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职生交流与表达能力的探索

2014-08-15 00:52闫灵芝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高职生表达能力交流

闫灵芝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0 引言

与人交流的能力是职业核心能力之一,这种能力是各个专业都需要培养的通用能力。所谓与人交流的能力就是指“在与人交往活动中,通过交谈讨论,当众讲演,阅读,以及书面表达等方式,来表达观点、沟通情感、获取和分享信息的能力,是日常生活及从事各种职业必备的社会能力”[1]。高职生作为应用型人才,毕业后主要在一线的技术岗位上工作,如果没有较强的职场及团队沟通等方面的交流沟通能力,就很难干好本职工作。美国著名学府普林斯顿大学对一万名调研对象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智慧”、“专业技术”和“经验”只占成功因素的25%,75%决定于良好的人际沟通[2]。可见,要想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较强的交流与表达能力。

1 当代高职生交流与表达能力现状及其分析

交流与表达能力,作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能力之一,也是高职生在校期间应该着力培养的能力。基于此,笔者对高职院校的高职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及访谈调查,希望能为高职院校加强高职生交流与表达能力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1 高职生交流与表达能力现状调查

据中国社会调查所(SSIC)对部分高校大学生展开的问卷调查显示:有32%的学生撰写课程论文时常常无从下笔,怯于与陌生人交谈的占31%,认为自己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仅占25%[3]。笔者作为交流与表达课程的一线教师,为了加深对这一状况的了解,从2013年3月至9月,在本省四所高职院校和两所省外的高职院校随即抽取了600名高职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采取无记名方式,共分为2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调查高职生交流与表达能力的现状及高职生对这种能力培养的认识和意见等。其中专业方向上涉及了文史和理工等类别的问题,在学段上覆盖了从大一到大三所有年级。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79份,其中男生278份,女生301份,有效率为96.5%,符合统计要求。此外,为了弥补调查问卷覆盖内容的不足,尽可能使调查更全面、更具体,我们还对部分高职生进行了访谈调查。

1.2 高职生交流与表达能力现状的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显示,84.1%的高职生认为交流与表达能力很重要,说明高职生普遍认识到该项能力的重要性;但是,67.3%的高职生在平时当众发言时不主动、不积极;还有39.1%的高职生在与人交流时不能清晰地、准确地表达自己真正的想法;30.8%的高职生在撰写实习报告、毕业设计及求职信时感觉困难,其中7.1%的高职生无从下笔。这些说明当代高职生虽然认识到交流与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大部分高职生因各种原因不想主动与人交流沟通,书面表达能力也欠佳。

另外,高职生最常用、最喜欢的交流表达方式是发送手机短信或QQ聊天,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或者靠书写来完成的交流表达却很少,即使在与别人发生争执或矛盾时,也只有39.8%的学生是通过当面沟通和解的。在对待交流与表达等类似课程的学习态度上,认为交流与表达课可自学和没必要学比已选修或打算选修的学生多11.6%,说明高职生对待相关课程的学习没有足够的认识。

还有,访谈中发现高职沟通能力因性别、学段、专业和成长背景不同而有所差异:女生比男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强,文史类学生比理工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强,学生干部和社团积极分子随着年级增长交流与表达能力显著提高,而从不参加校内外活动的学生,高年级反而比低年级学生的沟通能力减弱,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沟通能力稍弱。诚如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人事部经理谢克海所说:“大学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方面是不错的,从能力角度说,喜欢变革,愿望很强,但缺乏沟通能力,对环境的敏感性以及质量意识也相对欠缺。客观上说,相当一部分人不具备把一件事说清楚的能力,这是缺乏沟通表达能力的表现。 ”[4]

2 高职生交流与表达能力欠佳的原因分析

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印证了很多专业人士和各类媒体报道的评价:高职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普遍匮乏。那么,这些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2.1 认知偏差造成交流与表达能力的缺乏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5]。近10年来,在这一方针指导下,我国的职业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人才培养的规模与服务社会的能力取得新的突破,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是,这一方针在现实中被偏离执行为把职业教育变成了就业教育,十分重视技能教育,忽视了对高职生的以职业素养为重点的全面素质教育。尽管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领导和教学管理者已经意识到交流与表达能力对高职生的重要性,也在多种场合强调要加强这方面的能力培养,但是在操作层面上,学生得到交流与表达方面的训练少之又少;在师资问题上,真正研究交流与表达能力培养的教师比较少,很多教师也没充分利用授课的机会锻炼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而学生的认识也有一定的问题,还未真正意识到交流表达能力低下对自己前途的影响,不少学生只关心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从而造成交流与表达能力的缺乏。

2.2 心理偏差影响交流与表达能力的提高

大学生不仅仅要面对学习,还得面对就业、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往往会因为一些主观认知的偏差而出现自卑、孤独、嫉妒等心理障碍[6]。这些心理障碍造成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缺乏自信,无主见,办事畏首畏尾,低估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各方面不如别人,从而不愿与别人交流、萎靡不振等等,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有效沟通。另外,不少学生将时间和情感寄托于虚拟的网络当中,沉醉于那种虚假的满足,其人格和交往的模式也被那种虚拟环境给模式化了。当回到现实生活中时,由于缺乏面对面的交流,人情倍显冷漠,更是不愿与人沟通,影响着与人交流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2.3 人格偏差妨碍交流与表达能力的发展

如今大学校园里的主体人群是独生子女,他们的自我意识强,团结协作、谦让和宽容的意识较弱,人格品质问题突出,不能适应集体生活,嫉妒心强,往往给别人造成伤害,严重影响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还有一部分高职生爱慕虚荣、缺乏诚信意识,与别人交往时,只顾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只强调自己的感受,很少考虑他人的感受,要想做到良好的与人沟通真是困难重重。所以,人格的偏差极大地妨碍了高职生交流与表达能力的正常发展。

