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为超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三师党委党校,新疆 哈密 839000)
中国共产党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在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党性教育是党校教育的鲜明特色和优势,是党校教学的重点内容;突出党性教育、加强党性修养是党校教学之本和终极目标。理论修养是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学习和掌握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一个领导干部的政治敏感程度、思维视野广度和思想境界高度。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党正面临着“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这些挑战前所未有。如何在新形势下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从而培养、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的干部队伍,是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迫切需要,也是各级党校、特别是基层党校必须面对并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和难题。
1、党委组织部门过多强调政治任务,忽视个人需求
党校教育的核心和目的在于使学员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但部分党委组织部门仅仅把干部培训当成纯粹的政治任务,过多强调组织需要,忽视个人实际需求;在培训人员的安排上,一般以组织派遣的调训形式为主,需要培训学习的可能没机会,不想学习的有不得不服从组织安排。随着时代的发展,学员在期望增强政治修养、提高理论水平的同时,个人需求出现了多元化发展趋势,组织部门过去那种过度强调组织安排、政治需要,忽视学员实际需求的做法,难以调动学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2、党委组织对党校的工作统得太死,管得太细
党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紧紧围绕党委开展工作,党委组织部门对党校教学工作总体把握并指明方向,具有领导和指导的权利和义务,但这并不等于说组织部门可以肆意干涉党校的具体工作。在现实生活中组织部门对党校授课内容、课程的设置、教学形式等具体教学安排统得太死,管得太细,使党校失去主体地位和应有的教学自主权,自然失去生机与活力。
3、党委组织部门对干部培训监督乏力
一些党委组织部门对干部培训监督乏力,只关心班次安排与落实,从不关心学习效果;且干部培训与年度考核、提拔任用结合不够紧密。有些干部没有参加培训或参加培训时间达不到要求,年度干部考核照样是优秀,正常提拔,不受影响;有的领导干部甚至以工作繁忙为由,派秘书代为学习。这不仅损害了党校声誉,也损害了党的形象。
1、党校主体性不高、主导性地位缺失
党校是教学的直接组织者、管理者和执行者。通过历年的教学实践,党校对不同班次的学员特点及其需求有比较客观和清楚的了解。同时,党校对自己的师资队伍更是了如指掌,对课程设置和师资安排上最有发言权。但由于受体制等原因的影响和制约,党校在培训班次、培训时间、授课形式、课程设置等方面往往受制于党委组织部门,导致党校在党员干部培训中的主体性不强,主导地位缺失,常常处于被动、尴尬的境地。
2、培训内容设置笼统,更新不及时
从培训班次的设置看,有按职务、年龄、业务、性别等不同要求设定的班次,培训内容与对象的工作需求结合的不够紧密,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一刀切”现象严重,且更新不及时,往往是一个课题讲几年,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不会引起学员的兴趣与好感。从内容本身看,理论修养和业务能力方面的课程多,社会焦点、热点问题及儒家文明、诸子百家等中华传统美德的教学内容很少涉及,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学员多方面的需求。
3、基层党校基础设施不能适应现代培训需要
首先,有些党校由于资金不到位,基础设施设备滞后,教室功能不全,更享受不到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的丰富资源,不能适应现代干部培训的需要;其次,基层党校大多没有开通知网、维普等电子资源共享网络平台,老师从网上下载的材料往往缺乏准确性、权威性和理论性。再次,绝大多数党校的图书馆藏书量小、更新慢,且仅限于一些党政杂志,理论性、系统性的著作严重匮乏,远远不能满足教师的阅读需求。
4、党校对学员管理不严格
有的干部培训班组织松散,管理不到位,缺乏制止学员请假、缺课的有效措施,上课纪律差,培训效果难以体现。有些干部在培训期间无故旷课、聚众喝酒,违法党校纪律,但并没有因此受到相应的惩罚,照样结业。结业考试,出题不难,考风不正;阅卷要求不严,学员都可以轻松过关,并且都可以得高分,导致考试流于形式,起不到必要的督促、激励作用,从而出现“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差一个样”的不良后果。
1、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近些年来,党员干部学历水平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日益加强,年轻化、专业化、高学历化的新趋势日趋明显,而党校教师仍以中老年为主力,他们学历相对较低,缺乏进一步学习提高的渠道和途径,只能徘徊不前;新进教师学历虽高,视野较开阔,思想也活跃,但社会阅历浅,授课经验不足。教师整体素质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另外,与干部培训总数相比党校教师特别是一线专业教师的数量太少,党校教师为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培训任务,必须“一专多能”,党校教师“万金油”现象极为普遍。与此同时,我们的干部见多识广,提高理论水平的途径比我们多,以至于干部们越来越不愿意去基层党校培训。
