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辉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辽宁锦州 121001)
对大学生逆反心理问题的几点思考
李明辉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辽宁锦州 121001)
逆反心理的存在,直接影响学生在校期间的发展,特别是初中起点的五年制高职学生更为明显。文中结合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探讨了大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并提出了化解大学生逆反心理的措施。
大学生;逆反心理;化解;疏导
逆反心理是一种较常见的心理现象,一般是指人们对于直接刺激的事物所做出的同正常状态下性质相反的反应,即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具有强烈抵触情绪的社会态度。青少年是逆反心理的易发人群,在现实生活中存在逆反心理的学生,对老师或父母的教育常会表现为很不服从,甚至公开顶撞,因此,逆反心理不仅会常常导致青少年与其老师或父母之间情绪上的紧张和不快,影响正常工作和学习,而且对青少年的思想、情感、意志、品德等的形成和发展都会产生很大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等院校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当前多种社会思潮的冲突、大学生个性发展要求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等问题,使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已成为大学生的一种固定思维模式,给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因此,了解大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及化解方法,对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1 家庭的因素
家庭环境的影响具有非常特殊意义,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大于其他人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占主要比例,他们在家庭中受到过分的关心、爱护,不同程度地存在以自我为中心、个性放纵、缺乏艰苦创业精神、心理脆弱等弱点,同时,父母过高的要求、家长制的管理,使其难以适应,从而导致逆反心理。
1)有的父母对子女给予的心理和物质的照顾过多,尤其是对子女教育上的要求过多,不根据子女的实际情况出发,总以自己的想法要求子女,强迫子女读不喜欢的大学或是专业,导致子女产生厌学情绪和仇恨的逆反心理。
2)父母“强硬”的教育方式也会引起子女的逆反心理。有的父母以“居高临下”的方式对子女提出要求,这种方式是粗暴的、命令式的,甚至使用暴力迫使子女屈服,不给子女自由的空间。子女长大以后,对父母就会产生反感、抵触,而且以后也会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别人。
3)“特殊家庭”的生活环境也是子女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父母长期的敌对、争吵、紧张冲突,会使子女的心理产生严重的矛盾与焦虑、心神不宁、疑心重或神经质,甚至导致心理变态以及反社会行为。
1.1.2 学校的因素
个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不公正的处理,这样也会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有的老师偏爱某些听话、成绩好的学生,这种“好学生”即使犯了错误也会很容易地被原谅,就是批评也是和风细雨式的。而当听说一些成绩不好、不听话的所谓“差生”犯了错误时,这些老师的表现则是疾言厉色、大声训斥,即使“差生”没有明显的过错或根本没有过错时,这些老师也不道歉。结果是“差生”不喜欢这个老师,甚至恨这个老师,在上他的课时就是不听讲,故意捣乱,与其做对,即使理智告诉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在感情上,这种学生仍然不能接受这个老师。
1.2.1 强烈的好奇心
大学生是成年人,其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成人感”和强烈的社会独立性、好奇心。这种社会独立性和好奇心的增强就会导致强烈的求知欲和参与意识。当某些事物被禁止时,最容易引起人们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只作出禁止而又不加任何解释的情况下,浓厚的神秘色彩极易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
1.2.2 企图标新立异
大学生处于性格形成和寻找自我的时期,通过否定权威和标新立异可以在其心理上求得自我肯定的满足感。青年人与社会的认同不仅是简单地采取适应社会规范的途径,而且还希望社会承认他的价值和地位,从而获得与社会之间的认同。因此他往往表现得偏执,好表现自己,有意采取与其他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以引起别人的注意。
1.2.3 特异生活经历
逆反心理是人们在受过去某种事物的刺激所积累起来的经验的影响下,对某种事物产生的一种否定性的心理趋势和行为倾向,因此与众不同的生活经历也是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之一。比如:有的人多次失恋,便认为人世间没有真正的爱情;有的人一向循规蹈矩、与世无争,而偶然有一次受到了莫名其妙的冤枉,以至于性情大异,变得粗暴、多疑、怪僻。
在特定条件下,其言行与当事人的主观愿望相反,产生了与常态性质相反的逆向反应,是逆反心理的典型表现。一旦这种心态构成了心理定势,就会对人的性格产生极大的影响,经常性地左右他的一举一动,成为他言行举止的一个基本特征。
存在逆反心理的大学生通常可以与大多数同学进行正常交往,但缺乏能够互吐衷肠、肝胆相照、配合默契、同甘共苦的良朋知己。因为找不到可以交心的知己,所以,他们有时不免感到孤独和无奈。
存在逆反心理的大学生与多数人交往良好,关系融洽,但与个别人交往不良,感到困难,他们可能是室友、同乡或者与自己关系比较亲近的人。由于同这些人相处不好,常常会影响他们的情绪,甚至会成为一块“心病”。
存在逆反心理的大学生能够与其他人进行交往,但是关系非常一般,与人相处的质量不高。因为他们多数仅是“点头之交”,没有人值得他牵挂,也没有人会想念他,这类同学常会感到空虚、迷茫和失落。
存在逆反心理的大学生渴望与人交往,但由于交往能力有限、方法欠妥,或者自己的个性缺陷、交往心理障碍等原因,致使交往效果不尽人意,他们因此经常感到苦恼,很希望能够尽快改变社交状况。
存在逆反心理的大学生虽有与人交往的愿望,但是每因与人交往时心跳加快,面红耳赤而失败,转而害怕与人接触,自己封闭自己,因此,他们常常陷入焦虑、痛苦、自卑之中,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
老师的人格魅力是征服学生叛逆心理的法宝,因此,教师应努力塑造自己的人格,以人格魅力来化解学生的逆反。这应包括宽容大度、公平严明、博学多识、真诚坦荡、敬业爱岗等多种优秀的品质。如某些具有学生管理经验的教师做得非常好,他们课上是严师,课下是学生的益友,与学生和谐相处,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从而取得了“顺水推舟”的教育效果,这也是青年教师应该弥补的不足之处。
伟人、名人的事迹距离学生毕竟是遥远的,他们比不上身边同学的做法更有感染力。班里的工作归根结底还要靠一部分同学的带动,只要有一半以上的同学能够紧密团结在班主任老师的周围,能够积极上进,与老师保持一致,达成共识,班里就能形成一种共鸣,这样优良的班风就形成了。一种比较团结、上进的班风本身就使那些恶性的叛逆思想缺乏生存的空间。
学生之所以产生逆反心理,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认知与情感或者认知与意向发生矛盾。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们也开始学着反思,父母与老师平时的“唠叨”对他们是不起作用的,他们更愿意你用平等的眼光去对待他们,与他们推心置腹的谈话而不是命令。为此,老师要对有逆反心理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解决他们的心理障碍,从而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1] 李素梅.心理健康与大学生活[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2] 王建英.浅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7(4).
[3] 顾艳婷.加强青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想法[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
G641
A
1008-3782(2014)01-0082-03
2014-01-18
李明辉(1982-),男,云南文山县人,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主要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学生干部培训等方面的工作。
翟国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