3 提高高职生交流与表达能力的策略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

3.1 提高培养高职生交流与表达能力重要性的认识

美国卡内基理工学院曾对10 000名成功人士的研究结果显示,15%的成功者是由于技术熟练、头脑聪明和工作能力强;85% 的成功者是由于具有成功地与人交流的能力[7]。笔者也走访了几所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师和一些用人单位,发现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都比较青睐学生干部,倒不是这类学生的专业水平比其他学生更优秀,而是这些学生有着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

然而,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其他方面的有机配合,导致许多高职学生虽然有过硬的技能,但是综合素养较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高职研究所的王益宇对上海的171家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各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首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不能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其次,各职业院校毕业生的素质不能满足企业要求。毕业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专业基础不扎实,在与人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创新、责任感、自我学习等方面的素质也较为欠缺。例如,一家著名汽车生产企业的人事经理反映:现在高职院校毕业生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不是技能问题,而是一个综合素质的问题。许多毕业生缺乏起码的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其实,早在1998年的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已把与人交流的能力定位为职业核心能力[8]。教育部也在2006年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9]。笔者还查阅了2013年权威就业跟踪调查机构麦可思公司对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的2008至2012届各专业近五年的毕业生关于能力重要度最高的调查报告,很多毕业生在实践中认识到交流与沟通能力是重要度最高的能力之一。所以,高职院校管理者及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交流表达能力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作用和意义,把培养学生交流与表达能力全面、系统、规范地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3.2 开发相关课程

人的交流与表达能力,可以通过后天学习和实践得到提高。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交流沟通课程是基础必修课。哈佛大学前校长得雷克·博克介绍,美国以哈佛大学为代表的大学都强调将培养“表达能力”视为大学生教育的核心目标,认为“所有的大学生都需要提高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精确而优美的书面表达能力,其次是清晰而有说服力的口头表达能力……人们很难找到其他哪门大学课程像口头和书面表达课程那样,让如此多大学生终身受益”[10]。所以,高职院校应以社会及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为导向,开发出培养学生精确而优美的书面表达及清晰而有说服力的口头表达能力系列训练课程。

当然,高职院校要针对高职生的特点及目前的现状,对课程性质,课程体系设置,教学目的、要求、内容、手段及教学实践等环节,进行认真研究,深入探讨,也可以借鉴国外高校的交流沟通的教育理念、课程体系设置及教学经验等等。如,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对全院的公共基础课进行改革,根据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标准的需要,开发了《交流与表达》课程,并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面向全院各个专业开设,继而又出版了《交流与表达》教材,通过近几年的教育教学,用人单位反映,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比之以前有了显著提高。因此,各高职院校也可以根据本校学生的特征及需求,开发相关课程,制定有针对性的教材,或参考相关专业的教材,加强对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的培养。

3.3 加强心理教育

高职生面对学习和就业的压力,出现了各种心理健康问题,除了与家庭的教养、学校的教育、社会的风气有关之外,还与高职生自身交流表达能力的不足有很大关系。加强高职生心理教育直接关系到他们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事业发展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是促进高职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高职院校要加强高职生的心理教育,消除心理疾病,培养高职生的良好心态,克服高职生在交流与表达等方面的障碍。

3.4 注重实践训练,培养团队意识

有无团队意识是衡量学生是否合群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标准。行为科学理论认为,人不仅是自然人,而且还是社会人,每个人不可能与世隔绝,独立的生活。针对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个人意识较强,而集体意识比较弱的实际,培养大学生的集体意识、团队精神是提高高职生交流沟通能力的重要环节。所以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例如院团委、学生处等可组织、扶持及引导相关学生社团(普通话推广协会、诗歌社、辩论社、演讲协会等)的建设,通过社团活动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在学生中形成榜样和示范的力量。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曾开展提升 “人文素质教育系列活动之演讲与事件报道”等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等技能,以此为学生搭建锻炼和展示自我的平台,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4 结语

当今社会,说和写已成为信息载体和交际工具,也是个人能力与素质体现的重要方面,已逐渐成为人才评价标准之一。所以,加强高职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意义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对未来人才的要求标准更加苛刻,仅仅就这一单项能力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能够培养职业核心整体能力的所有课程都不能少。值得欣慰的是,我们最新了解到,大部分高职生已经意识到交流与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并自觉地培养这方面的能力,而且多数高职院校也加强了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1]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测评标准(试行):与人交流能力单元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

[2]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瑞博特(团队训练机构).高效沟通[DB/OL].[2014-3-13].http://www.whrbt.com/kc/sn/2011-08-03/38.html.

[3]俞允海.当代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现状及其对策[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12):24-26.

[4]百度百科.不要到危险来时才磨牙——世界500强企业与大学生、求职者的对话[DB/OL].[2014-3-13].http://dszb.whdszb.com/ydqy/t20050512_499305.htm.?

[5]周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现职业教育的快速 健 康 持 续 发 展 [DB/OL].[2014-3-13].http://www.chinajob.gov.cn/NewsCenter/content/2004-08/13/conten t_490513.htm.

[6]曾萧萧.关于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探索研究[J].科技信息2012(18):70.

[7]佚名.人际交往能力是现代人才的重要责任[EB/OL].[2014-07-09].http://ww.chinadmd.com/file/eu3ic3ioasei rieovrs6isru_1.html北京:金城出版社,2008:1.

[8]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职业社会能力训练手册(初级)[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8.

[9]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DB/OL].[2014-3-13].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45/200612/1928 8.html.

[10]德雷克·博克.回归大学之道——对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的反思与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2.

猜你喜欢
高职生表达能力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创新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