2、党校教师理论不能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党校教学的基本方法,调查研究是党校教学的关键环节。由于学校经费不足等诸多原因不少党校教师不能深入基层调研,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一般情况下也不被允许参加本市县的重大会议,既不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经验和问题,也不了解省情、市情、县情。常常是关在办公室里,足不出户,靠上网查查资料,自己琢磨。教师授课时只能围绕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展开,教学内容“大而空”;内容上往往是层层照搬,千篇一律,很少结合当地当时的实际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切实提出有参考价值的对策建议来。对领导干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现实难点、热点问题涉及较少,如土地流转,“四化”协调发展、农民增收以及社会稳定等问题,学员听起来自然感觉枯燥无味。
3、授课方法不够灵活,方式单一
近年来,虽然一些党校已经把研究型、体验式教学方式融入到党校培训中,但多数党校习惯于运用传统的“填鸭式”授课方式,不以人为本,不考虑学员感受,像和尚念经那样把准备好的内容讲完。同时,在教学理念上比较陈旧、保守,认为学员来党校就是要听教师讲,不愿意开展研讨式、互动式教学,不善于运用灵活多样的新方法组织教学。老师和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交流,自然就不会很好的调动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员的主体作用并使之有机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和学学相长,深化党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对学习重要性缺乏认识,学习动力不足
一些干部对党校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党校学习就是学习理论,与实际工作关系不大,理论学习虽是好事,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缺少学习理论的兴趣和热情,把党校学习作为一般工作任务敷衍了事。加上一些培训内容太笼统,针对性不强,培训方式创新少,很多培训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时间一长,培训者只是为完成任务而培训,把来党校学习作为沟通联系的机会。
2、官僚主义思想严重,学习态度敷衍
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外出学习机会多,且培训机构的层次高,可谓见多识广,仗着自己“位高权重”,表现出明显的官僚主义倾向。抱怨学校服务不到位、从内心鄙视基层党校教师,上课不够认真,请假、旷课现象司空见惯,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党校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对其教学工作和教师队伍提出新要求、新任务、新目标。党校要出色完成自己所承担的培训任务,充分体现和发挥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主渠道”的地位和作用,就必须因地制宜深化改革。
党委组织部门和党校要分工明确,党委组织部门改变工作方式,不能过多干涉党校的具体教学工作,而是根据组织需要主要负责安排班次、把握方向、明确培训目标和任务;党校负责课程设置、授课方式和教师安排。两者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积极性。
首先,要加大对党校硬件设施建设的资金力度,确保党校拥有与本地区干部人数相配套的多媒体教室,以适应现代教学需要。其次,要保证党校有足够的图书、杂志供教师参考和学员借阅使用,有条件的党校可以建立电子阅览室,没条件的可以通过提供中国知网等电子资源的充值卡,让教师能接触到最新、最前沿的学术成果;再次,适当增加科研费用,鼓励教师发表论文承揽本地区的研究课题,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增加向一线专业教师的资金倾斜力度,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科研热情和积极性。
在培训前,党校要对不同班次、不同类别培训对象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培训结束后要及时反馈,充分了解学员的真正需求,做到有的放矢,努力实现由统一的无差别培训转到以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多样化、差别化培训的转变。把中央对干部培训的要求、地方党委政府对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指示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干部的个体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在课程设置上既有理论学习、党性修养、业务等必修课,也有国学经典、艺术鉴赏等内容的选修课;既体现国家的大政方针,又围绕地方实际;既体现组织要求,又满足个人需求。在授课形式上,既有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授课方式,也有情景模拟、现场教学等的研究式、体验式教学方式,构建分层次、分类别、可选择的课程立体组合体系,做到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个人需求的有机统一。
