首先,高校除了开设心理学课程之外,还要建立一支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和思想教育工作者组建而成的心理辅导队伍,通过组织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网页、创办心理健康教育刊物、组织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校园文化活动等等,来疏导他们内心的郁结、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其次,从大一新生入学开始,就要开展心理调查,跟踪建立大学生个人心理健康档案,以便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防微杜渐。对于家庭关系不健全、身体有缺陷、生活困难等易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更是要重点跟踪关注,用关爱驱散他们内心的阴霾。再次,要建立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实施学校、院系、班级、宿舍与个人的多级预防与干预体系,调动一切力量进行心理问题发生前的预防和心理问题发生后的救治干预,帮助大学生在心灵和谐的状态下健康成长。

(三)课程融合,创设全方位的生命化课堂。课程是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由于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受功利化和实用化的影响,致使很多辅助性课程的教学都逐渐流于形式,未能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所谓课程融合,就是把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思想和内容融入到各种课程教学中,创设全方位的生命化教育课堂。首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开设独立的生命价值观教育课程,进行相关的教材编写和相应的师资培训。其次,可以实现生命价值观教育和 “两课”的融合,发掘 “两课”中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元素,坚持用马列主义理论武装学生头脑,帮助学生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再次,必须实现生命价值观教育与其他课程教学资源的有机融合。如把生命价值观教育与美学课程教学相融合,就能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水平,引导他们去认识美、发现美,从而努力创造生命之美;把生命价值观教育与安全教育课程相融合,就能在增强大学生生命安全意识的同时教给他们基本的生存技能,帮助他们学会保护生命,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把生命价值观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相融合,就能帮助他们正确的选择职业方向和职业目标,从而在职业生涯中更好地体味生命的意义。

(四)情景体验,教育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升华生命价值。社会实践是人追求自身生命意义的重要方式。情景体验则是实践中的感受,只有亲历亲为,才能真正体味多彩多姿的世界,对万事万物的价值生成自己的理解。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社会实践体验活动,才能在绽放他们应有的夺目光彩的同时培养他们自尊自强的意识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当然,开展社会实践体验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让大学生们多多参与各项大型赛事、公益活动等志愿者劳动,激发他们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和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也可组织大学生进行 “红色旅游”,让他们在参观革命景点的过程中感受 “吃水不忘挖井人”的革命情结,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过程中萌发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还可以组织大学生们走进贫困山区、走进福利院、走进残疾学校等等,让他们看看那些物质贫困但内心富有的人们,看看那些身残志坚的人们。生命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撒播在贫瘠土地上的一颗种子,但他们却硬是竭力吸取着那一丝丝微弱的养分,开出最美的生命之花。在实践体验中学习这些生活中的强者所具有的不屈不饶的精神,让大学生们也可以在逆境中绽放生命之光。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理解,也会随着社会实践的体验而得到进一步升华。

(五)资源整合,构建学校、家庭、社会 “三位一体”的生命价值观教育体系。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只有充分整合三方的力量,形成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合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的生命价值观教育一体化模式,才能搭建好生命教育的平台。除了要积极发挥学校教育的引导作用外,家长要转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子女的生存能力、责任意识和感恩情怀。同时多和孩子沟通交流,以自身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命行为给孩子做出榜样,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社会各界也要为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提供大力支持。首先,政府部门要引导用人单位创新人才观念,改变学历至上的单一用人标准。其次,社区要充分利用博物馆、图书馆、历史古迹等公共资源,使其成为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生动教材和重要基地。同时还应把公民的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融入到社区工作中。再次,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介的监管力度,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净化生命环境,营造和谐氛围[5]。

总之,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使命。我们不仅要积极探索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对策,更要让生命价值观教育如春雨润物般渗透进每个大学生的生活。只有清晰的认识到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现状并深刻分析其原因,融合学校、家庭、社会三方之力,探索出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生命价值观,绘出美丽的生命画卷。

[1]张文远.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2]盖丽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现状与教育引导[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3]王丽娥.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2.

[4]刘萍.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探析[D].苏州:苏州大学,2010.

[5]李兴伟.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价值观生命大学生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