党委组织部门要建立健全基层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考核与奖惩制度,要把党员党校培训纳入干部年度考核,并作为选拔任用等组织人事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在干部调整任用中,对成绩优异的干部要优先考虑;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要通过文件形式进行通报批评,使制度的约束力演变成学员认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在广大干部中形成讲学习、讲政治、求进步的良好氛围。
党校要完善学员管理制度,根据培训人数及班次建立临时党支部、班委等组织机构,班主任全程跟踪,确保教学工作有序进行;二要实行学员学分制管理,学分载入学员学习档案,并在全市、县范围内予以通报;三要完善考试考核制度,按培训目标和培训时间不同,选取适当的考试形式,严肃考试纪律、提高阅卷标准,并将考试成绩如实上报到组织部门。
1、严把党校新教师的入口关
由于党校的特殊作用和地位,党校新教师的引进尤其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把是否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作为首先考虑的条件;在学历上严格按照标准执行,高等院校毕业生到省、市委党校任教必须具备研究生以上学历,进入县处级党校必须具备本科以上学历,且专业符合党校要求。按照公平、公正、公开、择优录取的原则,经过统一考试、试讲等严格程序,最后再经过试用,胜任者方可进入党校任教。
2、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随着形势的发展,特别是党员干部年轻化、专业化、高学历化的新趋势日趋明显,党校教师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无论老教师还是新教师,培训是短时间提高教师水平的有效方法,组织管理部门要积极主动为教师提供培训机会,建立教师培训机制,使培训制度化、常态化,从而使党校教师顺应形势发展,紧跟时代脉搏,党校教育永葆青春与活力。
3、教师要积极主动加强自身理论修养,创新教学方法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要做一名合格的党校教师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学术素养,特别是随着学员素质的不断提升,党校教师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只有不断地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向社会学习,才能真正理解并客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才能更好地为干部处事、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案例参考,而不被时代所丢弃,甚至是淘汰。总之,党校教师要把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和学术素养作为一门必修课。
教学方法是落实培训内容的有效载体和途径。针对当前党校教学出现的新问题,党校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大胆尝试现场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体验式教学等现代教学方法。同时,要熟练掌握并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相长,实现“双赢”。
4、增加社会调研和社会实践机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识固然重要,但知识源于生活,源于社会实践。党校教师要想上好一个课题,要提出创造性的见解,离不开社会实践。同时,我们的党员干部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甚至一部分领导干部参加过出国考察活动,试想,让一个从来没出过国的人讲改革开放,让一个从来没离开过三尺讲台的人讲领导艺术确实是有难度。所以,党委组织部门要千方百计为党校教师提供社会调研、基层挂职的机会,允许党校相关教师列席本地区的重大会议。党校教师必须时刻关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及发展趋势,尤其要加强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广大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调查研究,用第一手材料来充实丰富教学内容,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5.充分调动和利用一切社会智力资源
针对教师编制有限的现实,党校要形成学科门类齐全、思想素质高、专业水平高、能胜任党校教育的师资队伍,党校必须大胆尝试,创新思路,坚持“不求我有,但为我用”的原则,充分调动和利用一切社会智力资源,努力建立以党校自有教师为主体,社会专家学者、党委政府部门领导和先进典型为补充的“四位一体”的干部培训师资队伍。
[1]中共中央.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J].人民日报,2008年10月30日.
[2]陈榕.转变观念、深化改革不断提高党校教学质量[J].创造,2012(9).
[3]张保军.新形势下党校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5卷第4期.
[4]王增杰.把握领导干部学习心理特点,不断增强党校教学工作的针对性[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2(2).
[5]李会利.党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导报,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